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基金公司運營調查 控制費用支出是增加利潤法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3日 11:19 21世紀經濟報道
基金公司運營調查 本報記者 汪濤 上海報道 “一家中等規模基金公司,年成本開支在1億-2億元,通常由辦公設備、辦公租金、人力成本、營銷費用等4大塊構成。”某基金公司老總分析。 成本分4塊 即使股市繁榮,基金公司的日子并沒有外界想象的風光無限。 “年初的上海證管辦會議上,上海近20多家基金公司2006年實現盈利的只有10家。”某業內人士表示,“一季度以來,基金公司盈利進一步好轉。” 管理規模擴大、基民數量增加,也是基金公司人力成本、營銷費用等增加的原因之一。 “一家中等規模基金公司,年成本開支在1億-2億元,通常由辦公設備、辦公租金、人力成本、營銷費用等4大塊構成。”某基金公司老總分析。 一般來說,基金公司成本差異不大,前3大塊成本基本固定,變動主要表現在營銷費用。各公司營銷策略的不同,導致差異較大。 控制費用支出是基金公司增加利潤的法寶。 比如博時基金各項支出控制在總收入的60%以下,是其凈利潤表現出色的重要因素。 大多數基金公司各項費用支出達到總收入的82%,年支出最高的甚至達4.3億元,可見基金公司費用管控效率差別極大。 總體上,基金公司成本都呈增長趨勢。 基金對電子商務的投入很大,加上客戶急劇增加,對軟硬件系統的要求較高,投入也在快速增加。 即使在熊市,華安基金每年的電子商務投入也有1000多萬元,這使其可以應付如今客戶劇增的局面。 辦公室租金也是不菲的開支之一。基金辦公大都選擇核心商務地段,陸家嘴就聚集了近20余家基金,在上海商務租金飚升背景下,基金成本隨之上漲。 以金融機構聚集的金茂大廈為例,每年每層租金在1000萬元以上,隨著員工增加,一層已不能滿足需要。 人力成本是基金公司最敏感也是最主要的成本開支。 “一般來說,人員工資通常占到總開支的20%-30%,基金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加獎金在30萬-50萬元之間,以100人的公司計算,年人員開支約在4000萬元。”業內高層人士透露。 基金業是否實行高工資,存在較多爭論。基金公司需要在控制成本和激勵機制之間尋找平衡,通常采用工資+獎金的方式。 “合資公司對品牌宣傳、市場營銷的投入力度較大,而更多本土公司,所謂營銷費用,更多表現為渠道服務,合資公司費用開支要大得多,不過,從長遠看,效果可能更好。”業內人士分析。 營收暴增 應付成本開支,每家基金公司都在尋找各自的解決之道。 實際上,在前幾年基金公司的房產投入已成了重要的資產增值,如國泰基金、華安基金等自主置辦家業的基金公司。 “在基金公司贏利能力增強的背景下,購買辦公樓成為很多公司的選擇,既解決了租金問題,又保證資產增值,當然這需要股東同意。”業內人士透露。 基金公司還是靠市場吃飯,購置房產可以抵御市場環境變化。 萬家基金的前身天同基金,2004年以8000萬元出售了位于上海源深路的五層小洋樓,才得以渡過那場熊市危機,而2003年天同基金購買該樓時,只花了4000多萬元。 正所謂開源節流,有的基金通過做大基金規模和嚴格管控費用,凈利潤明顯增長。 2006年,巨田基金和諾安基金分別實現977萬元和3918萬元凈利潤。 除控制成本,增加營收保證盈利更為重要。 2007年一季度,基金總規模膨脹至7527.72億份,較去年四季報增長59.5%。除貨幣市場基金,股票型、混合型及債券型基金都實現了資金凈流入。 這意味著,基金公司管理費收入急劇增長。數據顯示,54家基金公司旗下313只基金,2007年第一季度基金資產凈值為10533.93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在規模決定贏利的基金業,這是基金公司爭奪的首要目的。 博時基金管理規模637億元,南方基金達831億,廣發基金規模為292億元,3家基金公司分別盈利1.55億元、1.49億元和1.31億元。 易方達管理規模829億元,使其支付貨幣市場基金賠償后,依然能盈利1億元以上。 管理費收入占基金總收入的80%~95%。統計顯示,規模前十位基金公司 2006年基金管理費收入接近其凈利潤的3倍。而剩下的10%就是投資收益。 2006年基金凈值大漲,讓部分投資旗下基金的基金公司獲益頗豐。 華夏基金通過投資旗下基金收益8000萬元左右,易方達基金投資收益在6000萬元以上,而廣發基金也獲利4500萬元。 小基金“脫貧” 但即使在目前市場下,仍有部分基金需要“脫貧”。 數據顯示,招商基金虧損6900萬元,新成立的中郵創業和益民基金分別虧損3639萬元和1879萬元。 “造成虧損,主要是賠償貨幣市場基金,或者新基金公司籌備期間的高額費用支出等因素”,業內人士分析。 雖然基金迎來了火爆的發展期,但少數老基金公司的規模并沒有出現轉機。 2002年成立的金鷹基金和2003年成立的巨田基金,規模分別只有3.6億和4.3億元。 不少基金公司則抓住機會,一舉擺脫困擾多年的生存問題。包括中海、國海富蘭克林、華富等基金公司。 基金公司規模偏小與成立時間較晚,沒有封閉式基金的支撐,股東背景等因素有關。 2006年末,管理規模30億元以下的基金公司有15家,其平均資產規模為13.18億元。 截至2007年3月31日,資產規模在30億元以下的公司還剩下10家,平均資產規模為13.4億元。 業內普遍認可的30億元為基金公司存活線,目前,56家基金公司中有85%已不再為溫飽問題發愁。 “政策在逐漸向小基金傾斜,包括新基金審批、資源配置,這使處于弱勢地位的小基金有了脫貧機會。” 中海等基金都在年初發了新基金,并通過各種持續營銷手段,使基金規模保持在百億左右。這些基金如果繼續做好客戶服務,維持目前規模,生存發展已沒有問題。 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不包括貨幣型和短債型基金,基金份額在5億份以下的基金有77只,其中,2億份以下的多達35只,1億份以下的18只。 截至2007年一季度末,基金份額在5億份以下的基金已降至54只,其中,2億份以下的18只,1億份以下的僅余5只。 隨著基金發行持續火爆,新老基金都迎來了難得機遇。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