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汪金鳳
股市風雨飄搖,基金凈值不斷縮水,廣大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眼看著自己的基金凈值跌去大半,基民們該如何操作呢?是全部贖回還是堅定持有?有沒有安全的“避風港”使投資者渡過難關?在這樣的市場中,投資者又該持有怎么的投資理念?這里我們提供幾種操作思路,僅供大家參考。
不死守 不放棄
“死守”的投資者的心態主要有這么幾種。一是“逃避”型:每每看到自己的基金凈值下跌,心中的傷痛不斷加重,于是干脆“束之高閣”、“不聞不問”,來個“眼不見、心不煩”; 二是“破罐破摔”型:反正已經跌了這么多,干脆不管它了,看它還能跌多少;三是“僥幸心理”型:都跌這么久了,也該反彈了吧?四是“長期投資”型:專家們都說了,要長期持有。而在經歷了長期的“折磨”之后,有的基民則選擇“放棄”,“長痛不如短痛”,“惹不起還躲不起嗎?”,從而選擇全部贖回手中的基金。
“死守”和“放棄”是兩種截然相反的極端的思路。在當前的市場形勢下,二者應該說都不是一種理性的選擇。因為“死守”可能會加重損失,而“放棄”則使潛在的損失“實際化”,且當市場反彈時,手里已經沒有可盈利的“籌碼”。股市跌了這么多,政府救市的決心也非常大,后市仍然存在機會。因此,克服不正確的心態,做到“不死守、不放棄、控制風險、靈活應對”,方能取得好的收益。
“長期投資”要變通
雖然基金投資強調的是長期投資,可是“長期投資≠長期持有”,并不是表示持有一只或多只基金一成不變,死捂到底,“長期投資”要學會變通。
“長期投資”中的“長期”主要是指時間。只有我們不斷地投資,才能戰勝通貨膨脹,使自己的資產不貶值。但具體到投資于哪些品種,卻是靈活變化的,要根據市場選擇適合的投資品種。例如,股市好時可以投資于股票,債市好時可以投資于債券,黃金行情好時可以投資于黃金等。因此,當投資者預測未來的經濟形勢不明朗,或市場風險相對較大時,應該及時檢查自己的投資組合是否合理,以便及時調整思路,改變投資策略。
為手中的基金做“體檢”
在處置手中的基金之前,先為目前持有的基金做個全面的體檢吧,然后再根據“體檢”結果決定如何處置它們。
一是檢查手中的基金組合是否合理。很多基民手中都可能持有不止一只基金,有的甚至持有基金多達數十只,而大多數基民根本不了解他們手中的基金。2007年大牛市期間,偏股型基金漲勢強勁,眾多投資者買入了大量偏股型基金,致使在2008年這樣一路下行的市場中損失慘重。對于目前仍然持有大量偏股型基金的投資者來說,牛市中的資產配置已經不再適合當前的市場,整體風險較大,需要適當調整組合,降低風險。例如適當賣出一部分基金或是把部分基金轉換成風險較低的品種。
二是檢查手中的基金是否“同質”。基金的“同質性”主要體現在偏好同樣風格的股票、同樣的行業和同樣的個股。例如,兩只基金的前三大行業均為金融保險業、采掘業、金屬非金屬業。一般情況下,同一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傾向于“同質”。而基金的風格太集中,不利于分散風險。因此,如果你持有太多“同質”的基金,最好做適當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