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健芳/文
從灰色地帶走到紅地毯前,私募基金在2006年完成了鳳凰涅-般的蛻變。
雖然通常過上一段時間,市場就會將私募基金不公開化的弊端炒作一下,而且監管層出于謹慎考慮,仍然沒有給私募基金放行。
但良好的制度設計、嚴謹的風險控制、優良的個人信譽,讓不少私募基金在過去幾年已取得良好的業績,獲取了投資者的認同。
所以,私募基金作為一股市場化潮流已無法更改。2006年,不少私募基金開始浮出水面,爭奪市場話語權。
回過頭來,當總結私募基金發展時,總會不由自主想起深圳赤子之心基金經理趙丹陽,他從2002年加入私募基金行列,被認為是私募基金合規化的向上推動者。
自香港始
在私募基金行業,每個人都喜歡用“你是否是退潮后的裸泳者”來描述私募基金成敗。
如果,五年間有潮起潮落的話,那么“赤子之心”基金經理趙丹陽暫時經歷了這種考驗。
2002年,趙丹陽加盟國泰君安資產管理亞洲公司,隨后在深圳注冊成立深圳市赤子之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做多中國,自香港始”是最初趙丹陽寫給投資者信中的一句話。
而資產管理公司的名稱——“赤子之心”則源于趙丹陽朋友山哥的建議,“赤子之心”本是一艘游艇的名字,意思是 “游子情懷、心心相通”。
“在外漂泊流浪之人才知道家的重要。”這是上述那封信中最動情的一句話。當然,此話也與趙丹陽的個人經歷有關。
2003年,基于對中國市場的看好,趙丹陽推出了“赤子之心中國成長基金”,此基金注冊在開曼群島,主要投資中國香港、新加坡、美國、中國臺灣上市的中國概念股。
雖然以私募形式管理基金,但“赤子之心”基金一開始就采用信托模式運作。
這種模式下:信托公司充當基金產品的發行人,托管行是基金的保管人,信托公司聘用投資顧問(或基金經理)管理募集來的基金。由于受到上述各方制約,投資者在獲取利潤時能夠回避風險。
趙丹陽從2004年開始轉戰國內市場。2004年2月20日,赤子之心將投資海外市場的成熟經驗與國內實際情況相結合,與深圳市工商銀行和深圳市國際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深國投”)合作,推出投資于國內A股市場的“深國投·赤子之心(中國)集合資金信托”。
在隨后一年半的時間里,“深國投·赤子之心投資哲學集合資金信托”、“平安·Pureheart 中國成長一期集合資金信托”相繼發售。
在趙丹陽從創業到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更多私募基金也開始采取“赤子之心”的運作模式。
由于有了越來越多的私募基金加入,“信托公司演變成一個金融產品加工廠,信托公司負責提供各種不同類型的產品,然后選擇優秀的基金管理人進行合作。”一些信托公司人士形象描述。
現在,深國投旗下的開放式證券投資信托計劃不僅僅包括赤子之心,還包括了天馬、明達投資、億龍中國和景林穩健等其他經理人;平安信托發行的基金產品則有Pureheart中國成長、平安價值投資、LIGHTHORSE、曉揚中國機會等。
一般情況下,通過信托模式運作的基金申購費為1%-1.5%,管理費1%左右,這些費用由信托公司和基金管理人分享,除此之外,托管行收取托管費,基金經理收取的20%左右利潤提成則根據與信托公司的協議,單獨由基金經理或者由基金經理和信托共同分享。
超額回報率
無論在牛市還是熊市,自香港起步的赤子之心取得超額回報,這也是趙丹陽被投資者持續關注的原因。
2003年“赤子之心中國成長投資基金”加權收益率為46.51%,2004年加權收益率為23.86%,2005年加權收益率為31.64%,從2006年初截至2006年11月16日加權收益率為119.45%。如果從成立起計算至2006年11月16日,這只基金累計加權收益率達到424.28%,累計分紅率達160%。
“深國投·赤子之心(中國)集合資金信托”業績也很優秀,截至2006年11月15日,“深國投·赤子之心”共分紅9次,累計分紅率達86%,到2006后11月15日,該產品累計收益率達到159.44%,該信托還被Bloomberg評選為2005年度中國表現最好的基金。
取得如此高的收益率,趙丹陽有什么秘訣?
