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云
又熬夜了。基金經理老朱的面容有些憔悴,眼里布滿了血絲。“昨晚看到凌晨2點多,唉。”老朱嘆了口氣。
連續半個月來,老朱夜夜苦讀上市公司半年報。這種在牛市中少有的行為,隨著近期市場的波動,已經越來越頻繁。
一改以往直接看賣方報告的方式,買方投資人士自己研究上市公司財報早已是業內普遍現象,只是在本輪半年報披露過程中,這一批隊伍壯大了不少。
“自己研究那也是被逼的。”老朱撇了撇嘴,“誰愿意熬夜呢?最晚我曾經熬過4點多。你放眼看看賣方的報告,基本都是唱多的。昨天一家上市公司半年報的數據那么難看,幾家賣方機構還是將評級從‘買入’改為‘增持’。”
“自己看半年報有多個好處,一是能跳出賣方的主觀意愿,二是可以挑出其中毛病找同行炫耀一番。當然最主要的是萬一賣方報告失真了,自己能規避風險。”對這幾點認識,老朱一點也不含糊。
“賣方研究員上半年多是買方的出氣筒,現在他們卻可能成為買方經理的‘心理安慰劑’。我經常聽到有的基金經理在凈值大幅下降后非常得意地說,幸虧沒聽研究員的,不然虧得更多!”老朱笑著說道。
牛市時,基金經理求著賣方研究員,以期在賣方報告公布前提前知曉內容。熊市里,賣方研究員的日子卻很不好過,每每在基金表現不好之時,被基金經理劈頭蓋臉訓一番。“在熊市里,我們的壓力承受能力增強了不少。”賣方研究員小汪苦笑著說,“但是不可能不做啊,雖然研究所的考核指標下調了,但報告還是要寫。”
小汪從事賣方研究已經兩年,年初時她連續寫了兩篇看空的報告,誰知被買方基金經理一頓責備:“看空沒什么用,要多寫點推薦的報告。”身邊的老同事以切身經驗勸她,將精力放在看好的公司上,如果不看好,寧可不寫。
經歷了牛市大漲的遍地頌歌后,各賣方研究機構在大跌中并沒有發出一片哀鳴。盡管他們報告的估值和目標價不斷下調,但給予明確“賣出”評級的報告或看空的報告依然寥寥可數。
“你在市場上看到的都是唱多報告,研究員基本不會寫不看好的公司。所以置身市場總會有一個錯覺———永遠有機會,哪怕在系統性風險面前。”深圳一位從公募轉戰私募的基金經理表示。這是行業通行的現象:賣方研究員撰寫的對象往往是其看好的某個公司,不看好甚至是需要提示風險的公司基本不寫。
說起這個話題,賣方研究員可是有一肚子苦水要倒:“在牛市,基金經理總會問你,哪些票能漲;這個問題在熊市依然不會變,很少有人問你什么票會跌。”
上海一家排名靠前的券商研究所負責人十分無奈地說:“我們也沒辦法,研究員不看好的報告無法為買方創造利潤,根本得不到機構認同。這就造成了賣方的評價體系也只能圍繞這個目標設置,研究員會把主要精力用在看好的上市公司上。再說了,被出具看空報告的上市公司也不高興。得不到認同還得罪人的事,誰還干呢?”
中國股市沒有做空機制,只有做多才會盈利,看空并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這決定了投資人士只能追逐上漲的個股,對可能下跌的個股盡可能不碰。
某分析師向經濟學家許小年問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熊市中分析師應該如何作為?許小年的回答是,賣方研究員實際上并不需要推薦目標價和估值區間,而是只需向買方提供精準的數據和合理的邏輯,至于對估值的判斷應該由買方通過分析自行得出。
少數買方經理卻不可能接受這樣的國際通行方式。在他們繁忙的投資判斷過程中,不可能太仔細地分析數據和邏輯推理,他們更喜歡在眾多報告中做減法。
不過在熊市中,基金經理寧愿自己親力親為,可能只有這樣,基金經理心里才踏實一些吧。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