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2日 02: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2000多年前,孔子告誡子路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意思是不要不懂還假裝懂,原來股神也學到孔夫子的招式。 確實,資本市場上的大忌就是不明不白地投資,就算蒙對了賺了錢,經驗也不能復制;賠錢就更冤枉,因為不清楚買的是什么,標的物實際價格走向跟你原本預期的根本兩碼事,今年全球鬧得鋪天蓋地的美國次級房貸、最近幾年在許多市場出現糾紛的結構型產品,就屬于這樣的例子。 美國次級債是近十年蓬勃發展的結構型金融商品典型之一。這類商品的價格一般由中介商也就是發行商給予報價,投的標的物琳瑯滿目,包含了指數、外匯、債券、股票、衍生性金融商品,當然近年又開拓出新的標的物也就是資產證券化的債券,通常是將不同的標的物按不同的比例搭配,還要加上“數量化模型計算”。結構性商品的投資標的如股票、債券等在公開市場都有報價,投資人可以根據這一商品中持有哪支股票、債券來估算你的投資現在價格是多少。 但爭議多半出在“獨特配方”上,而這類商品的獨特配方是主要賣點,而這些數量化模型各家公司視為高度機密,有如名牌餐廳的獨特醬料配方一樣,不能外傳。經過數量化模型包裝之后,許多最終投資人得到一個印象,就是這筆投資風險很低,到期之后可以保本甚至保證一定的回報,這一次次級債風暴因為還有債信評級單位的一定程度背書,所以問題就更棘手。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8月份也說:“結構型產品神秘難懂又含有復雜的結賬方式,鑒別這些產品風險的難度不小”。 所以,全世界的證券監管機關對于公募基金都有一個基本的要求,就是所投的不管是股票、債券、貨幣市場,都必須取得公開市場的估值信息。 美國次級債引起的火還沒完全撲滅,對銀行、債信評級機構韃伐之聲愈來愈高,我無意火上澆油,只希望國內投資人以這一別人已經繳過學費的事件作為教材。因為這類事件在歷史中一再重演,以后也很難例外。 這一次事件再次敲醒投資人,天下絕對沒有包賺不賠的金融投資,所謂保本類的金融商品,都一定同時伴隨著風險。 如果你沒搞清楚要投資的金融商品到底買的是什么?學學巴菲特吧!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