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誰在5000點搶基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1日 05:11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漫畫/韓景豐 □本報記者 齊軼 8月,基金火熱。 8月13日發行的中郵核心成長基金吸引近600億元申購資金的追捧;8月15日,限量100億的華安策略優選基金集中申購首日即告售罄,當天的集中申購金額已超過700億元。據統計,新基金發行數量加上老基金拆分,8月基金新增資金達到了近2000億元。 與此同時,中登公司網站公布數據,8月22日,新增基金開戶數為121696戶;8月23日,新增基金開戶數就一下子突破20萬戶,達到了215500戶;而到了8月28日,新增基金開戶數竟然達到了443741戶。其增長幅度已經突破了100%。 誰在A股市場5000點的歷史高位上急吼吼地“搶”基金,此時的基金投資能否實現預期的收益率,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被擠入市場的“基民” 朋友小余7月間打電話要我給她推薦基金,迫切程度是“一天也不能等”。 在園林局工作的小余是循規蹈矩的公務員。一年前,股市對她來說還是遙不可及的。在她眼中,炒股票的都是“有錢人,也都是膽子大的。” 自認為與“有錢”和“膽大”都不沾邊的小余對股市也從不關注,安心地將一點余錢存入銀行。讓小余“覺醒”的是辦公桌對面的大姐。今年來,家庭收入狀況與自己相近的大姐明顯變“闊”了,吃、穿小事不說,就連以往總想搭“公家”便車的外出旅游也能自己掏錢消費了。細一打聽,大姐在銀行工作的老公前年底因為完成任務的需要買了幾萬元的基金,由于一直沒有賣,到今年的收益率超過了300%。 收益300%的刺激自然是強烈的,但除了外部影響,生活支出的高漲也是迫使小余不得不認真考慮“理財”需求的內在因素。 CPI指數今年來連續數月超過3%,7月份CPI更高達5.6%,小余直觀地感受到了通貨膨脹的力量。 “房子就不說了,武漢市的房價兩年內上漲了近兩倍”,就是日常生活消費品也上漲驚人——“排骨從每斤10元漲到了16.7元”。 我國現階段處于低利率時期,即使在央行連續加息后,扣除居民消費物價指數,人們的存款仍處于“負利率”狀態。小余發覺,越節儉越精打細算、把錢存在銀行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存款越會無形“縮水”得厲害,因為通貨膨脹這個怪獸能侵蝕你的財產于無形。 統計測算顯示,1984年的1萬元現金到2004年實際只能買到價值2100元左右的商品,“錢越來越值錢”在歷史上是比較少見的。 繼續存銀行顯然是不合適的了,“開了竅”的小余不得不給自己的“錢”找出路。就在這時,小余發現了自己面臨的處境:存銀行是愚昧的,炒股是危險的,買房是買不起的。老百姓的錢還能干啥?買基金幾乎成了唯一的選擇。 雖說買基金也是投資股市,但由于將錢交給專業人士打理,小余覺得安全了不少,更何況還有300%這樣活生生的榜樣在。 就這樣,在2007年8月,小余也成為了“基民”。雖說“覺悟”得有些晚了,但總是比不做強呀。“我不指望發財,但我不希望被周圍的人遠遠地拋下。”小余說。 除了小余這樣的新“基民”,“股民”轉“基民”的人數也不少。尤其是今年股市在遭遇“5·30”大調整后,相當多的老股民深切感受到了賺錢的不易,但同時基金的凈值增長是一點沒有耽誤,把錢交給基金經理管理成為不少老股民的選擇。 基民從“中產”到“工薪” 基金近兩年來創造出了可觀的賺錢效應。去年,基金行業實現經營業績2618億元。最新數據顯示,56家基金公司323只基金今年上半年實現經營業績7044.8億元,這一數據比基金過去7年累計實現經營業績總和的兩倍還多。 然而,業內人士指出,從宏觀角度看,大部分的中國老百姓在這一輪因人民幣升值帶來的資產重估大牛市中是“踏空”的。 