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與嘉實竇玉明變化結果未明相比,長盛基金這位畢業于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獲工學碩士學位的副總經理辭職的原因則是離職學習。
不僅如此,其余基金公司高層變化的原因也不禁相同。
例如,大成基金景福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徐彬變動的原因為因工作需要。這也成為其他多家基金公司高層變化的主要原因,此外,變化的原因還包括合同到期、個人原因、另有任用等內容。
而相比之下,中海優質成長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李濤及博時新興成長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何肖頡的變化,兩家基金公司則未說明原因。
高流動還是其他?
來自權威統計顯示,2008年上半年,60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等高層變動一共出現了117次。
在2007年公募基金界狂吹“跳槽風”時,基金高層發生變更次數高達353起,一時間,仿佛這個于2006年底才火熱的行業業已成為人員高流動的領域。
對于其中的原因,某基金公司渠道負責人坦言,人各有志,其中很難說清楚。
長城證券沈陽營業部總經理助理左嘉則認為,金融行業人員流動高很正常,這一方面是薪酬的原因,而另一方面則是公司內部管理、人事的問題。
對此,有基金公司熟悉人員則透露,其實,很多基金經理這樣的高管,都有很明顯的個性和觀點,而目前基金公司的投資操作,還多以集體的行為進行,分歧和不滿很難避免。
記者粗略統計后發現,基金公司高管發生變化后,一般都會有三種選擇,一種就是“跳槽”到其他基金公司,職務和級別都會有提升,這種情況在業內很常見。
常見的第二種選擇就是隱退,例如原易方達基金的“大佬”江作良。
第三種選擇則是基金高管最鐘愛的方向,就是私募,例如上投摩根的基金經理呂俊以及工銀瑞信的汪暉。
“這種高層震動后,對原在基金公司的品牌和管理肯定會產生影響,但對于一些大基金公司來說,這種影響不會太大,畢竟這些基金公司在內控、團隊等綜合能力方面較強。”長城證券沈陽營業部總經理助理左嘉表示。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