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籬
外圍市場近期有走穩的趨勢,國內A股也有見底的跡象,越來越多投資者開始琢磨抄底。不過,真正有本事選好股票的人并不多,弄不好還可能踩中了“地雷”,于是,不少人考慮買基金。
借基金抄底有兩種:一種是完全信任基金經理對后市的判斷,選擇“進可攻退可守”類型的基金;另一種則是基于“底部形成的判斷”買入長期持股比例都保持高位的基金,最大限度地享受后市上漲帶來的利潤。
進退自如的靈活基金
借“基”抄底,最理想的狀態是:在股票下跌勢中,基金經理輕倉,躲過一劫;在低位時基金經理又能及時重倉,成功抄底;當然了,基金經理必須能踩準節奏高拋低吸。在產品設計上,國內不乏這類隨時準備“進可攻退可守”的基金,股票投資比例的范圍甚至可以從30%至95%之間變動,也就是說,行情好的時候可以是一只股票基金,行情差的時候則可以搖身一變成為一只偏債型基金。對于那些承認自己沒有能力判斷底部何在的投資者來說,在當前大盤方向不明的情況下,選擇這一類基金不失為一個選擇。不過,這一選擇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基金經理確實有能力把握“進退”時機。
筆者瀏覽了幾百只股票類基金(包括配置型基金)連續6個季度以來的股票持股比例后發現,從一年多以前的大漲到今年的大跌中,相當部分減倉幅度較大的基金幾乎都是去年第三和第四季度處于持股比例的歷史高位,而在今年第三季度的持股比例處于相當低的水平。可以說,寄望于基金經理及時“逃頂”和適時“抄底”都不現實。盡管如此,仍然有投資者對申購高比例持股的基金心有余悸,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有較強自主投研能力的基金公司則非常有必要。
高舉高打的ETF
“看不準股票就買ETF。”最近不少職業投資者如此建議。他們的理由很簡單:ETF完全跟蹤指數,倉位高,交易成本低,見勢不妙抽身也方便。可以看出,ETF持股比例高是他們推薦的原因之一。
確實,對于那些認為后市已逐漸企穩的投資者來說,選擇的基金的倉位就相當重要。雖然目前市場上有數百只股票型基金,但由于近半年來基金減倉幅度非常大,一些三個季度前還持股高達80%的基金到今年第三季度末的持股比例只有50%左右,因此,借“基”抄底時,看清其持股比例就相當重要。
在眾多高比例持股的基金中進行選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樣是高比例持股,主動投資的基金和ETF有較大的區別。近期,基金投資多選擇非周期性行業,如消費、鐵路建設等行業,以避開經濟增長放緩行業的風險。而ETF類基金則有大量的銀行、鋼鐵、石油等行業,均是受經濟周期影響較大的領域。正如承認自己沒有選股能力而選擇買基金一樣,承認自己沒有選“基”能力,ETF可能會是一個比較省心的選擇。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