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2006年私募基金風生水起 總規模已逾萬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 09:09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李劍鋒

  2005年6月以來中國股市的持續走牛,讓大量私募基金找到了用武之地。上海朝陽永續信息技術公司舉辦的私募基金經理評選掀開了這一行業的冰山一角,從2006年9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22名投資人管理的27只私募基金平均收益率達到42.43%,最高收益率達到123.92%。與此同時,6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和1只信托產品的平均收益也達到了36.32%。

  據介紹,此次評選對象分為A、B兩組。其中,A組包括信托資產、券商集合理財業務管理人等;B組主要為2000萬元以下的個人及機構戶管理人,初始資金至少100萬元。22名投資人參加了B組的比賽,總計管理基金27只,初始資金總額1億元左右。參賽時,這22人代表的私募基金總額為12.5億元。經過4個月的拼搏,在B組比賽中,楊永興管理的硅谷基金最終以123.92%的收益率名列榜首,而2至5名的收益率分別為75.95 %、72.28 %、68.86 %和64.92 %。同期,滬深300指數的漲幅為52.54%。

  這5名投資者的投資理念和操作風格各有特色。排名榜首的楊永興堅持“長時間持幣、短時間持股”的理念,善于短線搏殺;而其他一些投資人則追求價值發現、穩健投資和持續盈利,主要投資品種包括了中信證券、伊 利股份、招商銀行重慶啤酒中國聯通等。

  此次22名投資人的戰績也許僅僅是規模巨大的私募基金的一個小小縮影,某私募基金經理就透露,從2005年起的22個月里,他管理最好的一個賬戶收益率超過了800%。而有關專家表示, 2006年市場上私募基金的總規模已逾萬億元,主要分為規模較大的信托契約形式和相對較小的個人賬戶管理形式,由于沒有嚴格的信息披露和政府監管,他們投資更具隱蔽性,運作也更為靈活,相應在牛市中獲得高收益回報的機會也更大。不過,因為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一些非契約型私募基金往往以個人信用為擔保,所以高收益也伴隨著高風險。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