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新股產品基金有優勢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7日 08:43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 今年的“新股大餐”格外豐盛,促使銀行“打新股”的產品迅速擴容,專注于“打新股”的債券基金出現。在基金和銀行產品“打新股”的大拼比中,基金產品占有一定的先機。 銀行基金齊推“打新股”產品 新股不敗是多年來A股市場中的神話,但今年的“新股大餐”卻顯得格外豐盛。近期A股市場的大幅調整,使“打新股”的價值更加彰顯。 對于大額資金而言,今年“打新股”可以輕松分享超過20%的無風險收益,但對個人小額資金而言,中簽新股往往是一種碰運氣的事情。面對很多散戶無法分享新股平均收益狀況,市場上“打新股”的產品也應時而生。目前市場上比較規范的“打新股”產品大致有兩類:一是參與打新股的債券基金,二是銀行發行的“打新股”的集合理財產品。此外,有些券商也發行“打新股”理財產品,但同基金和銀行的產品相比,其規模遜色很多。 其實,“打新股”的理財產品,也并不是今年才有的新生事物。去年牛市起步,隨著新股發行的增多,一些銀行就已設計了同股票(主要是新股)掛鉤的理財產品。只不過今年的牛市,才催使銀行“打新股”的產品迅速擴容以及專注于“打新股”的債券基金出現。 今年,牛市在造就股票及股票型基金高收益神話的同時,也令債券、貨幣基金等類固定收益產品被嚴重邊緣化。面對被邊緣化的處境,大多數債券基金2007年積極求變,以適應牛市。其中積極參與“打新股”成為了債券基金提高收益立竿見影的法寶。銀行“打新股”的產品也是如此,在前些年股市低迷時,銀行的理財產品不少是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為核心資產配置的,但隨著牛市的到來,各家銀行也紛紛推出帶有股市題材的人民幣理財產品,現在各大銀行基本上都有“打新股”類的人民幣理財產品。 “打新股”基金有優勢 那么,“打新股”產品中,基金和銀行誰更有優勢呢?客觀而言,在基金和銀行產品“打新股”的大拼比中,基金產品應該說占有一定的先機。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其一,基金可參與網下新股申購。 今年6月份監管部門叫停了銀信合作的網下新股申購,因此銀行的“打新股”產品只能參與網上新股申購。由于網下申購中簽率通常高于網上30%以上,這樣在同等資金情況下基金“打新股”的收益率也提高不少。 其二,基金產品的收益分配更多。 現有的銀行“打新股”產品很多都有一個收益分成條款,即當產品收益率超過某一限額(通常為10%左右)以后,超出部分銀行將參與提成,一般提成的比例會達到2%,要高于購買此類基金的費用。 其三,基金的流動性更好。 基金可以隨時贖回,資金最長7天后就可以到賬。而銀行的產品通常有一個期限,一般有3個月或6個月的鎖定期。因此對于那些使用期限不太確定的資金,基金產品可能更有優勢。 其四,基金公司對市場更熟悉。 基金公司對股票研究的深度以及對市場趨勢的把握往往比銀行更有優勢,這種優勢對于新股投資也大有裨益。如市場上有兩個新股同時發行,究竟如何申購,新股上市后什么時機賣出最佳等等,在這些問題的判斷上,基金公司有優勢。 然而,盡管基金占得以上先機,但銀行的“打新股”產品也有著“一招鮮”之類的獨門長處,那就是銀行理財產品幾乎可以用100%資金進行新股申購。基金為應對贖回,最少要留5%的現金,債券基金在基金合同中對債券類資產配置比例都有一個規定,一般都是80%左右。此外,銀行在“打新股”產品設計上也日趨完善和多樣化。如交通銀行推出的“新股隨心打”,就是一款優化了的“打新股”理財產品,在便捷性、流動性和參與門檻等方面都有改進。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