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明波:散戶要化身機構去打新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12:29 華夏時報
本報記者 吳君強 今年,從緊的貨幣政策、大小非解禁以及企業再融資造成資金的相對短缺,將使得股市面臨嚴峻考驗。工銀瑞信信用添利債券型基金經理江明波認為,今年“打新”收益肯定不如去年,但預計年收益率最高仍可達到12%左右。 “本輪通貨膨脹源于國際商品價格的持續上漲,短期內通脹因素難以消除。”江明波認為,去年的“翹尾因素”將導致今年CPI上漲3.4%,加上新增因素,今年的CPI漲幅很可能高于5%,這種情形下,投資穩健的債券型基金是跑贏CPI的最好方法。 《華夏理財》:近一段時間,各大基金公司紛紛推出新的債券型基金,面對這種“扎堆”上市的同類產品,工銀瑞信信用添利債券基金的特色和優勢在哪里? 江明波:這是我們公司第二只債券基金,之所以要推出新的債券型基金,主要是因為目前整個股市震蕩,投資者希望除股票之外有更多選擇。債券型基金主要投資債券,經過去年以來,央行大幅度加息,債券投資的機會已經出現,信用類債券無論從歷史表現來看,還是從現有的市場觀察,收益都很高。去年很多債券型基金的回報率都超過了20%,其收益主要來源于新股申購,我們感覺這種無風險的收益應該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所以我們研發了以投資信用債為主、打新股為輔的債券基金。 我們將整個資產的80%投資債券,其中投資信用類債券的持有比例不少于債券類資產的80%,也就是說我們資產的64%投資于信用債,這個比例是所有債券型基金中規定最明確,也是最高的。這也是我們在債券投資上的最大特色。 在新股申購上,我們對賣出的時機作出了明確規定:3個月內必須賣出,基本只掙一級市場的價差。這強化了我們這只基金的低風險意識。 《華夏理財》:今年股市震蕩加劇,打新股產品收益大幅下降,工銀瑞信信用添利債券基金在“打新”方面是否有目標收益? 江明波:對于今天的“打新”環境,我們有審慎的估計,今年市場的“打新”肯定不會像過去的兩年那么高,07年“打新”產品的最高收益能超過20%,但今年股市風險放大,如果股市持續低迷,新股發行節奏變緩,“打新”的收益肯定會低一些。由于“打新”產品眾多,申購資金量巨大,降低了中簽率。我們測算了今年IPO的規模和新股申購資金量,得到的模擬收益應該在8%-12%之間。不過,即使股市低迷,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也不會喪失,新股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也會始終存在一個價差。 《華夏理財》:目前新股發行制度受到爭議,前段時間市場傳聞管理層可能要叫停“打新”產品,您認為我們的新股發行制度缺陷在哪?“打新”是不是真的會被叫停? 江明波:我個人理解,新股發行制度之所以需要改革,主要是因為打新資金可能會對央行的貨幣政策造成干擾。比如打新股那一天,工行是結算行,所有參加審購的資金都匯集到工行,幾萬億的資產進行大搬家,而這種貨幣流動可能還夾雜著其他因素,于是造成價格信號的失靈,對金融體系形成沖擊。所以這種大規模的資金流動不應該頻繁地發生。這才是新股發行制度根本問題所在。目前網下申購已經進行了電子化改革,而且結算銀行的數量也在增加,這些干擾都將基本消失。 至于中簽率,實際上在新股分配上,中國給予散戶的比例應該是最高的,我們上市公司70%-80%的股份是給散戶的,在網下給詢價機構只有20%-30%,但在香港大約只有20%的股票是網上申購的,其余都是給機構投資者。新股中簽率低,是因為內地股民數量巨大,我們也很難按香港那樣配售每人一手,所以最公平的仍是抽簽。 在我看來,未來新股發行的改革方向是給機構的部門更多,因為機構才有定價能力,維護市場的定價效率。至于散戶,最好的參與辦法就是把自己變成機構投資者,購買打新產品。相比銀行的打新產品,基金的優勢在于可進行網下申購。 《華夏理財》:目前宏觀經濟通貨膨脹壓力依然很大,加息的可能性也存在,這給債券資產投資提出挑戰,工銀會采取什么樣的投資策略,來消除這些不利因素? 江明波:投資策略上我們將更加謹慎,在預計通貨膨脹壓力較大并存在加息可能性的情況下,我們在投資品種的選擇上,主要以一些中、短債為主,如一年期的央票、短期融資券等。隨著通貨膨脹和宏觀經濟情況進一步明朗,我們也會在投資品種上做相應調整。如果通貨膨脹情況得到有效的控制,我們會逐步增加長期債券品種的投資。 江明波 現任工銀瑞信信用添利債券型基金基金經理 1974年10月出生,碩士,6年金融證券從業經歷,自2003年11月至2006年12月擔任普天債券基金經理。 2000年7月至2001年12月,在長城證券有限公司研究發展中心任債券研究員,2001年12月加盟鵬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歷任債券研究員、債券基金經理助理、普天債券基金經理,同時擔任鵬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小組負責人。具備基金從業資格。 2007年調任工銀瑞信信用添利債券型基金經理。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