這似乎可以從趙丹陽的行動中找到答案:
首先是在國內外兩個市場之間轉換。趙丹陽多次說:“中國未來十年每年增長7%-8%是可以實現的。中國的經濟增長是美國的3倍,那么中國股市的合理市盈率一定高于美國的市盈率。而作為中國經濟晴雨表的股市一定會反映這種狀況。”
其次,雖然趙丹陽也會因為宏觀經濟的不景氣發生短期悲觀預期,但在具體投資上他只投資自己熟悉的企業,這主要來自對企業的挖掘。他說自己投資一直是不看大盤,拋棄大盤,尋找中國最優秀的上市公司。
“不管趙丹陽對市場的看法正確與否,但他選公司的確有一套自己的辦法。”一位熟悉趙丹陽的人士曾告訴記者,“例如在銀廣夏熱炒時,他就沒有去銀廣夏公司,而是先到天津稅務局查看銀廣夏每個月用電額度,當發現這么大一個公司每月用電額度僅上百度時,他馬上打道回府。”
趙丹陽的調研方法獨特得益于他做過實業,所以一般去企業,他都很少直接去拜訪公司高管,他一般先去考察企業市場環境和生存環境等,比如對伊利股份調查時他先去看草原環境,對青島啤酒、五糧液調查時他先去觀察這些產品在各類酒店中的消耗量。
雖然做過實業,但老趙最讓人尊敬的還是他的執著,有個例子可以說明這個基金經理的執拗。在2003年非典期間,北京成為重災區,但為了了解企業,他先是來北京參加同仁堂股東大會,接著奔赴山東調研青島啤酒,在青島,他因為在非典重災區呆過還受到“當地歧視性”的待遇。
這些不被外人知道的事情在私募行業里是公開的秘密。
風格日趨謹慎
到2006年底,趙丹陽已經管理了4只基金信托模式的基金,其管理的資產規模不斷穩步增長。“赤子之心”已經從當初依托單槍匹馬的個人發展到20多人的基金團隊,趙丹陽也逐步從國內享有盛名的私募基金經理演變成一個公司的管理者。
如果把趙丹陽放在2000年,他肯定不會擔心自己管理的資產過多,但隨著資產規模擴大,趙丹陽的壓力也在增大,這導致他晚上經常睡不著。
這在私募基金也是一個通病,深圳同威資產管理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廖梓君女士就說,“私募基金也有壓力,我們必須要有持續的高收益率才能吸引投資者。”
幾年前,媒體上有關趙丹陽的宣傳經常是在投資新浪的案例,但是這些最近幾年很少被關注。
相反,趙丹陽在淡化這種影響力,他極力把公司從依靠單個個人奮斗的年代拉到一個有管理、能夠進行風險控制的軌跡上。
同時,由于過分謹慎,趙丹陽反而在投資中錯失過一些很好的機會,例如2005年到2006年期間對A股市場的判斷就是如此。
2005年5月,他認為戰略性的建倉機會已經來臨,當時主要理由是基于對中美經濟的對比,他甚至預言,一輪大牛市即將產生。2005年8月,他下斷言,半年之內股市將會反轉,認為其在未來的3到5年可能會出現3到4倍的漲幅,滬綜指則有望挑戰5000點。
但到8月底,他開始變得比較悲觀。由于宏觀經濟出現新的變化,原來樂觀的因素都要重新考量。這種考量讓他失去一些機會,導致在2006年他管理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低于國內股票型公募基金收益。
但趙丹陽的行為反而更加贏得業內的尊重,“私募基金經理更加珍惜的是長期建立起來的信譽。”一些公募基金人士對趙丹陽表示贊賞,“相比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對風險的控制能力更強。”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來源: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