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大基金東游記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10:59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熊敏 東方明珠剛剛亮燈,黃浦江上躉船穿梭。在臨江的社交勝地外灘三號,將近300人聚集在這幢百年老樓里觥籌交錯。 在沒有傳統座椅的雞尾酒會場內,人們端著酒杯自由行動。他們當中有黃、白、黑各種膚色,英語、普通話、粵語交混一片,互相遞上的名片也顯出各異的身份——銀行家、風投經理、保險商、律師、藝術家……但大家都知道彼此的一個共同背景: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 這是3月14日星期五傍晚正在舉行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校友會,嘉賓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校董、校長和部分學院院長。哥倫比亞大學的吉祥物獅子的圖案高掛在講臺的背景上。 晚七點,一頭銀發的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李·柏林格(Lee Bollinger)登臺演講。他面帶喜色地宣布:“我們的基金在去年投資增長了23.1%,排在了哈佛的前面!” 臺下響起了掌聲和叫好聲。 李·柏林格所說的是總價值超過75億美元的哥倫比亞大學的募捐基金,由社會捐款組成。 柏林格沒有當場透露的是,就在雞尾酒會進入高潮的時候,中國證監會在它的網站上宣布,哥倫比亞大學的QFII資格獲批。哥大從而成為了去年12月QFII投資額度擴容至300億美元以來獲批的首個境外機構投資者。 “次按危機爆發后,哥大基金會需要到中國尋找機會,擴大在中國的投資和融資。”哥倫比亞大學校董童偉鶴解釋說,為了加強與中國的聯系,哥大今年把一年一度的大學顧問理事會也放在上海舉行。 外包基金公司 童偉鶴是哥倫比亞大學24名校董中僅有的2名華人校董之一。也是哥倫比亞投資管理公司的董事。這是一家獨立于大學行政體系之外的公司,負責經營哥倫比亞大學的募捐基金。 “募捐基金是哥大最大的一塊資產,”童偉鶴介紹說,“占到大學總資產的66%,去年募捐基金為大學提供了14%的經費資助。” 哥倫比亞大學作為私立大學,辦學經費全靠自籌。在成立基金之前,學校的資產收益主要來自紐約中城的地產。大學在1980年從中城搬到了上城,原來的地塊上后來建起了著名的寫字樓群——洛克菲勒中心。 現在,基金是哥大收益的最主要部分。學費只占大學收入的19%,為政府和商業機構提供研究咨詢服務的收入占到24%,而基金的收入占12%。 相比于1890年成立的耶魯大學基金、1925年成立的哈佛大學基金,1980年成立的哥大的募捐基金要年輕很多,目前有75億美元資產,規模在全美的募捐基金中排行第五。在它前面,有耶魯和普林斯頓的基金,更有全美第一大的哈佛基金,將近400億美元資產,據說只有梵蒂岡教皇的基金可與比肩。 為了盡快趕上同行,哥大基金在保值增值上下足功夫。過去4年,它的投資收益一直保持在15%以上。2006年,該基金的投資回報率創下18%的新高,高于同年的摩根士丹利世界指數收益。2007年,哥大基金的投資收益再次超過在次按危機中遭受打擊的后者。 “大學基金通常做長線投資,因此不會快進快出,”童偉鶴在解釋哥大基金的高回報時說,“另一方面,我們把投資的事情外包給其他公司來做,也有利于增加投資的效率。” 當然,學校在金融界的校友也幫忙很大。 哥倫比亞投資管理公司的董事中有一半是校董,另一半是從外部聘請的校友,這是15名專業投資人士,負責操作投資項目和尋找好的合資伙伴。這些人都有在投行或咨詢公司的工作背景,比如首席信息官(CIO)就來自摩根大通。 即使有一個高水平的投資團隊,哥倫比亞投資管理也并不親自管理全部資產,而是將大部分資產外包給了其他的基金管理公司。目前在全球有大約30到40家的基金管理公司與哥大基金合作。校友里有為數眾多的基金經理,哥大可以把錢投在他們的基金里面。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