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查詢:

私募基金游走邊緣地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3日 10:29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張力 徐國杰 上海報道

  為數眾多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在監管缺失的灰色地帶里茁壯成長。它們通過親朋紐帶介紹客源,通過承諾保本和高收益的誘人條件吸納資金。然而這種模式下的“私募基金”似乎與“非法集資”僅有一線之隔。用上海市杜躍平律師事務所主任杜躍平的話說,“如果他們的資金鏈沒斷,還能按時給投資者收益,那就是私募基金;一旦出問題了,就是非法集資了。”

  贊利金的魔力

  經人介紹,記者聯系到了上海贊利金投資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宣稱可以在國家政策出臺前就能得到消息,據此投資,收益率可達20%以上。從贊利金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出私募基金似是而非的復雜特性。

  贊利金在上海的辦公地點位于浦發大廈,毗鄰上海證券交易所。在這個頗有檔次的

寫字樓里,贊利金租下了相連的兩個房間。其會議室里擺著一口扁平的大魚缸,上百條火紅的發財魚擠擠挨挨地游動著,煞是引人注目。加上淡黃色的辦公家具,言行得體的工作人員……這些都在向來訪者說明一個主題———贊利金是有實力的。

  該公司提供的材料顯示,其資產管理業務按照客戶資金量的不同而劃分為多個級別。其中500萬以下5萬元以上的 “利金投資項目”是針對個人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資合同的補充協議中,明確約定了無論委托資產是否有盈余,贊利金均在約定期限向委托人兌付本金及收益。看到這里,熟悉證券市場的人士也許會聯想到這與當年券商委托

理財何其相似。

  那么贊利金有什么本領能避免重蹈券商覆轍,保證實現約定的年收益率呢?贊利金公司是這樣描述的:通過二級市場與上市公司開展工作,充分協調老主力、新主力、拉抬資金、配合資金、掩護資金、上市公司各方面的關系,充分準備入場、運作、出局等各方面的多種方案,保證公司成本最低,每一步都有幾種保障方案保證,并保證公司在安全的前提下完美出局。

  拿公募基金的有關法規去對照,上述表述之直接、大膽讓人咋舌。如果贊利金真的通過結合個人利益的方式,協調上市公司與其配合運作,那么這種行為就不僅僅是涉嫌內幕交易一項違規了。

  風險暗藏

  在贊利金公司頗為誘人的描述下,記者發現了不少疑點。

  雖然贊利金的介紹材料上寫明公司的注冊地位于浦東浦發大廈,經營期限為持續經營,但實際上贊利金的工商注冊地在上海邊遠的郊縣———奉賢,公司營業期限也只有10年。其工商登記資料顯示,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證券投資咨詢、期貨投資咨詢,實業投資等。這樣看來贊利金似乎是一家投資咨詢公司。但記者在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的投資咨詢公司名錄一欄中并未查詢到贊利金的名字。

  贊利金的真實資金情況更難掌握。2005年度企業法人年檢報告書顯示,贊利金2005年12月31日賬面資產總額30672571.98元,負債總額2182876.32元,所有者權益28489695.66元,利潤總額-916737.49元。出具此報告書的上海正則

會計師事務所在報告中指出,“公司僅提供資產負債表、損益表,我們未獲應有的證據資料。”

  贊利金提供給投資者的“對賬單”是由證券公司出具的簡單賬戶信息,包括現有資金、可用資金等,但這些并不是來自第三方托管方的數據。目前,私募基金通常將募集來的資金存放在開戶的證券公司,但證券公司對這些托管的資產該核查哪些內容,該承擔何種責任,都沒有明確的法律界定,日后一旦產生糾紛就會形成扯皮局面。

  而公募基金資產全部托管在銀行,托管銀行則需要依照《基金法》及其他法律法規對基金的投資運作進行監督,并由銀行定期出具托管報告。事實上,單就這些環節而言,私募基金要做到與公募基金一致并不是難事。如將資產轉移至銀行托管,以目前基金業通行的0.25%的托管費計提,1億元市值的賬戶每天需要額外支付0.068萬元,成本并不是很高。

  監管空白

  盡管潛藏著風險,處于監管真空中的私募基金還是得到了不少投資者的認同。贊利金與投資者簽訂的合同由律師見證;每周資產管理項目的市值由托管的證券公司出具對賬單;管理項目運作開始和結束時,由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封倉和開倉報告。熟悉贊利金的人士認為,“相比起其他公司,贊利金運作還是比較正規的,起碼這兩年都沒有出過事,他們的投資挺準的。”

  “我投資了20多萬,一年期的,收益率是26%。現在我已經拿到1.5萬的收益了,9月25日再拿其余3.6萬的收益和20多萬本金。我估計不會有問題的。因為8月份到期的幾個投資者,本金收益都拿到了。”上海的一位贊利金投資者告訴記者。

  雖然股市的轉暖使得私募基金又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但是由于私募基金在整體上缺少監管,使其存在著巨大的風險。一旦行情轉壞,或者由于各種因素其操作的資金被深度套牢,這些基金又如何兌現承諾的高額收益呢?

  另外值得警惕的一個現象是,私募基金的募集方式有向公募轉變的跡象,其募集對象更多地轉向了普通投資者。私募基金的投資門檻可以放得很低,有的甚至僅為5萬元。如果

  進一步商談,資金量要求還能降低。而任意放低門檻蘊含的風險是非常大的。據了解,境外法規對于私募基金的參與者人數以及資金實力都有著嚴格的規定。

  其次,為了吸引客戶,有的私募基金對客戶作出私下承諾,約定收益率。以贊利金為例,其產品分為兩類:“固定收益”和“非固定收益”。如“固定收益”,20萬元以下的,年收益率為16%;20萬元以上的,年收益率20%。“非固定收益”在超過某個基準收益率的部分按約定進行分成。這種書面合同,恐怕很難得到法律的保障。更何況早在當年券商委托理財愈演愈熱時,監管部門就已明文禁止約定收益。

  嚴格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和風險揭示是控制私募基金風險的重要手段。在這些方面,我國目前多數私募基金還做得遠遠不夠。業內人士呼吁,一方面,有關部門在私募基金有現實需求的背景下,應該盡快出臺針對私募基金的法規,規范這一領域;另一方面,對于違反現行法規,蘊含極大風險的私募基金公司則應堅決取締。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