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羽青
華爾街次貸危機使全球金融市場提早進入寒冬。經歷了2007年超常發展的全球私募基金亦難逃霉運,市場交易活動顯著下降,同時,受金融市場動蕩的影響,杠桿效應正逐級減弱。
10月20日,普華永道發布報告指出,為應對市場下挫的挑戰,當前私募基金業務亟需多樣化及差異化。這份題為《瞬息萬變中尋求差異化》的報告稱,較大規模的私募基金正在擴展他們的投資評判標準及地域選擇方向,持有其投資公司股權的時間亦會延長。
“目前,全球私募基金為大型交易進行融資的能力大受影響,令其所投資公司缺乏買家。中國的私募基金公司不會幸免于這些影響,他們因而要持有其投資組合公司一段較長的時間并作出準備,包括為這些公司提高價值。同時需要考慮擴大交易項目的范疇,包括協助中國企業在經歷信貸危機后的海外市場尋找機會。”普華永道咨詢合伙人費里斯(Matthew Phillips)說。
報告的主要發現包括,私募基金需要尋求持續的增長及分散業務,同時要考察正在增加的公允價值入賬的壓力及稅務風險。經濟情況逆轉,強化了制定多樣化投資戰略的決心。但報告指出,這發展方向需要具備合適的監控。私募基金正考慮并實施在基礎設施、不良債權及新興市場中投資戰略的多樣化。
2007年全球涉及私募基金及創投基金的金額達2970億美元,較2006年的2350億美元上升26%。在亞太地區,2007年私募基金投資上升36%,達860億美元,相當于本地生產總值的0.68%。
在中國,2007年私募基金投資僅增加3%,達到110億美元。為中國境內投資而籌集的資本,上升19%,達110億美元。就私募基金投資而言,去年中國在亞洲區內排名第四。
普華永道合伙人謝小舟稱:“隨著中國經濟仍然保持較快的增長以及不同行業的持續對外開放,私募基金的中期投資機會持續增加。然而,私募基金需要克服相關法規及盡職調查的挑戰。交易的規模在持續擴大。有跡象表明,過去被認為屬于高風險的控股權交易,可能變得更為普遍。但收購基金仍將是例外,直到本地的債市發展完全成熟。”
經濟周期和金融危機的魔咒,無疑將使那些于去年年末,今年年初募集大量資金的中國本土及境外的私募股權基金,面臨更加巨大的挑戰。危機中,有能力創造價值的管理人畢竟是少數。
關于“金磚四國”中私募基金的投資機會,報告提醒,私募基金需要考慮在“金磚四國”拓展業務的相關風險,包括集資及投資的趨向、主要的法規及稅務考慮、應用的司法架構等等。業界需要具備對新興市場的策略、謹慎的計劃及盡職調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