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渤海產業基金出世余震 延緩法規的出臺日期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4日 17:43 財經時報
即將成立的渤海產業基金,在為相關法規制定提供實踐樣本的同時,也在延緩法規的出臺日期 10月10日,國慶長假結束的第三天,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再次召集有關專家,對《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進行討論。 與以往的討論相比,這一次,財政金融司增加了對產業投資基金實踐中出現新情況的討論。《財經時報》了解到,所謂的新情況,是指即將成立的渤海產業投資基金進展過于緩慢。 渤海產業投資基金醞釀問世已有一年,期間稍有其設立的消息傳出,就會引起整個產業基金業的震動。按照原計劃,渤海產業基金應該在今年1月成立,但時至今日,有關其成立的消息仍然是“10月有望掛牌”。 從目前的信息看,渤海產業基金的籌建工作并沒有預想得那么順利。這種現象引起了相關部門的注意。國家發改委有關官員透露,他們將結合渤海產業基金籌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醞釀制定相關的指導性意見,以補充《暫行辦法》。這意味著,《暫行辦法》年內恐難出臺。此前,業界曾傳言《暫行辦法》有望在年內面世。 思路轉變 產業基金一般投資于未上市公司的股權,它在中國的發展以往一直不被看好。此前,監管部門對于產業投資基金的思路傾向于先立法再試點,這延緩了產業基金試點的鋪開。 這種局面隨著渤海產業投資基金的特批發生改變。 2005年11月,國務院特別批準天津市籌辦規模為200億元的渤海產業投資基金。這是被正式批準的第一只人民幣產業基金。此前,中國分別在1997年和2005年設立的中瑞合作基金和中比產業投資基金,均為外幣產業基金。 試點推動 按照當初的設想,渤海產業基金的問世時間為2006年1月。由于其發起人的招標程序到今年年初才啟動,掛牌時間因此押后到今年10月。 在首期60億元資金募集中,中國人壽保險、國家開發銀行、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郵政儲蓄銀行、中銀集團和泰達股份等6家投資人完成了全部認購。不過,這6家背景深厚的“巨頭”,并未讓渤海產業基金的發展提速。 據上述官員透露,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有著大機構背景的投資人與管理人的力量相差懸殊,導致談判顯得異常艱難;在濱海新區最近召開的研討會上,天津市市長戴相龍甚至表示,其中的一些協調工作是他本人親自在出面斡旋。 《財經時報》向多家投資人征詢渤海產業基金管理人到底為誰,相關人士均不予作答。 有關官員透露,鑒于協調難等問題,他們開始考慮,在確定對產業投資基金監管原則、設立、運作和退出等制度安排后,制定一個指導性意見。指導性意見將會在報酬、管理費的收取,以及投資者的干預程度方面,做出相對具體的安排。 張弛之辯 主管機關這種“過細”的安排,招致市場人士的責難。 正在運作石油產業投資基金的中國基金論壇秘書長崔新生告訴《財經時報》,產生管理人與投資人談判久拖不決的關鍵是——信用制度缺失,管理人無法讓投資人信任自己。 在這背后的另外一個問題是:中國產業投資管理人匱乏。目前,國內幾乎沒有很成熟的產業基金管理團隊,而國際著名投行的團隊往往又對中國市場并不熟悉。 相關人士認為,管理人和投資人的談判歸根到底應由市場決定,規則定得過死容易適得其反。 本報記者 袁京力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