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散戶單打獨斗 市場不再看基金臉色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4日 03:2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伴隨著機構投資者恐高的呼聲,中國A股市場一路狂飆突進,不斷創出新高。繼去年上漲100%后,上證綜合指數今年已累計上漲51.4%。越來越多的個人投資者涌入市場,A股市場正經歷著史無前例的資金入市潮。 據《股市月度資金報告》顯示,4月份,A股市場的存量資金單向流入近2500億元。其中機構資金約達830億元,其余1600億以上為個人資金的貢獻。個人與機構資金的比例已經達到2:1。與前期的基金申購潮不同,這回,散戶們選擇了單打獨斗。 來自安徽農村的王飛,準備把上海打工積攢的三萬元積蓄全部投入股市。在問及是否擔心風險時,他信心百倍地說:“我們才不擔心呢。反正沒多少錢,讓大戶擔心去。” 種種跡象表明,A股市場不僅已成為資金驅動的市場,同時也由機構主導演變為散戶主導的市場。 ◇見習記者 鄭焰 散戶壓倒機構 天治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劉紅兵就很發愁。在股指沖上4000點時,他減持了一些前期漲勢瘋狂的股票。但是,“減完之后,心里很不舒服。明明知道股價已離譜,但往往是機構一出貨,散戶就不停買,大盤還是天天瘋漲。”劉紅兵說。對于年后一直恐高的機構投資者而言,這樣的場面已多次上演。一方面覺得市場瘋狂需要謹慎,一方面又因為跑不贏大盤而心里著急。“事情不好辦啊。”劉紅兵說。 散戶們可不這么看。尤其是新入場的資金。“只要跌就買,現在不買,就怕趕不上了。”等待開戶的吳先生表示。他從2006年底觀望至今,“都說股市風險很大。但再大的風險恐怕也比不上踏空的風險。反正放在銀行也是‘虧’錢。”吳先生說。 5月10日,伴隨著4000點高位,滬深兩市成交超過3800億元,其中機構成交量僅占30%。來自中登公司的數據顯示,基金、QFII與保險三大機構在3月底持有A股市值占滬深A股總市值的13.59%,較2月下降2.27%。3月份滬深A股總市值增加了19417.16億元,而機構持有的市值僅增加206.67億元,只占1.06%。3月份,機構投資者的持股占比首次出現了環比下降。 與此同時,個人資金量卻不斷增加。尤其是最近3個月內,個人資金流入量達到3000億元以上。 國信證券上海北京東路營業廳業務員小黃表示,這里每天都要給400到500人開戶。來開戶的人里面年輕人居多。“我今天幫個19歲的年輕人開了個戶,他準備把自己的零花錢先投進去。如不是開戶要求18歲以上,恐怕年輕人會更多。”小黃說。 “相對于散戶個人入市的熱度而言,基金的申購潮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落。有些機構可能還存在減持的現象。基金占兩市總市值的比例已從30%迅速回落到20%。機構對市場的影響力正在減弱。”華夏基金投資總監劉文動表示。 早在去年11、12月,兩市的資金9成以上還來自機構。短短幾個月來,A股市場的新資金主力便已基本轉換至個人。 基金重倉股受冷落 作為A股市場的新主力,相對于機構投資者而言,新股民們顯示出了迥異的投資偏好:低價股、題材股受到了熱烈追捧。 有關數據顯示,在木材家具、運輸倉儲、其他制造、紡織服裝和石化塑膠行業中,新股民的投資熱情最為高漲。其中,石化塑膠、木材家具、紡織服裝等行業屬于今年一季度的當紅行業。而在運輸倉儲以及采掘、金屬非金屬等行業中,新股民顯然是看好其中股票相對的“低價”。 與此相應,2007年市場上,低價股、題材股大漲,基金重倉股滯漲。在近900只年后市值翻番的股票中,難覓基金重倉股的蹤跡。這讓大多數基金經理心情復雜。 交銀施羅德成長基金在一季報中不得不承認:“市場更多反映了散戶特征。散戶持有股票市值的比例從年初54%上升到季末的60%。許多沒有業績支持的股票在重組和業績“大幅增長”的光環下,股價大幅度上漲。其中不乏績差股、ST股、重組股。而本基金所持有的業績增長良好、估值合理的公司表現欠佳。” 而據中國證券網最新調查顯示,超過50%的投資者“看不上”基金重倉股,明確表示“目前沒有基金重倉股,未來也不打算持有”。