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6只基金萬億利潤背后的危機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2日 02:07 新京報
“終于分紅了,不容易呀,大盤都快攔腰折斷了。” 4月1日,基民老張面對華夏債券基金分紅公告,露出難得的笑容,每10份分現金紅利0.2元,“雖少點,但已是該基金自2002年成立以來第14次分紅。” 但去年下半年購買了偏股型基金的小翟則沒老張幸運,手中的基金已損失20%,“割還是不割,這是個問題。” 事實上,自上周開始到本周一結束,逾346家基金披露了各自的年報。58家基金公司管理的超過346只基金去年共賺取了11630億元。但去年下半年的A股大幅震蕩使得去年第四季度基金出現虧損外,也導致一只基金全年浮虧3億多元。 下挫中擴募 致利潤為負 根據Wind資訊統計,58家去年管理著基金的公司一共實現收益11630億元,其中華夏基金和易方達基金賺取收益超過800億元,華夏基金以850億元居首。華夏、易方達、南方、博時、嘉實前五家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替投資者賺取了3814億元,占全行業的33%。 除4只QDII基金外,去年還有1只基金出現全年利潤為負。而去年9月成立的最后一只股票基金華夏復興基金,其去年在下跌的市場中兩個月的利潤仍然有5989萬元。 小公司的頹勢很明顯。在2007年全年,基金運作收益低于10億元的有5家:天治基金、巨田基金、新世紀基金、金元比聯基金以及天弘基金,其中天弘基金的利潤為負。 天弘基金旗下僅有一只股票類基金天弘精選,年報顯示該基金2007年利潤為-3.14億元。如考察另外兩項指標,2007年中天弘精選的份額凈值增長了93.62%,但加權平均凈值收益率卻為-22.04%。業內人士稱,這樣的指標看上去讓人費解,但正暗藏著去年牛市中,該基金浮負的原因。 記者將天弘精選去年的定期報告連貫起來發現,去年第二季度天弘精選的資產凈值為1.26億元,凈收益4979萬;第三季度末為2.93億元,其中利潤6200萬;可見直到第三季度該基金仍然是賺錢的。但第四季度中,該基金份額通過持續營銷突然從第三季度末的1.33億份增加到第四季度末的64.4億份,末期資產凈值達60億元,這一季的凈值下滑-6.49%,雖然這一下滑在同期基金中并不突出,但由于基金份額基數暴增,虧損金額達到4.28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基金公司對于規模的追求是出現這類情況的原因之一。由于去年9月份證監會已停發新股票基金,整個第四季度多數基金公司都加緊了拆分,以大比例分紅等持續營銷措施來擴張老基金規模。由于前三季度基金良好的業績,這類營銷一般都導致規模暴增。但這些資金恰好在第四季度迎來市場的下滑。 天弘精選基金正是上述人士口中描述的基金之一,去年10月11日天弘精選實施拆分,隨后進行了限量70億份的集中申購,份額規模大增48倍。 雖然擴募導致全年利潤為負,但比起沒能進行擴募的基金來,天弘基金的生存狀態無疑要好得多。2007年年報期末還有不少小規模基金份額在1億份之下,其中天治品質優選3400萬份,金鷹中小盤4800萬份。 大買國企股 QDII略顯手生 相形之下,四只QDII的年報更受人關注,首次出海的中國經理們,究竟都買了什么股票? 去年發行的四只QDII基金初始規模恰好一致,年報披露的浮虧分別為上投摩根亞太優勢31.1億,南方全球精選18.8億,嘉實海外35.8億,華夏全球32.2億元,由于這些QDII基金初始規模都在300億元,這一虧損也使得QDII在去年的基金虧損中顯得格外突出。 此前多數分析人士均將QDII出海折戟歸因于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但從各家QDII披露的報表看,香港市場遠比美國市場危險。幾家QDII的投資方向也很好地說明了四家QDII基金的虧損為什么呈現一家小,三家大的格局。 四只QDII中,上投摩根亞太優勢、嘉實海外、華夏全球,投資重點全部為香港市場,其在香港市場的投資比例分別達到44.77%、80.25%和46.68%,雖然他們的設計理念并不趨同,他們的持股比例也分別達到了91.35%、80.07%和51.77%。在三只虧損相當的QDII中,華夏全球精選的倉位最輕。而南方全球精選有192億資產投資于美國市場,97億投資于香港市場,另一點不同是,南方全球精選的投資中,基金資產占 63.41%,股票資產占31.04%。 在次貸危機發生的同一時間段,A股下跌了近40%,連帶香港國企股重挫,而美股下跌未超過20%。一名基金經理說,實際上,A股和港股的下跌,泡沫破裂的成分更大。 但是出海的基金經理們顯然保持著A股的牛市思維。以香港市場為投資重點的兩QDII基金中,嘉實海外和華夏全球精選前十大持股系為國企股,在買賣記錄中,偶爾有香港本地股的身影。港股的下跌過程中,恒指從最高點跌至去年年末,下降14%,而同期恒指國企指數跌去22%。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