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賺吆喝不賺錢 年金市場價格戰要打到何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 03:01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本報記者 徐國杰 上海報道 年金市場的價格戰似乎越來越近乎白熱化,幾十家機構爭奪一個標的局面屢見不鮮,基金管理公司目前基本上處于只賺吆喝不賺錢的狀態。讓人不禁要問,年金市場價格戰要打到何時? 3+1模式 隨著第二批年金管理機構牌照的發放,年金市場“全牌照化”的趨勢已逐漸呈現。多家保險公司及銀行已獲得受托人、賬戶管理人、托管人、投資管理人等四項資格中的二至三項,再加上這些保險或銀行的關聯企業獲得的其他資格,年金市場綜合化、規模化的一條龍服務已略見雛形。 如一些大銀行在已獲得受托人、賬戶管理人、托管人三項資格基礎上,聯手其旗下已獲得投資管理人資格的基金公司,便可實施3+1模式,替企業提供全方位的一條龍服務。但即便如此,據透露,從第一批獲企業年金管理人資格的基金管理公司年金業務經營情況來看,9家基金管理公司只占了200億元年金管理業務增量的35%份額,目前基本上處于只賺吆喝不賺錢的狀態。 不過,剛剛獲得投資管理人資格的國泰基金對市場前景并不悲觀,國泰副總經理陳甦表示,雖然從2005年算起,年金市場已經發展兩年有余,但對于新進入者來說并不算晚。一方面各地方年金逐漸都要移交給相關部門認可的專業化管理機構,目前存量就已達1200億元左右,另一方面,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型國企紛紛建立年金,再加上面向中小企業的集合年金計劃的開閘,年金市場將得到蓬勃發展。業界普遍預計,未來年金每年可能將有1000億元增量,2010年將達到1萬億元,參加人員將超過1億人。這么大的一個市場自然有足夠空間容納諸多的管理機構, 價格戰頻頻 但在年金市場發展初期,一切都還處于啟蒙狀態,許多實施了年金制度的企業,對于證券投資沒有一個理性的認識,這使得基金公司在開拓市場時需要面對的一個尷尬和無奈的局面就是:年金市場的競爭以近乎赤裸裸的價格戰為開端。再小的標的也有眾多公司參與競標,而且到場的都是投資總監、總經理、董事長一級的公司高層。對于這種競爭局面,企業自然欣然許之,并且還不斷創造機會讓競標者們互相壓價廝殺。據一家基金高管介紹說,在一家企業年金項目競標中,該企業在收到標書后,居然就予以公布,然后再次組織競標,其意圖非常明顯,就是要讓這些參與者在第二輪競標中繼續把費率往下壓。 對這類極端的個例,陳甦表示,事實上,目前這種價格戰背后的一個原因是年金市場對于投資管理人能力的鑒別上存在缺憾,在選擇管理人時沒有一個有效的比較指標。陳甦認為,其實,各家公司更應突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國泰在風格上相對穩健,并且旗下低風險產品線健全,又有著社保管理經驗,可能會與一些企業的口味相符。 在策略上,陳甦認為,拓展年金業務可以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與各地社保機構、各大銀行的年金中心合作,通過這些渠道再深入基層客戶可能效果更佳。 也有基金公司表示,在拿到相關牌照后,不急于進入市場,打算在普及年金投資者教育基礎上,一單單地做,避免卷入目前這種肉搏戰中。這種價格戰短期內緩解不了,還有待于市場和政策面的進一步發展。 新變化在醞釀 事實上,雖然年金稅收的優惠仍看不到希望,但還是有一些新的變化在醞釀之中。 一個重要的變化是,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有望市場化運作,這增加了個人對養老業務的參與度。與此同時,年金投資范圍的合理擴大,投資比例的適時放寬也都在業界討論之中。根據《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規定,年金投資權益類產品的比例不得高于基金凈資產的30%,投資股票的比例不高于基金凈資產的20%。業內人士認為,這個比例規定過于嚴格,不同類型的個人、企業應該有所不同,以后有關部門可能也會考慮調整,增加權益類的投資比例。 此外,在發達國家的企業年金市場上,養老金投資領域十分廣泛。業內人士呼吁年金的投資工具和投資范圍進一步放開,不然恐怕難以長期戰勝通貨膨脹。 目前從結構上看,基金公司占年金市場份額不高,很重要的原因是年金投資范圍狹窄,專業性要求還不是太強。隨著年金投資范圍和比例的擴大,對收益性的要求會更高,組合管理的難度也會更大,相信致力于做專業投資管理人的基金公司將大有作為。 基金管理公司的年金管理業務目前基本上處于只賺吆喝不賺錢的狀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