另有10.21%的投資者表示,自己雖然正持有基金重倉股,但純屬“誤打誤撞”。 興業基金投資副總監王曉明認為,這一尷尬的現象與市場資金機構的變化直接相關。“散戶在資金面上超過了機構。他們的投資理念、風險控制觀念與基金不同。當大量資金涌入低價股時,必然導致其大幅度上漲。” “從客觀的角度來講,今年大幅度上漲的股票所占的市值很小,基金最多只能少量參與,不可能把大量的資產配置到這樣的股票上。”王曉明說。 “我看散戶有點一廂情愿。一個市場上,哪有那么多價值被低估、一經重組便脫胎換骨的股票可以挖掘。如果每一個低價股都被冠以這樣的光環,難道不是有問題嗎?”華夏基金投資總監劉文動說。 “在這個任何投資方法都能賺錢的市場,每個人都信心百倍。”劉文動說,“只有潮水退去之后,才知道誰在裸泳。”但是,最大的問題在于,沒有人可以準確預計潮水何時退去。 何去何從 究竟是跳入河中參與群眾運動,還是堅守價值成長,抑或是在參與價值創造的同時也創造泡沫?這的確是個問題。 王曉明表示,與去年絕對重倉地產銀行股不同,為了應對今年市場的新局面情況,興業旗下的基金在選股策略上對行業集中度和各股集中度有所調整。“把資產分散配置到更多的股票上,對于重組題材也適度參與。”王曉明說,“東邊不亮西邊亮。”他對目前的效果還比較滿意。 在王曉明看來,對于一個很難準確預測熱點的散戶主導市場,擴大選股范圍是個不壞的選擇。“哪怕是ETF基金,跟蹤滬深300的基金也比跟蹤50的基金要業績好。”他說。同時,基金管理資金量的增加,也要求其發掘更多的股票。 劉紅兵認為,基金業在堅守藍籌股陣地的同時,也應該適度轉變觀念,順勢而為。“對于一些前景明朗,風險可控制,重組已成定數的股票,我們也不應該局限于它目前的業績。”但劉紅兵坦承,目前的市場估值普遍偏高,已經很難發現處于低位的安全股票。 事實上,不僅機構投資者,數據顯示,約有340萬股民在今年以來清空了深圳A股賬戶,或是新開戶后期末沒有交易股票。這些在場外觀望的投資者人數,大約相當于場內投資者的三成,或是今年以來新開戶人數的80%。何去何從成為普遍性問題。 歷史總在循環發展。中國曾被稱為“散戶市場”,營業部寬敞的大廳、巨大的行情顯示屏,就是那個時代的最好寫照。而以1998年4月基金開元、基金金泰等的上市為起點,機構日漸成主流。真正的分水嶺是在2004年2-3月,2年多的持續調整,意興闌珊的普通投資者逐步淡出市場,“死戶”大量增加。而同時,以各類投資基金等為主的機構由于在弱勢中操作較為突出,大規模擴容進行得非常順利。機構成為主流。隨著市場不斷回暖,個人投資者又開始躍躍欲試。 “散戶主導,是市場發展的階段性產物。”劉文動說,“但投資不是百米沖刺。基金代表廣大投資人的利益,在市場瘋狂時,更需謹慎。” “我們要謹記,暴利總是不能長久。如果每年保持10%-20%的持續增長,就已經非常成功了。巴菲特也不過如此。”劉文動說。他表示,華夏不會因為一時壓力,而改變精選個股的策略。 金融地產仍然看好 盡管今年3月份,機構在A股市場的平均持倉占比下降了兩個百分點。但在金融、地產等行業,機構還是維持了今年以來一貫的強勢姿態。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機構投資者只在4個行業里保持市值份額的增加,它們分別是金融保險、建筑業、造紙印刷以及其他制造業。在上述行業中,機構的持有比例分別增加了0.53~2.89個百分點不等。上述4個行業也很可能是機構在高估值的市場氛圍中構筑的“防空洞”。 另外,在房地產行業里,機構展現了絕對的控制能力,作為市場內唯一一個機構持股占比超過50%的行業,也是深圳市場內最有影響力的行業,機構投資者對于房地產的心態可謂十分復雜。盡管當期有調控政策發生,但是機構依舊基本維持了其在房地產業中的投資規模。 劉文動認為,隨著年初這波上漲行情后,前期滯漲的金融地產行業,相對更具有吸引力。王曉明則表示,繼低價股上漲之后,下一輪行情將會回歸那些資產優質,前期又無大幅度上漲的藍籌股。 “目前的市場已存在結構性泡沫,并有走向整體泡沫的趨勢。降低倉位未必能有效地抵御風險。股指3000點還是4000點或許意義不大,關鍵還是要看所選擇的股票是否相對安全。”王曉明說。他表示,從行業來講,銀行、地產、鋼鐵、機械以及消費品領域,依然存在不少估值相對較低的好股票。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