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蔣興
7月1日可能是一年中做紀念日最多的一天。查一下資料,從1543年格林威治條約簽訂,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再到1997年的香港特區成立,共有大小近百個紀念性事件,此外,還包括30多位名人的誕辰或逝世,以及4個國家的國慶。
但是為什么沒有人跑遍全世界去逐一慶祝這些節日呢?顯然對一個人來講,只有一兩個事件對他才有紀念意義。比如中國的證券從業人員會記得黨的生日,會想起《證券法》正式實施,而不大會去關心如東西德貨幣統一等事。
可以說,一個全體國民“普天同慶”的日子是不存在的。同理,在目前各類產品已達400多只的基金業,也不會有一個能讓所有投資者都滿意的基金。
筆者遇到過一位基民抱怨說:某基金我觀察了很長時間,很喜歡,但我一直沒買,原因是等到現在,它在我開戶的那家銀行還不能代銷!也許我們可以設想,有一天那家銀行終于代銷了該只基金,但這位基民還是憤憤不平,因為該基金到賬日可能是T+4,而不是他期待中的T+2。
基民想像中的“全民”基金是不存在的:品牌公司,明星經理,各家評級全五星,代銷點遍布全國,到賬快速,100元定投下限,永不封閉,管理費同類型業內最低,申購贖回費大比例折扣,并且市場下跌它不動,市場小漲它大漲,市場大漲它狂奔……除非是上帝管理的!
實際上,基金都是進行了市場細分的,加上諸多外部因素的限制,滿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的時候,必然排斥了另外一部分人。所以,即使一個基金有不少亮點,但投資者作出選擇時最重要的理由應該是:適合自己。這個“適合”指的是投資者在盈利期望和風險承受力之間的一個平衡,其次才是業績、便捷、費用低廉等優點。適合全民購買的基金產品是沒有的,換句話說,對于經濟實力、理財目標和地域不同的投資者未必能推薦同一只基金。
回過頭說,“全民”基金的荒誕之處在于:假設這樣的基金存在,其規模隨著資金對它的趨之若鶩而膨脹,那它很快將消滅對手,壟斷市場,然后成為復制指數的市場本身。于是它的優勢也消弭不見,上帝管理人就只能下崗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