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基民瘋狂 基金公司管理資金規模已增加到7414億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7日 09:34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孫健芳 申興 北京、深圳報道 曠工、休假買基金,這是今年第四季度基金發行中的新現象。 基金發行狂飆的背后是資金流動性充裕,但更深的原因是老百姓風險偏好盲目擴大所致。 除了購買基金,股市上的投資者已經習慣跟著基金來操作,2006年市場給他們一種感覺——跟著基金做就能賺到錢。 基民瘋狂 12月7日是嘉實策略增長基金發行的第一天,早晨剛過10點,市場就傳出“200億、300億、500億三個首發版本”。 12月8日晚,嘉實基金發布新聞稿,稱“當日之內新基金發行規模超過400億”,之后確切的統計數據為419億,這不僅是中國基金業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基金,也創造了全球投資的紀錄。 “投資者買基金都買瘋了。”一位銀行負責銷售的人士說。 “以前門可羅雀的銀行網點烏泱泱擠滿了人,這些人現在都在買基金,一些客戶因為拿不到買基金的號碼而對銀行不滿。”一個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開始恍惚。 現在,“曠工、休假買基金,這已經是今年12月基金發行中的新現象。”基金研究人士感嘆。 流動性資金充裕是基金規模擴大的一個原因,但基金賺錢效應、投資者熱烈追捧則是單只基金首發規模迅速擴大的決定性因素。 在“買基人”的追捧之下,新基金的發行規模和發行速度不斷創新高。 2006年5月,廣發策略優選創造了10天之內席卷了184億元資金的神話,之后易方達發行的易基價值也在數天內募集了117億的資金。 現在,神話不斷被重新改寫,12月7日嘉實策略增長基金剛開始發行的第一天就創造了419億的首發紀錄。 市場瞠目結舌!但基民的“瘋狂”好像剛剛開始。 “你認識基金公司的人嗎?”更多投資者在詢問。 “基民瘋狂”導致基金開戶數的快速增長,僅2006年12月4日一天,新增基金開戶就超過9萬人,這超過以往一年基金的開戶數。而央行公布的10月份金融運行數據也顯示,相較9月,10月末儲蓄存款減少76億元,是2001年6月以來首次出現下降。 “做夢都在發基金” 嘉實的發行規模給基金業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稍有品牌的基金公司已經學會用百億為單位來計算基金首發業績,而這距離2004年基金市場產生第一、二只百億基金不過兩年。 2004年初,中信、海富通首次發行兩只百億元的基金,之后因為市場的不成熟、股市下跌、基金業績的下降,這兩只百億基金規模不斷縮水,現在規模都在20-30億左右。 雖然前兩只百億基金運作失敗,但市場卻在逐步孕育百億基金重生的基礎,如果說2005年9月易方達發行的貨幣市場基金突破百億是借當年貨幣市場基金的熱潮、公司的品牌優勢的偶然事件,那么,2006年,百億基金真正成為時尚已有充分條件。 2006年3、4月,雖然基金業仍對百億基金是否成功運作心有余悸,多數公司將新基金首發規模控制在100億以內,但基金發行市場已被充分預熱,有良好業績表現的基金被老百姓重點關注。 4月底,銀華優質基金開始發行,首發規模近百億,隨后發行的廣發優選發行火爆超出所有人的想象,短短數天取得184億的銷售規模。 6月份,新基金發行溫度攀升加快,得益于上半年股市上升,基金公司普遍業績的良好,稍有品牌的基金公司發行新規模都能維持在50億以上。7月,新基金發行規模增長和發行速度在提高,7月新成立的基金規模達到338.077億。 11月份當月12只基金新成立的基金總規模達到664.49億。這個月,市場上還出現了南方和華夏兩只百億基金,基金單天銷售規模達到60億以上。 上投摩根、廣發、銀華、易方達、南方、華夏、嘉實,單只基金規模迅速擴張導致基金公司的管理資金規模排名不斷被改寫。 通過新發基金去輕而易舉獲得市場份額刺激了基金公司快速擴張的欲望,各基金公司市場部紛紛反映,這段時間他們都在竭盡所能去申報新產品。“我們做夢都在發基金。”一些基金市場部人士說。 當新基金產品因為銀行渠道緊張而導致審批拖延時,基金公司采取迂回戰術,通過“分拆式分紅”的模式來募集資金。 采取“分拆式分紅”的原因是:老百姓普遍對基金凈值有“恐高癥”,基金公司候診之后開出“一元”藥方,最近華安、海富通、博時等多家基金公司對多只基金大比例分紅,在降低基金凈值的同時開始老基金的重新申購。 投資者和基金公司雙重熱情推動基金規模大躍進,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基金公司管理的資金規模已經增加到7414億。 跟著基金賺錢? 老百姓買基金的理由很簡單,買了基金就能賺錢。 一年百分之十幾的報酬率? 不!那是以前,現在老百姓追求的是百分之百的報酬率。 銀河證券高級研究員王群航統計,截至2006年11月底,以股票市場為主要投資對象基金平均收益均高于90%,投資開放式股票型基金年平均收益率達到75%,那些收益率翻番的明星基金更成為投資者津津樂道的對象,一些投資者對銀行理財師說,現在他們只買那些每年收益率超過100%的基金產品。“已經很多老百姓買基金都不看大盤。”一家基金公司副總說。 沒有買到大規模基金的投資者有些遺憾,于是他們在尋找另外一種機會,現在他們說,“跟著基金建倉就能賺。” 看起來一切都很樂觀,一些基金公司仍對外宣傳股市的上漲空間。 基金經理營造樂觀氣氛的理由很簡單,“從過去的歷史經驗來看,市場走勢對基金發行市場幾乎一致。”中信證券研究報告中指出。 于是,在渲染的樂觀氛圍中,基金新產品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投資者積極捧場。 但部分清醒的基金公司已經擔心,一方面,他們認為市場并不如想象中的好,“明年行情依然十分看好,但多數人認為上漲的比率在20%-30%之間,但實際上我們基金經理普遍看法在15%左右。”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說。 另一方面,對于那些跟隨大規模基金建倉的投資者也存在一些風險,銀華基金副總石松鷹說,“有時候,看大基金建倉出現結果時市場已經發生變化,此時反而可能是市場的反向指標。”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