|
本報訊 (記者 王欣) 上海銀監局昨天發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個人理財業務分析報告》顯示,以信托理財和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為主的人民幣理財繼續主導市場格局;外資銀行進入人民幣信托理財業務。
截至今年9月末,上海市場個人理財產品余額為1342.26億元,比上季末增長25.47%,比去年同期增長64.62%;共募集資金1356.20億元,比上季增長5.14%,比去年同期增長74.35%。
三季度,上海市場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市場以人民幣理財業務為主導的市場格局特點更加顯著。三季度共募集人民幣理財產品1271.57億元,占到理財產品募集總量的91.7%。人民幣理財業務集中于信托理財和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類的理財產品,兩類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總量分別為604.66億元和573.56億元,占比分別達到44.58%和42.29%。
相對于信托類和債券以及貨幣市場工具類理財產品的繼續穩健增長,上海市場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和QDII業務募集規模下降,分別比上季下降33.61%和64.58%。尤其是中小型銀行,上述兩類業務的募集金額下降最為顯著。大型銀行以信托類理財產品為主,中小型商業銀行以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類理財產品為主,而外資銀行以結構性理財產品居多。
外資銀行開始進入人民幣信托理財業務。在外資法人銀行二季度末獲準開辦人民幣信托理財產品之后,渣打中國和東亞中國于三季度就分別推出兩期人民幣信托理財產品。
受累全球金融危機,美國幾大投資銀行亦深陷危機。上海市場涉及四家投資銀行的理財產品總體規模不大,但集中度較為突出,主要以外資銀行的QDII產品為主。QDII產品在目前的市場狀況下,風險較大。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