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06行情不會重演 股票型基金將回歸正常水平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 13:07 新京報
吳敏 在2006年的基金市場中,收益率超過100%的基金比比皆是。在截至12月22日的晨星基金評價中,成立滿一年的77只股票型基金中,66只收益率超過100%.積極配置型基金中也有12只在近一年中收益率翻番。總之高風險的偏股票型基金急劇膨脹,而債券、貨幣、保本等低風險基金急劇縮水。但不少基金業內人士認為,2006年股指翻番的情形不會在2007年重演,市場將維持在相對溫和的狀態,因而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率也將回歸到正常水平。 股票型基金預計回報下降 股票型基金的火爆首先應歸功于A股市場。 基金收益率分α收益和β收益兩部分,其中α收益指的是基金隨著市場的上漲波動獲得的收益,而β收益則是指通過基金經理的選股獲得的超額收益。上證指數在12月29日達到2675.47點,而一年前不到1200點,因此僅α收益部分,2006年基金的收益率就已經很高。 但如果從A股的動態估值基礎來看,2007年的市場漲勢會相對平緩。上海證券交易所提供的全市場靜態市盈率數據為32倍,而機構預計平均動態市盈率也超過20倍。這是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中信基金在2007年的策略中認為,明年合理的回報水平大概在30%左右,樂觀預計也只有50%. 中國經濟穩定持續的增長也將帶來上市公司盈利的持續增長。一些券商機構預測上市公司利潤在2007年的增長在20%-30%之間。在2006年的市場大幅上漲中,A股的價值重估已經達到合理的高度,因此上市公司盈利的增長將成為刺激市場上行的主要動力。而如果考慮到市場的流動性仍然充裕,估值可能稍微放寬至25倍以上,那么投資收益率將有部分提升。 因此如果從2006年基金的表現來看基金的β收益,超越大盤10%-20%的基金已算比較優秀的。從晨星數據來看,2006年超越大盤20%的股票型基金僅有30只。由此推算基金在2007年的回報也將較2006年有很大程度回落。 低風險基金光彩重現 2006年的低風險基金確不如股票型基金風光,貨幣基金、中短債基金、保本基金以及債券基金等下半年都面臨著縮水處境。但股票型基金回報率的回歸也將使得這些基金再度吸引人們的目光。 貨幣市場基金作為良好的現金管理工具,其年化收益率穩定在2%左右;而債券基金在2006年的收益率要高過往年,嘉實債券、長盛中信全債等回報都超過20%,而從債市表現來看,基金預期2007年債市波動率將增加,債市的回報可能在3%-6%之間,因而債券基金10%左右的回報率是較為平常的。 由于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不在少數,如果股票型基金退燒,低風險基金將作為一類很重要的資產配置重新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基金公司看2007 2007年已經來臨,盡管2006年基金的狂飆突進熱潮還未退卻,但各大基金管理公司發表的2007年的基金走勢都顯示:2006年的巨額漲幅在2007年很難再度重現,但是制造業、銀行、消費等行業仍然是基金公司關注重點。 廣發基金:上市公司2007年潛在業績增長超30% 展望2007年,上市公司盈利提升將成為推動市場上升的最重要因素。根據我們對企業盈利的多角度分析顯示,上市公司2007年潛在業績增長將達到30%以上。另外,大型優質國企回歸和登陸A股以及民營企業上市將為市場增加8000億以上的市值。此外,在剩余儲蓄產生過度流動性的背景下,橫向比較、歷史分析、成長率分析也都顯示A股整體估值仍有上升空間。 基于對市場運行趨勢的判斷和對股市經濟背景的分析,我們提出以戰略替代策略,投資中國A股。啟動戰略投資思路的出發點在于對經濟增長前景長期的正面展望,這需要我們選對戰略性品種并且長線持有。著眼未來主要關注:從全球戰略看人民幣升值下的中國內需,從有形之手看產業政策和產業整合,從無形之手看企業家和競爭戰略,并關注并購重組等市場化資源配置手段的創造性運用。 行業方面,我們將主要投資的行業分為四大類群:一是消費和服務,二是裝備制造業,三是材料、金屬和礦產工業,四是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此外,牛市中新股申購也是不錯的投資策略。對于股指期貨,可以利用股指期貨對現有頭寸進行套期保值,利用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定價的偏離進行無風險套利,乃至在期貨市場進行適度的資產配置。 南方基金:經濟結構變遷蘊含更多投資機會 南方基金旗下積極配置基金經理姜文濤認為,經濟結構變遷的根源是人口結構變遷,因此方向清晰、持續時間長,具備較大投資價值。 消費的增長和升級將是2007年的黃金機遇,而制造業的升級則是2007年的白銀機遇。今后三年,證券、機械、銀行、地產、商業、食品飲料、醫藥行業的盈利增長速度可能超過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從中長期投資的基本思路來看,南方基金將重點關注金融市場的發展、內需消費的積聚、制造企業的壯大以及怎樣的制造企業才能獲得類似消費類股票的重估等問題;作為階段性的考慮,對周期性行業的比較會受到重視,同時也將密切留意出口退稅、股票發行、所得稅、會計政策、股指期貨、外匯儲備等外在因素的影響。 內需消費的積聚不是政策性因素,而是人口的結構性變化、收入基數的擴大與提高;制造企業會以產業升級的形式出現,向價值鏈高端,高附加值的先進制造業轉移。 升值背景下的內需消費與制造企業發展,將是若干年內國內A股市場的最重要投資著眼點。在市場達到繁榮前,外圍股市的波動、行政的調控,都不足以逆轉上升趨勢,帶來的都將是階段性的機會。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