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私募人的現狀。
今年以來,風云突變,大盤腰斬,私募基金也難逃熊市厄運,損失慘重。特別是他們非?春玫暮芏嚅L期價值品種,跟隨大盤一路狂瀉不止,私募的價值投資理念也受到了現實的嚴峻考驗,長期持有戰略被波段操作替代,投機主義嚴重抬頭,新興的陽光私募成為迷惘的一代。
在此背景下,很多私募基金經理愈發低調起來,甚至在接受記者的采訪時,這些之前很愿意談些觀點的人士也變得不那么健談。而某著名基金分析師最近更是提倡,基金要“深挖洞、廣積糧、兩年以后再稱王”。
“現在是養精蓄銳的時候,市場不好,投資的人就要學會急流勇退,修身養性,提升境界。等一段時間后,回頭看看,現在的低調和修煉內功是完全有意義的!痹诮邮苡浾卟稍L時,一位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私募基金經理這樣表示。
人物速寫
巴菲特:股神也“裸泳”過
在得到趙丹陽以211萬美元約請吃飯的消息后,股神巴菲特也表示“感到驚訝”。不過,凡是吃過這種“巴菲特午餐”的人,都表示巴菲特低調和簡樸的作風讓他們印象深刻。作為一個擁有620億美元身家的富翁,巴菲特的日常生活非常簡樸。
2006年競標成功的段永平與巴菲特頗有淵源。段永平在上世紀80-90年代一手創辦“步步高”和“小霸王”兩家公司,2001年定居美國,如今掌管著一家自己創辦的基金公司從事投資。段永平也是巴菲特投資理念的忠實擁護者,他說:“我的投資理念最早來自巴菲特。如果不是看了巴菲特的書籍,我可能不一定敢去美國做股票投資!
“巴菲特非常平易近人,低調簡樸。”段永平回憶說,當他們吃完飯離開時,巴菲特的司機開了一輛特別像美國普通藍領開的最普通的車過來,近80歲的巴菲特身手矯健地鉆了進去,揮手與他們道別,令他印象深刻。
段永平還透露,餐桌上的話題海闊天空。段永平說,那次聊天雖然只有3個小時左右,但聊的范圍很廣泛。除了投資、慈善之外,他們還談到了高爾夫、橋牌等娛樂活動,以及家庭狀況。段永平說,他最感珍貴的是得到了巴菲特股票投資的心得。巴菲特告訴他,自己犯了很多錯誤,曾經十多年投入40億美元投資一家公司,而現在這家公司已經破產。巴菲特說,投資犯錯不可怕,最重要的是不能連續犯錯,要及時止損——這樣的道理,想來股市上人人都懂,不過由“股神”說出來,自然更讓人印象深刻。而股神的另外一句至理名言則是“如果你不打算持有該股票10年,那你就不要持有它10分鐘”,這句典型的價值投資理念已經成為包括趙丹陽在內的一代中國私募人的操盤名言。
趙丹陽:清盤預警熊市來臨
趙丹陽,畢業于廈門大學,獲系統工程學士學位。十年國內外證券投資、基金管理經驗。1994年出國,從事實業投資與貿易,1996年進入證券業后,長期從事資產管理。2002年受邀加盟國泰君安(香港)公司,并擔任赤子之心中國成長投資基金(香港)基金經理。率先將海外信托基金模式引入國內資本市場,并推崇“用實業投資家的眼光審視證券投資”。
現任深圳市赤子之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赤子之心(中國)成長投資基金(香港)總經理,赤子之心“深國投·赤子之心信托(工行托管)”、“深國投·赤子之心信托(招行托管)”、“平安一期”投資總監。
趙丹陽全面走入人們視線的時間定格在今年元月2日下午。那天臨近下班的時候,陽光私募赤子之心官方網站接連貼出5份公告,旗下5只信托基金將全部清盤,時間是元月15日。一位接近趙丹陽的人士說,早在兩三個月之前,他已全無蹤影,坊間似乎在傳,私募教父去年踏空牛市行情,去云南閉關修煉去了。
此后,所有的矛頭指向這位去向不明的私募基金經理。“隨便買點什么都能賺得盆滿缽溢,他經驗那么豐富,怎么就踏空呢?”“能力是一方面,膽量氣魄是另外一方面,趙丹陽膽量不夠,不敢放手一搏!闭斶@樣的言論鋪天蓋地時,某網站網編的一個專題題目令所有人清醒過來!摆w丹陽清盤手中基金——喪鐘為誰而鳴?”
喪鐘為A股市場而鳴。此后5個多月的時間里,中國的A股市場急轉直下,上證指數不斷跌破重要關口,6月上旬上證指數3000點失守,趙丹陽的看法得到了市場的印證,而他也因此再次得到中國私募圈的認可。
據了解,在解散內地的信托私募基金之后,赤子之心資產管理公司僅剩下投資于香港H股的“赤子之心中國成長投資基金”,一位與赤子之心有業務來往的券商透露,由于業務萎縮,赤子之心員工也縮減為去年鼎盛時的一半,趙丹陽也很少到公司處理事務,據說一直在學習進修之中。
趙丹陽曾經說:“我們喜歡熊市,在低迷、陰冷的市場里,我們可以從容不迫地享受買入的快樂,足夠低的價格是抵御一切風險的法寶!币苍S,眼下的市場,將成為趙丹陽東山再起的契機。
記者手記
每人心中都需有個“巴菲特”
在完成這個選題之前的半個月時間里,我一直在懷念兩篇學生時代里學習過的課文。
一篇是小學的語文課本中,作家何其芳的《一夜的工作》。文章寫的是“我”與周總理的一次深夜談話。大概的內容是“我”為了等待周總理的接見,一直等到深夜,周總理將所有的文件都批改完了,把“我”叫到身邊,讓“我”和他一起分享清茶和一盤少得可以數出粒來的花生米。但就是這樣一次簡單的經歷,激勵著“我”更快的成長。
另一篇是中學課本中,作家阿累的《一面》。文章主要記錄了作者和魯迅先生在內山書店里的一次邂逅,其中最令人感動的是魯迅將自己的書折價賣給了作者,與魯迅的這一次會面,對作者今后的人生道路起到了很深的影響。
打通趙丹陽的電話,這在前兩天還是我渴望不可及的事情。但在昨天早上,這個愿望成為現實。雖然前后通話時間不過5分鐘,而且由于通話雙方都很緊張,因此語無倫次的時間占去一大半,但這足以使我為前期的等待畫一個圓滿的句號。
這個電話的意義,并不在于趙丹陽說了什么,或者是以怎樣的方式回絕了什么,而是在于通話雙方都感受到了彼此的真誠。對于我來說,雖然我之前從尋找趙丹陽的聯系方式到尋找趙丹陽本人這個過程費了很多周折,但我現在感到很滿足。
從6月27日媒體正式宣布趙丹陽將以天價約請股神巴菲特共進午餐后,許多人用不同的視角審視著這頓午餐的意義。一些人表示,想見巴菲特,很多場合都可以見,沒有必要吃一頓飯;另有一些人認為,這頓飯可以吃,但不一定非要施以重金。
這些看法,想必趙丹陽都聽說了,但他的決定是,一定要創造機會,盡其所有,與一直以來心中的偶像進行一對一的溝通。這樣的一種心情,與之前提到的作家何其芳、阿累的情況相符。
看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巴菲特”,無論這個形象是怎樣形成的,起碼他能夠激勵著人們向新的人生境界進軍,并且從中獲得珍貴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