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柏中國基金市場透視報告11月月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 10:34 新浪財經
周良 中國研究主管理柏(Lipper) 全球皆墨 中國能興否 • 11 月環球主要市場全盤皆墨。大陸、香港、臺灣市場領跌;銷售風光不再。 • 股票型、進取混合型、靈活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基金全部出現大幅虧損,分別下跌15.05%、13.23%、12.71%、11.46%。在下跌行情中,開放式基金并不更抗跌。 • QFII A股基金11 月下跌13.93%,跌幅小于國內股票型基金。凈贖回明顯增加。 •上證封閉式基金指數下跌7.34%,相對抗跌。份額20 億以上的大盤基金折價率縮小到24.05%。 • 明年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對中國經濟會有較大影響。 • 落袋為安、回避風險是面對調整走勢的較好選擇。 市場表現 對全球經濟的擔憂和風險厭惡情緒的上升,使不堪重負的全球股市在11 月出現了全面的下跌,主要市場無一幸免。前期還處于狂熱氣氛中的大陸和香港市場,11 月迅速冷卻,領跌全球市場。 在金融市場動蕩的同時,世界各國又都面對通脹的煎熬。無論是中、俄、印等金磚四國,還是北美、歐洲的發達國家,近期的通脹數據都讓人憂心。面對經濟減速和通脹上升,各國央行的調控空間正被不斷壓縮。對經濟的擔憂進一步提升了全球投資者的風險厭惡情緒。 隨著大陸市場的降溫,一方面基金銷售受到明顯的影響,一日售馨的盛況不再重演。另一方面,贖回的數量開始增加。這樣就使得通過基金進入市場的增量資金明顯減少。謹慎控制倉位成為基金經理面對調整走勢的選擇。 中國證監會正式頒布《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基金公司的私募業務正式開閘;鸸竟綄Υ己退侥伎蛻舻膯栴}也浮出水面。由于基金公司同時經營私募和公募業務,而私募業務的有關數據不公開披露。公募業務的客戶相對處于信息的劣勢。管理層一定要從該項業務開始之初就注意有效地監管,以避免私募業務侵蝕公募基金的利益。 圖(一)相關市場指數本月和最近12 個月表現比較
開放式基金 除貨幣基金外,所有中國開放式基金分類全部下跌。股票型、進取混合型、靈活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基金出現大幅虧損,分別下跌15.05%、13.23%、12.71%、11.46%。 從股票配置比例最高的股票型和進取型基金來看,雖然平均下跌幅度不小,但明顯小于主要股票指數的跌幅。這點與前期上漲行情中,漲幅小于股票指數的漲幅是一致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基金沒有滿倉操作。從基金的平均表現看,并不能得出基金在下跌行情中更抗跌的結論。 基金的大幅虧損,使基金的賺錢效應迅速消失。近兩年來基金首次出現的大幅月度虧損,提醒投資者投資基金同樣需要理性。 從11 月開始理柏在全球調整了基金評級的表示順序。目前從優到劣的表示順序為,最優的20%的基金,評為5;次優的20%的基金,評為4;以此類推到3、2、1。而理柏的評級指標并沒有變化。
QFII A 股基金 11 月獲得業績數據的16 家QFII基金,以人民幣計算的平均虧損為13.93%,低于國內股票型基金。 QFII基金的最新資產規模為88.23 億美元。按照已公布11 月底和10 月底資產規模數據的6 家基金計算,2 家凈申購,4 家凈贖回。總體凈贖回約一億美元,凈贖回量明顯放大。 從QFII基金的表現和基金經理的觀點看,QFII基金并沒有集體性的減倉動作。整體倉位依然保持在較高水平。
封閉式基金 11 月上證封閉式基金指數下跌7.34%,與股票指數和開放式基金相比,相對抗跌。份額20 億以上的大盤基金折價率縮小到24.05%。 封閉式基金在10 月大盤的下跌中,表現出較好的抗跌性。折價率賦予了封閉基金更多的安全空間。封閉式基金過去12 個月的市價回報率,超越了所有類型的開放式基金。從投資者獲得的平均收益看,今年封閉式基金很可能連續第二年跑贏開放式基金,蟬聯收益率的冠軍。
前景展望 對全球不平衡的經濟貿易秩序的修正可能剛剛開始。在快速增長5 年后,面對全球性的通貨膨脹,資產泡沫,世界經濟的減速似乎已不可避免。而美元的放縱下跌和資源價格的上漲將繼續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11 月全球市場的下跌,可能是另一場更大調整的預演。面對這樣的國際經濟形勢,中國并不是世外桃源,可以獨善其身。作為外貿依存度最高的國家,作為接受外國直接投資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全球經濟的風吹草動都將影響中國市場。 對于投資基金要長期持有的觀點,筆者有些不同意見。長期有多長?2 年還是20 年。如果是想持有20 年的,那么基金投資者基本可以忽略所有的市場波動,長期持有。但對于大多數的基金投資者來說,期望的投資期限可能只是幾年。那就不得不考慮何時回避風險、落袋為安的問題了。筆者曾經在9 月提醒過投資者,過去兩年的持續牛市強化了基金投資者長期持有的信心,但是如果對買入持有策略過于堅定反而可能忽視在高位獲利了結的時機。這個提醒目前依然適用。 市場在經歷調整走勢,基金投資者也在經受煎熬。與其為判斷“熊市開始”還是“牛市調整”而舉棋不定,到不如落袋為安,回避風險。 周 良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