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面典型和反面教訓
從伊利集團分離出來后,蒙牛在短短五年時間便成為奶業翹楚,蒙牛在創立初期,除了通過原始投資者投資一些資金之外,基本上沒有大規模的融資,要想抓住乳業的快速發展機會,在全國鋪建生產和銷售網絡,蒙牛對資金有極大的需求。當時蒙牛只是一家尚不知名的民營企業,銀行貸款是有限的。于是,摩根士丹利、鼎暉、英聯三家境外投資機構向蒙牛投入約五億元人民幣,猶如一場及時雨推動了蒙牛的茁壯成長。
尚德是中國第一家在紐約交易所上市的民營企業。以太陽能高科技起家的尚德,資金也是企業發展的一大動力。在海外市場更看重公司的行業前景和未來現金流的情況下,尚德憑借從國內融資640萬美元到海外募集8000萬美元,最終在紐市上市融資近四億美元的優勢,三級跳演繹了國內民營企業海外融資的神話。
越來越多擁有并購意愿的企業發現,對他們感興趣的不僅僅是與其經營內容相近或是互補的行業投資者,這些具備投資潛力的企業還受到私募基金管理者們的頻繁造訪,對具備投資潛力的企業,資金充沛的私募基金管理者們甚至開出比行業投資者還要闊綽的條件。被并購企業經理人很容易被這些條件打動。看到凱雷開給并購對象徐工的并購籌碼,人們就不難理解這家中國最大的機械制造企業的領導選擇合作伙伴的傾向性。在協議中,凱雷保證以一次性注資方式適應資金饑渴的徐工,而且能夠接受“保持核心團隊的相對穩定、保持徐工品牌不變、或有負債的承擔、企業歷史負擔解決”等條件,而且凱雷承諾引進發動機、大型液壓件兩個項目,并同意支付保證金。最有吸引力的是凱雷可能給徐工帶來的技術提升,修訂協議中約5.8億美元的增資部分將直接投入新項目,而且徐工計劃引進美國江迪爾、韓國大宇的發動機技術,這是徐工與國際競爭對手在零部件領域最核心的差距,該項目將通過凱雷協助完成。盡管多數輿論對凱雷并購徐工的態度是消極的,但不得不承認,凱雷為企業提供的條件的確非常優厚。
但這些神話并不能保證所有依賴于私募基金的企業都能成功的上市發展。2005年8月,千橡互動集團就獲得來自General Atlantic、DCM、聯想投資以及其他幾家投資方48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此后,千橡陸續收購了校內網、DoNews、UUME、魔獸世界網等一系列網站。但是大規模的收購和融資使千橡特色的喪失,業務模式逐漸分散,而其主要業務貓撲又缺少強有力的盈利模式,上市一事也就一直擱置起來。
借力私募基金振翅騰飛
美國90年代私募股權投資的高峰發展期得益于高新技術的發展,前些年中國的私募股權投資也多集中在互聯網等高科技項目上。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私募股權基金意識到,在中國,傳統行業的市場機會似乎更大。2006年,傳統行業共發生63起私募股權投資案例,占投資案例總數的56.8%。該行業投資金額為56.23億美元,占總投資額的47.8%。無論從投資案例數還是投資金額看,傳統行業都位居私募股權投資第一位。2007年傳統行業是私募股權投資最為密集的行業。另外,服務業和生物醫藥行業將受到私募股權基金越來越多的關注。
中國涌現出的各種各樣的市場機會,使私募股權投資不僅僅限于網絡、IT等領域,而是更廣泛的深入到各個領域,其中不乏能源、礦產和物流等傳統行業,市場已經告別了一窩蜂投高科技產品的時代,現在私募股權基金投資互聯網產業的態度反而越來越謹慎。
在中國企業對外進行高達數十億乃至上百億美元的競購案時,如果聯合私募基金作為競購伙伴,還可以減少企業的并購風險。2002年11月,網通、新橋和軟銀亞洲聯合收購亞洲環球電訊;2005年,GA、TPG和新橋聯合投資聯想,并助推后者收購IBM的PC資產。也有專家建議中國企業可以做長期的戰略安排。如:先投資成為海外私募基金的股東,然后通過這些私募基金進行海外收購,這就可減少被收購方國家輿論的敵意,也可以進行一系列財務融資。
中國正逐漸變成一個外匯輸出國。中國企業逐漸意識到應該很好的運用私募基金,像新加坡其他地方一樣,投資國外一些認為有價值的資產。
