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基金 > 基金08-09年度投資報告會 > 正文
理財周報記者 李曄斌/文
讀懂大資金信息才會種豆得瓜
緊隨券商2009年度策略報告會,作為買方的基金公司也于近日相繼展開年度策略報告會。
雖然年年預測年年錯,但作為基金公司或者研究機構必須要有公開的聲音,所以這些機構常常會廣邀媒體、銀行渠道和客戶來參加投資策略報告會,“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是一種關系維護,包括與客戶、渠道和媒體,可以說是一次聯誼會。”一家基金公司總經理戲言。
王亞偉:投資策略自以為“看清楚了”未必是好事
60家基金公司會有60個版本的投資策略報告。不過,讀過之后會發現,不同公司的策略報告內容都大同小異,仔細比較一下,或許能在看好的具體板塊方面發現一點差別,但對宏觀經濟主要問題以及后市走勢的判斷,都大體一致,難見新鮮觀點。
去年此時,很多基金公司召開2008年投資策略報告會,紛紛高唱“黃金十年”,“牛市剛到半山腰”仍是對2008市場預期的主旋律。
但誰也不曾料想,僅僅一年的時間,“黃金十年”變成了“漫漫熊途”。
最牛基金經理王亞偉在近日召開的華夏基金2008~2009年投資策略報告會上的一席話,說出了很多基金經理一年來的反思。
他說:“制訂投資策略而言,看不清楚股市方向并不完全是一件壞事,這起碼可以讓我們更加謹慎而不至于犯大錯誤。在很多情況下我們犯的大錯誤都是在看得清楚的時候,因為我們所謂的看得清楚,只是自以為看得清楚了,是否真的看得清楚,事后才能得到驗證。就像去年的時候,我們都對未來的黃金十年充滿著信心,結果卻證明我們是大錯特錯了。”
王亞偉的看不清使得華夏大盤基金2008年投資頗為謹慎,雖然今年以來虧損超過30%,但在同類型基金中業績排名相對靠前,而許多自以為看得清的基金經理們則遭遇了市場無情的打擊。
一季報、半年報、三季報中,反省和致歉頻頻出現。“我們對宏觀經濟前景、通脹壓力和市場下跌形勢估計不足”,“對組合倉位和持股結構的調整力度不夠”……最后,“我們對未能給持有人理想的回報非常抱歉”。
基金經理“三不曲”:
“不談市場”、“不言底部”、“不做預期”
幾年前,少有沒聽說哪家基金公司出過年度投資策略報告,最近三年基金搶著出報告,如今受到了市場空前關注。
“不談市場”、“不言底部”、“不做預期”已經是今年記者采訪中總結出的基金經理們的“三不曲”。從基金吧里封基金經理為“四大惡人”到近期瘋傳的“基金經理被打事件”,讓2008年的基金業患上了“集體失語癥”。
一方面是監管機構的“密切關注”,一方面是基民們的憤憤不平,再加上市場的迷霧重重,2008年,走下神壇的基金經理們變得謹言慎行,而在牛市中大張旗鼓的基金公司們也顯得格外低調。但作為市場主要的機構投資者,有必要向市場傳達自己的意見。“投資者也希望聽到他們的聲音。”
另外今年市場一路下跌的詭異走勢讓基金在年末發布的2009年的策略報告被市場格外看重,“基金公司到底在想些什么?”人們關注基金是否會在明年釋放手中千億資金推高市場。
一位基金業內人士指出,從市場經驗來看,每一個大盤調整的敏感時刻,基金公司對后市的策略報告都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此舉有利于在震蕩市道中“穩定軍心”,防止持有人因恐慌性情緒蔓延,而導致大規模的贖回。
兵不厭詐,基金發布的策略并不為機構客戶相信
不過記者了解到,較之券商的策略報告,業內人士對基金公司的年度策略報告的準確性看得相對較淡。一位保險公司機構部投資經理告訴記者,“券商作為一個市場中介,基金公司是其大客戶,券商是報告的賣方。而基金公司本身就是市場的直接參與者,他們的責任并不是說出一個正確的觀點,而是在實戰中有好的業績。”
雖然與券商策略報告遭遇的尷尬處境相同,每每基金公司信誓旦旦的宏觀與市場研判大都會與當年的最終走勢相去甚遠,“但至少基金在過去一年的大勢判斷強于券商。” 一位私募人士告訴記者,“基金公司的言行必須對持有人負責,而券商顧及面則少得多,這就使得基金公司在撰寫對外發布的研報時,謹慎再謹慎,這方面證監會對此也有嚴格規定。”
因為基金公司評判標準最終落實于投資業績,所以在去年行情中往往會出現基金公司“說一套做一套”的“有欠誠信”做法。
對此,有券商研究員指出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市場變化萬千,誰也無法預料,投資風格和主題不可能一成不變。基金公司發布的年度投資策略,只能代表他們年初對市場的看法和判斷,但是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市場的發展,基金也在不斷變換投資主題和投資風格。他們必須根據市場的熱點轉換進行調整,否則凈值將受到影響。”
“投研兩張皮”,策略報告到底是誰寫的?
投資策略決定業績,一年下來,基金業績千差萬別,但在開頭處,情況都差不多。
綜觀目前各基金公司報告觀點,騎墻派居多,數家基金公司用“謹慎”來表述自己的投資建議。
從實際情況來看,一份策略報告通常長達幾萬字,既包括對去年A股市場、基金業績的回顧,也包括對今年宏觀經濟、市場趨勢的展望。“看得出,基金公司是花了心血在做這份報告。”
“我們做這樣的策略報告,一方面可以指導自己的投資方向,另一方面是為了向客戶傳達自己的投資風格、理念。”一家基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指出。
但馬虎對待者亦不在少數,記者了解到有些基金公司對媒體公開的投資策略和向機構客戶提供的報告有相當大的區別。更有甚者,有的基金公司炮制投資策略報告的部門與實際進行投資操作的部門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市場常說的“投資研究兩張皮”。
雖然如此,但值得肯定的是除極個別特例之外,絕大多數策略研究報告都是建立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是通過相對客觀的方法給出的分析,因此,整體上是可信的。“我們的投資策略報告的出爐過程非常嚴謹,必須經過投資部、研究部、市場部的層層審批。研究員提交研究報告后,要在投研聯席會上進行答辯,通過大家的論證后,根據結果建立股票池,基金經理再進行選股。這些操作過程都是嚴格遵循證監會的指示,不存在違規操作的情況。”上述基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告訴記者。
截至目前,已有多家基金公司公開發布其2009年策略報告。據觀察,多數基金公司仍然持有“謹慎保守”的觀點,相對樂觀較少,鮮有絕對“樂觀”者。一些基金公司呈現的模棱兩可的“股評式”觀點,相當于做文字游戲,對投資者來說,并無實質性參考意義。
究竟是說“漲”還是“跌”呢?確實令人難以琢磨。我們認為,這類觀點與股評并無多大區別,“漲”“跌”預測都顧及了,后市無論走勢如何,都有其“蒙”對的地方,但對于投資者來說并無實質性指導意義。基金公司策略報告似乎淪落為基金公司做秀的文字工具,在公眾媒體多露露臉,為的是提高知名度。
    新浪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