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管理層提示風險剎不住基金熱賣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9日 07:50 深圳新聞網-深圳特區報
基金發行醞釀下一波贖回潮? “基金第三波銷售熱潮來臨。”業界人士如此形容去年底以來的基金銷售熱。美國著名經濟史學家金德爾伯格在歸納泡沫現象時認為,一種新的金融工具加上足夠的錢,就有了形成泡沫的兩個必要條件。基金—這個老百姓還沒有完全搞清楚到底是啥的投資新工具,是不是一個新的“泡沫”呢? 基金旺銷常常預示泡沫 2月26日,節后新基金發行重啟,先拔頭籌的“建信優化配置基金”,按照證監會《關于證券投資基金行業開展投資者教育活動的通知》,向購買者發放《風險提示函》,要他們進行理性投資。可是,該基金仍創造了1小時內銷售一空的歷史紀錄。 市場信心頓時大受鼓舞。當日,滬綜指摸高3041.34點,有史以來第一次站上3000點關口。 在現代經濟中,每一幢“創紀錄高樓”的落成,往往象征經濟的繁榮,但也隱藏著經濟危機的風險。而基金旺銷,常常暗示股市到了階段性的高點。 2001年9月4日,深滬股市首只開放式基金—華安創新基金刊登發行公告。當日,滬綜指大漲2.49%,收于1862.36點。可是,這只募集份額達50億元的基金并未改變大盤的頹勢,當年10月22日,滬綜指最低跌至1514.86點。 同樣,在2004年4月7日海富通收益基金募集131億后不久,滬綜指摸高1783點高位,到9月13日,卻跌至1259點。在2006年5月廣發策略優選3天內發行184億后,大盤經歷了4個月的牛市徘徊期。 更“湊巧”的是,在創下419億銷售紀錄的嘉實策略增長和百億基金建信優化配置結束銷售的次日,滬綜指分別錄得2.93%和8.84%的跌幅。后者更是深滬股市10年來單日最大跌幅。 “基金銷售狀況,經常是主力探測市場情緒的溫度計。”深圳一家私募基金經理認為,創紀錄的銷售額,往往是最后的買單者創出的。這時候,常常是機構減倉的最佳機會。 華爾街有個“擦鞋匠理論”,說的便是眾人瘋狂我獨醒的投資之道。在1929年的美國大股災中,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父親約瑟夫·肯尼迪能夠及早脫身,是因為在聽完一個擦鞋匠對股市侃侃而談的第二天堅決拋空股票。他對自己說,“如果連擦鞋匠都在買股票,我就不想再呆在里面了。” 投資基金同樣有風險 買進基金一定可以賺錢,這似乎是新基民的共識。部分基民對今年收益的預期更是高達三成以上。對此,眾多基金經理紛紛表現基民期望過高。不過,更讓業界頭痛的,是基民將基金將當新股買,拋出老基金搶購新基金的“喜新厭舊”情緒明顯彌漫。業界專家表示,這種不計較歷史業績和投資風格,見新基金就敢買進的策略,其實是非常盲目的投資行為。 即使是在大牛市中,基金賺錢能力也是涇渭分明。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2日,在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一的華夏大盤精選基金今年來凈值增長40.03%,而同類基金中排名最后的品種業績為-5.54%。首尾兩頭的差距超過45%。 不過,基金最大的風險,則是來自股市大跌的系統性風險。興安證券理財專家劉宏偉提醒基金投資者,基金不同于銀行儲蓄,也不同于債券,投資者有可能獲得較高的收益,也有可能損失本金。 數據顯示,2004年4月2日至2005年6月3日,滬綜指從1768.65點跌至1013.64點,下跌了42.69%。期間29只開放式基金平均下跌了20.42%,這部分基金從2005年6月3日開始到2006年2月底才基本補回前一輪下跌的損失,期間經歷了8至9個月時間。 “歷史告訴我們,沒有只漲不跌的股票市場。”證監會網站最近在《基金投資者園地》刊文指出:以投機的方式參與市場的投資者,其承受的投資損失越大,恢復本金所花費的時間也越長。 “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新基民們,是不是該冷靜想一想,什么是自己的投資之道呢? 如果基金遇到淘汰年 今年1月31日和2月27日,滬綜指分別大跌4.92%和8.84%。伴隨而來的基金贖回風潮,讓基金經理們如負巨石。其實,這正是基民的習慣性動作。數據顯示,中國基金近年來資金流量變化態勢為:2001年為凈申購,2002年凈贖回46.91億元,2003年凈贖回250.24億元,2004年凈贖回194.42億元。2005年,股票型基金連續四個季度基金份額均被較大規模凈贖回,總贖回規模達到402.8億份。 到了2006年,曾經紅火的非股票型基金遭遇大贖回,至第四季度,39只A類貨幣基金整體市場份額縮水26.54%,而債券基金的份額也是急劇下降,其中中短債基金縮水幅度均在50%左右。 對于基民的頻繁進出,中信紅利精選在基金報告中特別呼吁基金持有人,如果看好股票市場的大環境,股票型基金需要耐心持有,而并不適于進行波段操作。持有人的波段操作在增加基金操作難度的同時,其錯失市場機會的概率更大。 不過,長期持有基金,就安全嗎?以9年的中國基金業發展狀況看,這一結果似乎還可成立,但從全球股市來看,不加選擇地購買基金,風險極大。 位于芝加哥的數據提供商“對沖基金研究”(HFR)測算,2005年初,全球超過8500家對沖(避險)基金中,約5.7%即超過485家關門大吉,倒閉的對沖基金數量創紀錄。2004年約7500家對沖基金中有3.6%倒閉;2002年約5500家基金中有5.5%經營失敗。2000年網絡股在巔峰破滅后三個月不到,華爾街最牛的兩只對沖基金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宣布崩盤。去年以來,兩只大型對沖基金“不凋花”和“紅風箏”的相繼破產,也幾乎是在最繁華之時。 對此,《漫步華爾街》作者麥基爾直言,“只要存在平均水平,就一定會有基金經理超過它。但是,一時的輝煌不并預示著此后還是好運常在。” 目前,中國的公募基金還沒有解散或者被兼并的先例。但是,長期來看,這種可能并非不存在。畢竟,投資并不是天上掉餡餅,小心才能駛得萬年船。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