私募股權基金緣何受到青睞
與借用信貸、發行債券、企業上市(IPO)等融資方式相比,私募股權基金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借用貸款是傳統間接融資方式,雖不涉及企業股權、控制權的轉移,但企業(融資者)也難從中得到專業服務,對改善治理結構改善沒有幫助;發行債券是傳統直接融資方式,可能會給企業帶來一些專業服務,但對改善企業治理結構助益不大;上市是成熟的直接融資方式,能為企業帶來專業服務,有利于企業改善治理結構,但“門檻”太高,一般企業可望不可即。股權融資既能為企業贏得合作伙伴,改善企業治理結構,“門檻”又比上市融資低很多。而且私募股權基金在退出過程中,也能與主板、創業板、產權交易市場等不同層次金融資本資本市場發生有機聯系。
在發達國家,私募股權基金是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歐美發達國家,私募股權基金每年投資額已占到GDP的4%至5%,成為僅次于銀行貸款和IPO的重要融資手段。
在發達國家,并購交易的背后往往閃現著私募股權基金的身影。私募股權基金以專業的眼光尋找、評估具備投資價值的目標公司;看中后,或是獨自并購目標公司,或聯合其他企業并購目標公司。并購后,經對目標公司整合后,實現價值增值,然后賣出股權獲利退出。在整個過程中,私募股權基金扮演著“價值發現者”和“整合者”的重要角色。
近些年來,我國企業并購開始興起,有遠見的國際私募股權基金已在這一領域嶄露頭角,如高盛收購雙匯、凱雷收購徐工等等。這對國內相關機構應該有所啟發。
發展私募股權基金對我國中小企業的成長,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在間接融資方面,由于各種制度性安排,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難度遠甚于國有企業,各種資源也都是有利于大企業而不是中小企業。
無論是蒙牛還是哈藥,都是從成長型企業通過私募基金的加入在幾年間發展成大型企業集團的。1+1>2的盈利目標是私募基金與企業合作的惟一目的。目前,中國已逐漸形成一個較為活躍的私募股權投資市場。
國際私募投資將給中國成長中的企業以新的希望。私募投資分為股本投資和股權投資,20世紀70年代,私募股本投資主要表現為風險投資,投資對象集中于迅速成長的小企業;如今私募股權投資越來越注重于收購成熟的企業。
與股市融資和銀行貸款相比,私募股權投資更適合中小企業,因為一次融資平均規模和對企業的資格限制相對較低。與銀行貸款需考察企業資產規模等相比,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投資原則和偏好有本質不同。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成長性是私募投資最關心的考察點。此外,項目公司的商業模式、競爭壁壘等等,也都是私募股權基金關注的重要內容。
為了最終避免“高風險”,獲得“高收益”,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投資家不僅需要超人的勇氣,更需要反復考察、評估、篩選投資項目,精心構造投資方案,甚至潛心培育投資項目的耐性,而絕不是通過短期炒作可以奏效的。
此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一般情況下占有公司股份不超過30%,他們只需要在董事會占有一席,但是要求擁有一票否決權,這就意味著他們不想參與企業的日常經營,但是希望嚴格控制企業的發展方向。從這個角度講,私募股權投資對公司治理及管理滲透程度的影響要高于股市融資和銀行貸款。如果投資者是大型知名企業或著名金融機構,他們的名望和資源在企業未來上市時還有利于提高上市的股價,改善二級市場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