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必單戀基金一枝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7日 19:05 卓越理財
2007年對于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無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中國股市在這一年創下了多項紀錄,也一掃過去多年的陰霾。股市大漲為居民百姓帶來巨大的財富,很多人一年便實現了過去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財富積累。 與此同時,財富增值所帶來的更大影響是對居民投資理財觀念的沖擊,于是一個個異像不斷出現:銀行儲蓄大搬家,股市和基金開戶數不斷創出新高,新基金發行金額不斷創下記錄,以致不得不需要采取配售發式,新股發行得到巨額資金的追逐,資金凍結記錄不斷被刷新,從2萬億到3.3萬億,你真的會驚訝于從哪里來了這么多錢。 隨著社會生產關系、分配制度、福利制度的不斷變革,理財已經是所有人必須面對的事情。但現在很多人都認為理財就是投資、甚至就是買基金,這和今年投資基金的賺錢效應是分不開。三個月收益44%,半年收益100%,財富增值的速度不斷被刷新,基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逐,同時也掩蓋了它作為風險產品的屬性。 經濟學中提到了“效用”一詞,投資者的效用是投資者對各種不同投資方案形成的一種主觀偏好指標(態度)。受自身素質、家庭背景、心理狀態的影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效用函數,效用函數是用來解釋在未來不確定的環境下,投資者總是期望從投資中獲得較大的未來效用(財富)。而效用函數決定投資者對于風險有三種態度:風險厭惡、風險中性和風險喜好。顧名思義,態度不同將直接決定投資者對投資方式和投資工具的選擇。也就是說基金(這里所指的是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這種相對風險較高的產品未必適合絕大多數投資者。然而,投資者的從眾心理和對他人財富增長的嫉妒,又會導致他們很多非理性的選擇,容易以偏概全,因既得收益的獲得片面忽視風險,或者認為即便出現風險也是短暫的。正確的解讀應該是高風險可能帶來高收益,因為存在風險,所有投資者將要求一個更高的收益回報作為對其承擔風險的補償,也就是“風險溢價”,但高風險絕對不代表必然的高收益,若真如此哪還會有人再購買國債或是存銀行呢? 進入下半年,監管層一直在對投資者進行風險教育,而最近一個月的股市劇烈波動也為很多投資者上了生動的一課,近一個月的調整,讓眾多投資者深刻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不少基金都縮水20%以上,而更晚一些購買基金的投資者的損失就更大了。從今年幾次巨大波動中我們不難發現,投資者的態度將直接影響未來發展的趨勢,而多數投資者往往都是在獲利時表現出風險喜好,虧損時則表現出風險厭惡,并且不會吸取教訓。如此更導致市場處于上漲趨勢時就會受到不斷追漲,處于下跌趨勢時將會遭到不斷殺跌,更加大市場的波動,進入一個惡性循環。中國股市發展的不健全不僅體現于市場監管和制度保障的落后,更表現于國內民眾投資理念、認識和經驗的落后。 基金以及各種理財產品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它們都是為了每個人的眾多理財目標來服務的,而每個目標因其受時間、空間等條件所限,必然要求選擇不同的產品進行匹配,如果把房貸還款或養老資金全部投資購買基金,一旦市場出現巨大波動其后果是難以想象的。所以對風險產品進行選擇前不僅要對自己的風險態度進行測量,更要明確自己的承受能力,了解風險產品的屬性。 希望這次調整能給民眾帶來真正的教育,讓大家充分認識到風險產品的風險性。投資不等于理財,樹立科學的理財觀念,制定合理的理財目標、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才能保證民眾得到滿意的回報,不斷實現人生的每一個目標。 趙博華,北京銀行財富中心旗艦店金融理財師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