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金發行 應尊重市場選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 06:42 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
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訊 近期隨著市場的不斷下跌,市場關于新基金發行“救市”的傳聞不斷。然而,新基金的發行真的能夠改變目前市場的調整格局嗎?此外,不少市場人士提出疑問———新基金的發行能不能尊重市場的選擇呢? 基金持續營銷節奏加快 管理層利用基金發行調控股市的意圖相當明顯。隨著上證指數從6100點下跌到5000點之后,管理層的調控明顯松動了。雖然新基金的發行還沒有出籠,但“封轉開”和基金的持續營銷明顯加快。 10月26日~11月16日,基金同德“封轉開”為長盛同德基金,募集規模上限150億元;11月13日,金鷹成份股優先和工銀核心價值兩只基金的拆分方案分別獲得證監會批準,募集規模上限均為100億元;11月15日,基金興安“封轉開”方案獲證監會核準;11月16日,由國泰金象保本基金轉型而來的國泰滬深300指數基金集中申購;11月20日,基金隆元“封轉開”也將限量150億元發售。 如此高密集度的持續營銷和集中申購,即使放在前期也是不多見的;而近期基金持續營銷的勢頭,無論分拆和轉型基金,實際就相當于新基金發行。 基金公司趨于保守 然而近期基金開閘的效果如何呢?記者現場了解到,無論上周轉型的滬深300指數基金,還是分拆的工銀瑞信基金,其銷售效果都大不如前;而銷售情況的不理想,意味著基金入市的資金將會較預期大打折扣。 此外,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基金公司即使拿到了大量的現金,它們是否就會在目前點位勇往直前,快速建倉呢? 此前,在基金進行持續營銷的時候,很多基金公司往往會用固有資金投資旗下的股票型基金,但現在這種風格完全沒有了。工銀瑞信、華夏、南方、博時四家基金公司近期申購自家債券基金的總額達3.9億元。 華夏、南方、博時這三家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其固有資金投資方向從股票型轉向了債券型,這說明什么問題?說明基金對于當前市場信心不足,選擇了保守思路。這意味著基金現在即使手中有大筆現金,投資也會更加謹慎,建倉也會更加保守。 基金發行應尊重市場 “新基金一旦發行,就是市場見底的信號!”這是市場普遍的觀點。 新基金的開閘與否,已經成為管理層重要的調控手段,也成為市場對于行情走勢研判的一個風向標。 然而從目前基金高密度的持續營銷來看,效果卻并不明顯。 基金熱銷的時候,管理層收緊發行“口袋”;而當市場冷了之后,卻密度批準持續營銷。對此,不少投資者認為:基金的發行應該尊重市場的選擇! 業內人士認為,股市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雖然資金面的改善對市場有一些影響,但要改變市場的運行規律則根本不可能。從近期基金開閘和市場的走勢來看,將基金的發行當作市場的“救命稻草”根本不可能,也不可行。因此,應該將新基金的發行完全市場化,讓市場去決定。當投資者感覺風險來臨時,新基金自然也就發不出去了;而當投資者認為市場風險很小時,就會選擇申購基金。 記者觀察 別讓基金發行 成為大盤的風向標 在近兩個多月沒有A股基金發行的日子里,投資者連QDII基金也瘋搶,盡管他們并不知道QDII是什么。既然市場對基金的需求如此之大,為啥管理層卻不放行新基金呢? 其實想想,管理層也可能相當為難,因為股市的位置高了,這時批準新基金發行,使得新基金面臨的風險加大;同時,新基金發行之后的建倉,又可能進一步推高股市,吹大“泡沫”。正是出于這種種考慮,管理層才將新基金的發行當作調節市場的一種手段。 然而,對于這種現象,不少市場人士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如果按照管理層的思路,投資者是不是一看到新基金停發,就賣出股票;而一旦新基金發行,就買進股票呢? 目前現實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此時管理層批準新基金發行,是否就能夠讓調整的大盤馬上重新走強呢? 歷史經驗證明,市場自身的運行規律不可能按照人為的意志來改變! 市場的走勢應由市場來決定,而不是靠基金的發行來調節,所以新基金的發行應該順應市場的需求,千萬不能讓新基金的發行成為投資者判斷市場走向的風向標!記者 李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