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7月以來成立的六成偏股次新基金取得了正收益
⊙本報記者 吳曉婧
老基金在今年大幅虧損已成事實,但對7月份以來成立的偏股型基金來說,長達六個月的建倉期則成為其避免凈值大幅下跌的“保護傘”。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12日,今年7月以來成立的六成偏股次新基金取得了正收益。
半年建倉期規避風險
統計數據顯示,7月份至今,共有27只偏股型基金成立,雖然這27只次新偏股基金平均收益率接近1%,但各基金業績出現了明顯的分化。截至12月12日,有17只偏股次新基金實現了正收益,兩只基金收益持平,8只基金收益為負。
其中,凈值下跌超過1%的6只基金中,除1只為8月初成立的,其余5只都是在7月份成立。而今年7月初成立的富蘭克林國海深化價值凈值下跌5.81%,跌幅最大。期間,上證綜指下跌24%,深證成指下跌22%。由此來看,次新偏股基金仍然具備相當的“抗跌性”。事實上,新基金投資中最大的優勢在于其有半年的建倉期,在這長達6個月的建倉期內,新基金甚至可以空倉來規避股市的下跌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同為7月份成立的另外4只基金在經歷了市場的大幅震蕩后,仍然取得了正收益。其中,7月末成立的澳銀配置取得了4.20%的收益率,世紀成長也取得了2.41%的收益率。
10月成立的6只基金中,由王亞偉掌管的華夏策略精選表現較為突出,運作一個多月已經實現了4.3%的收益率。11月以來成立的7只基金,除由“封轉開”而來的易方達科匯實現1.82%的收益率外,其余6只凈值增長率幾乎為零。
部分次新基金火速加倉
市場年末翹尾,迎來一波上漲行情。以上證綜指數為例,11月份上證綜指上漲8.24%,12月份至今上漲4.98%。在盈利效應的吸引和政策利好頻出的刺激下,部分處于建倉期的偏股次新基金火速加倉。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次新基金資金流動性較強,不需要經過倉位調整,可直接對已經具有投資價值、估值合理的行業個股進行建倉操作,因此,能夠在股指反彈中能夠獲得先機。此外,今年以來新成立的基金由于發行規模較小,沒有歷史倉位包袱,排名壓力較小,適合靈活操作,基金的表現更能體現出基金主動管理能力。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曾令華的研究報告顯示,部分偏股次新基金在11月份保持了較低的股票倉位,但在12月開始大幅加倉。其中,成立于2008年7月16日的友邦華泰價值成長在11月份市場大幅反彈之時,該基金凈值反而下跌0.23%,而在12月第一周,該基金大幅超越大盤漲幅,達到11.89%,成為期間漲幅最大的基金。
此外,華夏策略精選和易方達科匯兩只基金也表現出這種特征。成立于10月23日華夏策略精選,該基金由明星基金經理王亞偉執掌,11月份該基金凈值僅上漲1.1%,說明在成立之初,該基金較為謹慎并未大舉建倉,而12月的第一周,該基金凈值上漲達3.36%。
成立于10月初的易方達科匯,該基金在封轉開之前降低了股票倉位,三季報顯示,其股票倉位僅10.61%,這使得基金在封轉開之后保持了較低的股票資產配置,11月份凈值僅上漲1.00%,而該基金在12月第一周大幅上漲,漲幅為5.95%。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