2005年起我國走上人民幣漸進升值道路,頻繁的加息以及宣布人民幣匯率浮動空間的擴大,使得國際資本持續大量涌入國內。資金和物資不同比率增長導致了國內的資產價格急劇上升。過去三年,基本的情況就是,在主流城市中,房價翻了一番;而在資本市場,過去一年中,股價翻了一番多,今年幾近翻一倍。 只要在2006年以前參與投資的人,無論是房地產,還是股票市場,其個人財富平均都能實現翻番的增長。然而真正大規模地參與了投資的只是那些身處大城市、擁有資金優勢和信息優勢的少數人。人民幣升值并因此導致中國國內的“流動性過剩”,真正對中國老百姓帶來直接影響的問題是,中國老百姓的錢相對于國內資產發生急劇貶值效應。“好比說,過去一戶普通人家50萬也許就能夠買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而現在只能買半套房子了”,北京科技大學教授趙曉說。 隨著價格增長從資產傳遞到消費品,普通人也認識到必須通過投資來保衛自己的利益時,能夠進行“投資”的房地產和股票價格都已經高高在上了。“房地產這趟車的門票,普通人已經買不起了”,業內一位專家指出。隨著股市點位的增高,個人炒股賺錢的難度也越來越大,但基金投資的門檻是1000元,對于絕大多數老百姓,這樣的門票是可以支付的,大家幾乎是別無選擇地登上了基金投資這趟車。 基金公司提供的數據也顯示,相對深圳、上海等一些大城市,今年來基金發行增量中很大一部分來自一些二、三線城市。南京、太原、昆明今年基金銷售量明顯增長,中郵基金人士介紹,該基金在云南邊陲小鎮騰沖的銷售非常好。 泰達荷銀人士介紹,旗下新進行拆分的一只百億基金中包括40多萬新客戶,人均基金購買量兩萬多元。該數據較以往有下降,參與基金投資的已逐步從“中產”階層向“工薪”階層擴散。 不少20多歲工作不久的年輕人也加入了購買基金的大潮,“錢不多也要理財呀。”今年剛參加工作的小沈說。 近日,普華永道的研究報告顯示,我國目前有超過1300萬名投資者購買了基金,預計未來三年內,基金個人投資者的數量還有望增長將近3倍,達到約5000萬。 前途并非一帆風順 值得關注的是,并非所有投資者都對基金有足夠的了解和風險承受能力。北京的老李是最近一次調息后才購買基金的,老李收入不高,一向都是將錢存在銀行中。他在去年就聽說基金能“賺錢”了,在憋了近一年也沒等到他希望的“下跌”后,老李終于在近乎歷史最高點處買了基金,雖然心中也頗多恐懼,但老李安慰自己的理由是“別人都不怕,我怕什么?” 業內專家表示,基金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參與股市的媒介,使得個人感覺不到風險的存在,尤其是“5·30”之后,更多的投資者認識到專業投資的厲害。目前的情況也的確如此,自從2005年底以來,你聽說過有買股票虧錢的,但你聽說過誰買基金虧錢?買基金穩賺不賠成了不少投資者認定的道理,相當一部分投資者對出現虧損的心理預期不足。 但市場的風險確是日益明顯的。隨著A股市場一路上漲,我國整體市盈率已是全球第一,絕不是個能輕松投資的好地方了。與此同時,我國的基金行業也正在進入“自我加強”階段,即通過創造出的財富效應吸引更多的資金,更多的資金被投入封閉市場,整個市場的價格中樞不斷上升,也聚集了越來越多的風險。 “作為理性的投資者,我現在在市場上找不到比較滿意的投資對象。”交銀施羅德投資總監李旭利說。中國證券市場流通的市值不足6萬億,儲蓄搬家對證券市場的沖擊效應足以讓股市形成一個巨大的泡沫。 基金自身的不斷膨脹也是未來風險的隱患。在2001年到2004年的大熊市中,基金行業整體表現不錯,每年都能戰勝比較基準。但專家指出,基金能輕松戰勝市場的時候是因為他自身的市場份額還比較小,“找個烏龜殼可以躲起來”。一旦未來基金成為了市場的絕對主力,情況將發生改變,它將面臨缺乏交易對手等眾多問題。目前我國基金資產已接近2.5萬億,仍舊有繼續擴張的趨勢,已經是市場上的絕對“老大”。 “有一天當基金大到自己就是‘市場’時,一旦市場出了問題,你還能往哪里躲呢?”李旭利說。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