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 程滿清
剛剛過去的11月份,債券市場在經歷前期持續數月的上揚后開始出現調整,國債指數及企業債指數曾在下旬時連續數日收出陰線。不少分析師曾判斷這主要是由于基金對債券的拋售行為所導致,由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最新公布的2008年11月主要券種投資者持有結構顯示,基金上個月對于主要券種(除央票未納入統計)并未出現明顯的拋售行為,而仍然延續此前數月的增持態勢。
增持幅度明顯小于10月
數據顯示,對于國債、政策性銀行債、企業債等中長期限為主的債券,以及期限不超過1年的短期融資券,基金在11月份均不同程度地增持了343億元和32.81億元,增持幅度分別為9%和3.8%。與10月份增持分別達到12%和21.3%的較高幅度相比,11月份基金增持債券的步伐明顯放緩,其中尤其以短期融資券的增持速度放緩趨勢最為明顯,降幅多達17個百分點。
相比較基金而言,商業銀行作為債券市場最大的投資主體,在11月份對中長期限債券維持增持態勢的同時,對短期融資券則進行減持,減持幅度達到5.5%。
事實上,基金是從二季度開始逐步加大對債券的增持力度,7月份、8月份、9月份對中長期限債券的環比增持幅度分別為4%、7%和9%,10月份該數據更是激增到12%,隨后又在上個月降至9%。但對于短期融資券,基金的態度則一直處于變化和反復之中,7月份、8月份分別增持18.7%和13.5%之后,9月份的增持幅度驟然降至3.29%,但10月份又猛增至21.3%,11月份則再度猛降至3.8%。
基金持債量已趨飽和
“經過二季度以來基金對債券的不斷增持,各類型基金的債券倉位目前已經接近上限規定。”國海證券固定收益研究中心分析師楊永光指出,按照各類型基金債券投資比例上限計算,債券投資規模合計為11409.51億元,僅比基金目前債券托管量高出1000億元,可以說目前基金對債券的需求已趨于飽和。
楊永光判斷,雖然在貨幣政策不斷放松的背景下,商業銀行等其他主要投資者對于債券市場的需求仍將維持較高水平,但目前債券市場的收益率已處于歷史較低水平。無論從歷史比較的角度,還是從銀行資金成本的角度,2009年債券市場上漲的空間都已不大。“判斷明年債券市場將是先揚后抑的走勢,控制風險應放在頭等位置,交易類機構可考慮逐步降低久期。”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