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上投摩根:投資基金收獲希望而非奢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2日 03:28 第一財經日報
劉瑛 2006年井噴式的行情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這樣的行情不是每年都有的,我們不可能天天都吃鮑魚。所以我要提醒所有的投資人,你不可能預期每一年都可以像2006年一樣達到100%以上的報酬。一些客戶也說,他的預期不高,只要50%的收益就好。我覺得這還是太樂觀了,市場是有風險的,預期15%已經算很好了 兩年前還沒有多少人記住上投摩根的名字,兩年后上投摩根已經跨入了一流基金公司的行列,公司總經理王鴻嬪女士也成為業界炙手可熱的人物。 王鴻嬪1992年加入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集團,歷任臺灣摩根富林明證券投資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臺灣摩根富林明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2004年5月至今擔任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公司以風險控制、品牌建設和投資者教育見長,兩年來旗下基金業績迅猛提升,2006年,上投摩根旗下的上投摩根阿爾法和中國優勢基金進入當年凈值增長率排行榜前三名。 那么經歷了2006年的牛市之后,在2007年,上投摩根是如何看待當前這個市場的?在現在這種情況下,上投摩根會對投資者有何建議呢? 《第一財經日報》:你是否預料到了2006年股市的大漲,對于目前的股市狀況你如何看待? 王鴻嬪:說實話,我們沒有想到會飆升得那么快。我們認為總體上2006年行情會不錯,對2007年的評估是高點在2700點到3000點左右,當時還想是不是會太樂觀了,現在看竟然是一個井噴式的上漲。過去證券市場是有很多問題,但在股改之后,股市開始回歸正常,我們對市場有長期的信心,現在的市場狀況和1999年、2000年的情況不一樣:首先大盤股真正成為了中流砥柱,那種垃圾股雞犬升天的情況已經不見了;其次現在不像原來那樣坐莊流行,而是真正看公司的基本面,同時機構投資者的崛起也使得現在成為專業對專業的時代。 《第一財經日報》:隨著2006年市場的火爆,基金規模也從2006年年初的4000多億元大增到當年底的8000多億元,很多股民都變成了“基民”(特指基金投資者),你覺得基金現在在整個市場中起到的最大作用是什么? 王鴻嬪:基金的發展壯大對資本市場最大的好處是,它改變了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結構,現在基金的份額已經占到流通市值的20%以上,此外還有包括保險資金、QFII的入市,我們的市場就回歸到一個比較穩定的市場,也就是上面說到的開始進入專業對專業、機構對機構的時代。市場的穩定可以給投資者一個合理的回報,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這樣才能不斷給市場帶來信心。 《第一財經日報》:你一直以來就對投資者教育非常用心,2006年已經開了100多場的講座,你親自去和投資者授課,現在投資者因為購買基金獲益豐厚,許多人開始對基金非常熱衷,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王鴻嬪:2006年井噴式的行情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這樣的行情不是每年都有的,我們不可能天天都吃鮑魚。所以我要提醒所有的投資者,你不可能預期每一年都可以像2006年一樣達到100%以上的報酬。一些客戶也說,他的預期不高,只要50%的收益就好。我覺得這還是太樂觀了,市場是有風險的,預期15%已經算是很好了。 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風險承受能力不同,所以在投資上首先要了解你自己的偏好,再尋找合適你的基金,就好像我們買衣服一樣,別人穿得合適,并不代表自己合適。 成熟的投資人應該有一個大體的規劃,三分之一買股票型基金,三分之一買平衡型基金,三分之一存款或者貨幣基金都可以,然后根據自己的偏好,在哪一部分多配置一些,哪一部分少配置一些。 總之我認為買基金就是八個字“知己知彼、長期分散”。 《第一財經日報》:2006年,基金的平均收益遠遠高于個人投資者,這也是很多股民變基民的原因,但基金經理也是人,他們也有貪婪和恐懼,他們是怎么克服這些弱點的呢? 王鴻嬪:收益和風險是相對應的。基金是個專業化的團隊,基金投資是通過基本面來分析,在這方面比一般投資者肯定要強,同時基金經理也是很優秀的專業人才,但他們同樣也存在上面說到的人性的弱點,這就必須要用紀律和制度來約束。比如我的平衡基金,股票倉位最多就是70%,你再怎么看好股市,你就只能到70%,但如果是一般投資者,你自己就必須要有很好的毅力才能控制可能的風險。 另外,過去這兩年多,我們有的股票就從一開始就持有到現在,它已經漲了很多倍了,一般投資者持有的話會認為很貴,可是我們會去檢查它的估值,過去不管是賺多少、賠多少,我們都要重新來檢查這家公司,它的市盈率,它的估值是不是合乎這個價值,如果還值這個價,我們還會繼續持有。這是一種制度,用制度來克服人性的弱點。 《第一財經日報》:對于基金來說,當前有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那就是基金排名,你是怎么看這個問題的? 王鴻嬪:我們對基金經理當然要考核,但我們的要求是至少達到同類型基金的前三分之一水平,而不是每次都要求得到第一,我們希望的是一個穩定的成長,更重視的是一個長期結果。因此考核基金經理,我們首先是讓他擺到正確的位置上,你是平衡型基金,就不要和股票型基金比,其次要清楚知道競爭品種是哪些,然后只要在同行的前三分之一,而且穩定在前三分之一就行。如果能夠持續做到這些就非常了不起了。 《第一財經日報》:在基金領域,你怎么看待風險控制這個話題? 王鴻嬪:先求好再求大或許可以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對風險控制的解讀。一開始規模不大沒關系,先可以把它做好,一步一步往前走。其實基金整個行業,共同面臨的挑戰是,資產增長很快,客戶成長也很快,而我們自己的基礎建設是不是準備好了。我覺得這還需要一些時間,大家其實也都已經意識到了。另外現在資金很多,但是可以投資的工具太少,就好像地殼運動一樣,巖漿在地殼稍微薄一點的地方找到口子就沖出來了,股市上所謂井噴行情就是這個樣子,如果多一些口子可以打開的話也就不會那么猛烈了。所以我們希望在未來能夠有更多的投資工具,這其實也是幫助投資人——他們的資產可以多元化地分散投資,從而也就分散了風險。 《第一財經日報》:你過去參與過香港的股指期貨,你覺得股指期貨對一個新興市場來說,有何影響? 王鴻嬪:不要把它當作洪水猛獸。市場就像小孩要長大一樣,本來就要讓它有成長的空間,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或許會是一個階段性的一個震蕩,這是在所難免的。對于基金來說,做股指期貨就是為了避險的,這應該會有一個嚴格的界限,它首先有倉位才能夠參與。我們現在只有單邊的市場,沒有避險的工具,所以我們對于股指期貨還是歡迎的。 面對火爆的市場和投資基金的熱潮,如何更好地分配自己的資金,如何保持平穩的心態通過投資基金來獲取穩定的收益?本報總編輯電視專訪王鴻嬪女士,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第一財經頻道1月23日(周二)22:00《會見財經界》節目。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