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波濤
引言:基金是最大的市場資金力量,也是眾人聚焦的對象。把股市下跌推罪于基金是否合理?也許可以滿足一種情緒的宣泄,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基金公司只要對購買基金的客戶負責,就是最大的敬業。
股市如戰場,各路資金在其中排兵布陣,爭搶拼殺,從而期待戰勝對方,或空方戰勝多頭,股價下跌;或多頭戰勝空方,股價上漲。在這場拼殺中,對戰策略和資金量的大小無疑是兩個決定性因素。
新時代“莊家”
在基金成勢以前,莊家是股市的主導力量,他們掌握信息和操作手法的優勢,又握有巨量資金,散戶在于其搏殺后,往往敗下陣來。但自從2001年股災基本滅掉莊家后,國家基于平穩股市的長遠考慮,參考國外如美國的共同基金制度,在中國大力發展基金業,如黃湘平言,近年來,基金行業的產品種類日漸豐富,由單一的股票型基金發展為多元化的基金品種,海外投資理財產品開始試點,基金持股市值已占A股流通市值的28%,基金業實現了快速發展。起步雖晚的基金業迅速擴張。過去十年里,基金業規模從區區100億元擴大至2007年底的近3.3萬億元。毫不夸張,基金資金現今對股市的掌控,已經遠遠超過以往券商、大戶等莊家的股市影響力量。
所謂價值投資
今年一月份以來的股市持續陰跌并震蕩,讓廣大股民損失慘重,不少被深套的股民熱盼股市回暖以解套,鑒于基金資金在股市呼風喚雨的地位,很多股民希望基金能夠保持合理的倉位,從而維穩股市。但基金的行為讓很多人失望,他們也隨著市場的變化在追漲殺跌。如2007年股市上揚,基金基金建倉并炒作個股和板塊,如熱追中國聯通、招商銀行、萬科等。而當牛市結束,股市單邊下跌開始后,基金又反手做空,大量建倉,其間也炒作也些能夠抵御通貨膨脹和資產重組等板塊。
基金公司每次都說自己是價值投資的捍衛者,在其宣傳材料中也教育基金和股民要堅持價值投資,要長期持有等,但他們自己怎么就不遵守自己的宣傳呢?
對基民負責為本
是否因此就應該指責他們?我看大可不必。基金公司作為利益既得方當然會從公司的利益出發籠統地宣傳長期投資,但投資者則應該明辨是非,搞清楚基金公司并不完全是在與投資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投資者的根本利益與基金公司的根本利益并不完全一致。
基金作為一種特殊經濟機構群體,它有著擔負穩定資本市場的功能,但它的經濟卻來源于廣大基民。以廣大基民的利益作為資本去作賭必輸的一場經濟博弈,這對廣大的基民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不公平。在這場熊市里,廣大基民更愿意看到的是基金的理智舉動,是作為專家理財的一種投資操作,而不是作為“政策市”的犧牲品。根據基金的招募說明書,基金是基民資金的受托方,屬于法律意義上的信托關系,基金公司有法律義務為基金投資者爭取最大利益。
即使基金公司在監管方的政策壓力下,有維穩的意愿,但面對不確定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和強勁的做空一哥保險資金等空方的打擊,另加規模龐大的“大小非”解禁,基金公司也是難有作為,也可以說是有心無力。天相統計數據顯示,二季度基金虧損4138.84億元,而一季度基金虧損額已經達到6688.3億元,這樣全部基金今年上半年共計虧損達到1.08萬億元之巨。這個數額已接近2007年底全部基金管理資產3.28萬億元的三分之一。這樣,我們心中就有了一個明確的對比。熊市途中,一萬億都輕輕松松化成了虛無,4760億要想“挺”住眼下的這個資本市場,確實是難上加難。
所以不能苛求基金的救市,說這樣的話是不公正的。股市是大家的股市,也需要大家的共同培養。政府、基金、保險資金、券商、散戶都有責任,每個利益主體往股市投錢都是沖著賺點錢的目的。所以只有當宏觀經濟好轉了,股市自然有反應,相應的眾多資金主力才會轉空為多。
更何況基金公司也很苦,他們內部要進行基金收益排名,壓力自然很大,總不能做了救市的“烈士”,卻反被市場拋棄。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