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基金業與國計民生關聯性加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1日 02:4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僅僅十年,我國基金資產規模令世人瞠目地飛速發展到三萬億元,基金持有人開戶總數達到九千萬戶,基金實際持有股票占A股流通市值的27%,這已經超過了美國當前共同基金的股票市場占比23%的水平。中國基金業開始真正關乎國計和民生。 ⊙付強 在中國資本市場加快走向成熟的歷史進程中,有一股力量開始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關注,這就是作為市場機構主力之一的基金業。然而,基金業難道只是理財的工具?沒有更大的影響力?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在我們透視基金業的社會影響力時,不妨看一段歷史。1924年3月21日,一個春分之日,世界上第一只真正意義上的開放式基金美國馬薩諸塞投資信托基金成立,時隔七十四年,1998年3月27日,同樣是在春天,中國首批兩只證券投資基金“基金開元”和“基金金泰”誕生,僅僅十年之后,我國基金資產規模令世人瞠目地飛速發展到三萬億元,基金持有人開戶總數達到九千萬戶,基金實際持有股票占A股流通市值的27%,這已經超過了美國當前共同基金的股票市場占比23%的水平。量變必然引發質變,中國基金業開始真正關乎國計和民生。 任何國家的資本市場發展之初,幾乎都以個人投資人為投資主體,并相應地具有高投機性和低效率性,市場趨勢嚴重為“噪音”所左右,脫離宏觀經濟和上市公司基本面,資源配置無法得到優化,我國資本市場在其發展初期一定程度上也不能“獨善其身”。雖然市場的發展與成熟有其自身的規律,但以證券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人的崛起卻大大促進了市場發展的步伐。 證券投資基金的誕生與發展首先直接改變了證券市場的投資人結構,將其由個人投資人占據絕對主體的格局轉變成機構投資者舉足輕重的格局,時至今日,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已實際持有27%的A股流通市值,成為最大的機構投資者。而這僅僅是證券投資基金給市場帶來的數量化、形式性的改變,其更內在、更實質的意義在于改變了市場的投資理念或投資文化。假如沒有這些年證券投資基金的發展,我們很難想象像“價值投資”、“價值發現”、“合理估值”等這些成熟市場上的投資術語在我們這里已成為一般投資大眾耳熟能詳的詞匯。投資理念或投資文化的嬗變其結果必然是市場效率的提高。有關監管部門曾主持了“機構投資者發展與市場有效性及穩定性研究”,研究表明: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人有助于提高市場有效性;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比較高的股票的波動性也相對比較小;機構投資者對降低市場整體波動性有幫助作用。 假如證券投資基金不能對實體經濟產生明顯的積極影響,而只是在虛擬經濟中馳騁,那么它存在和發展的意義將大打折扣,而我們看到基金業對實體經濟而言同樣是那么關乎全局,意義重大。 經濟增長的雙輪是投資與消費,證券投資基金對兩只輪子的轉速起到越來越明顯的作用。一方面,基金事業的發展有利于儲蓄轉化為投資。1998年至2007年中,認購與申購非貨幣市場基金的資金共達到27694億元,這些資金絕大部分被用來購買股票和債券,成為實體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2006年以來,隨著基金業大發展,我們看到同時發生的一個現象是多年來不斷膨脹的居民儲蓄存款突然改變了運行的軌跡,增速明顯下降,并且出現了2006年10月、2007年4月、5月和8月四個月儲蓄余額下降的罕見現象,再聯想到基金發行引發百姓排隊搶購的情形,我們有理由相信基金在引導儲蓄流向市場。另一方面,證券投資基金歷年來優良的投資業績所帶來的財富效應也在不小的程度上促進了社會消費。1998年至2007年中,證券投資基金累計分紅1656億元,未分配投資收益達到7041億元,巨大的財富效應推動了基金持有人的消費行為。 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離不開恰當的宏觀調控政策,在這方面我們又看到了證券投資基金的身影。在財政政策上,國債的發行與流通是很重要的一環,當前證券投資基金所持有的國債占其余額的2%左右;在貨幣政策上,中央銀行票據是近年來緩解流動性過剩的重要手段之一,當前證券投資基金所持有的央票占其余額也在2%左右。而在對外經濟政策上,基金管理公司發行管理的QDII基金起步躍然,已發行的QDII單只都達到了40億美元的額度上限。 證券投資基金注定是個關乎民生的行業。美國有一半以上的家庭擁有共同基金,十萬億美元的基金資產中87%為個人所持有,它是名副其實的家庭理財工具。中國基金業大發展背后最巨大、最直接的推動力就是家庭金融資產結構的轉型。除了作為家庭理財的主流工具之外,證券投資基金未來還將在退休養老、子女教育、買房置業等家庭長期財務目標上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當然,我們也需要正視和解決中國基金業未來發展中的一些突出矛盾,這主要體現在:一是基礎市場的深度和廣度,包括股票市場總體規模及藍籌股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以公司債為代表的私人債券市場的發展和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發展。二是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內控和人才。應該說,中國基金業發展十年中一直在尋求解決、但迄今尚未完全解決好的一個問題就是基金管理公司的利益如何與持有人利益保持最高程度的一致。解決該問題的根本辦法一定是制度,主要是基金公司的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同時,在基金業大躍進、同時私募基金大發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吸引和培養最優秀的人才與基金業發展共進退也是我們必須面對和解決好的問題。三是基金持有人的風險意識和投資理念,中國基金業的做優做強需要投資人的進一步成熟,否則我們的“基業”不穩。總體而言,中國基金業未來的發展目標應該是:改善結構、提升質量,形成可持續發展。 (作者系安信證券首席基金分析師、博士)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