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0萬元門檻瞄準“大戶”選明星經理人挑大梁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3日 18:20 競報
基金專戶理財決戰私募 隨著1月1日 《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的正式實行,基金公司推出專戶理財業務進入倒計時。昨天,記者了解到,目前,易方達、華夏等多家頗具實力的基金公司已經開始在人員、制度等方面積極籌備專戶理財業務,有業內人士預計,經過必要的準備,部分基金公司可能在春節后就推出專戶理財,以在激烈的競爭中打響頭炮。 這意味著,在私募基金“陽光化”之前,公募基金的“私募業務”將先行。對于目前微妙的大戶理財市場,這無疑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私募基金不得不再次面對公募基金從人才到客戶的大力搶奪。而由于專戶理財收益率遠遠超過公募基金,基金公司在人員和資源的分配上,也展開了艱難的取舍。 利潤比公募高10倍 “假設基金公司公募的投資凈收益有100億,按照1.5%比例的管理費,公募基金可能得到1.5億的收益,而根據試點辦法的規定,‘專戶理財對于業績報酬,不高于委托投資期間凈收益的20%’,即使按照15%的比例收取,100億的凈收益,基金公司可以得到15億的收益。”昨天,信達證券高級基金分析師劉明軍告訴記者,由于專戶理財的“暴利”,各家基金公司都非常重視此業務,不惜把最好的資源讓位專戶理財。 爭人才:私募薪酬更有優勢 事實上,這種說法已被易方達的“換將”行為所證實。近日,易方達調整了旗下6只基金中的5名經理,而基金業“三肖”風云人物中的肖堅,也不再擔任易方達策略成長及易方達策略成長二號基金經理,而將轉戰公司的“機構理財業務”,也就是即將推出的專戶理財。 不過,劉明軍認為,基金經理是非常緊缺的資源,是否把明星基金經理都調到專戶理財,基金公司在選擇時會非常謹慎。“如果因此讓公募基金的業績波動,對于基金公司來說是得不償失的,因為公募基金對品牌的影響力是很關鍵的。” 對于即將開展專戶理財的基金公司來說,基金經理的來源的確是他們面對的第一個難題。但業內預測,專戶理財可能會吸引眾多基金經理。 不過,對于私募基金來說,這個吸引力似乎并不大。一位私募基金經理昨天告訴記者,“公募基金會有內部的權衡,專戶經理收入如果比公募基金經理高出太多,他們內部的體制是無法消化的。在薪酬方面,還是私募的靈活性更強。” 爭客戶:“陽光”照向公募 面對即將到來的強大對手,私募基金已經感覺到一些寒意。“雖然我們有操作靈活的優勢,但因為處在‘灰色地帶’,肯定會受到影響。”某私募基金經理表示。不過,他認為,如果業績良好,私募基金還是能夠憑借過往的誠信和收益保住老客戶。此外,由于專戶理財的門檻高達5000萬,私募基金的部分目標客戶并沒有受到影響。 高收益“打擊”銀行理財 受到影響的不只是私募基金,包括銀行、信托在內的機構都將面臨客戶資源上的爭奪。“銀行、信托等行業在理財時都會受到銀監會的監管,他們在分配資金時,只能有一定比例投向股票市場。而專戶理財投資范圍非常廣,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個性化的基金。”劉明軍解釋,專戶理財基金是按客戶需求量身定制的,收益和風險相關要求都在合同里寫明,理財費用比以往基金收費高,而如果客戶指定買某只股票或者某行業股票,基金也必須照做。 “這樣一來,一些私人銀行、信托公司同樣會受到影響。”他說,“不過除了競爭,專戶理財還有可能和銀行等機構展開合作。” 據悉,近期一些銀行、信托產品都已經與基金公司展開了類似的合作,其本質正是與即將開閘的基金專戶理財業務對接。比如建設銀行與華夏基金合作的“類專戶理財”產品,以及中信銀行今天發行的“保守型基金專戶1號”產品。 競報記者 趙媛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