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寶興業基金經理 與投融資饑渴癥博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5日 14:16 華寶興業
本周中國石化進入股改程序,應該說這標志著我國股權分置改革進入尾聲,我國證券市場進入了全流通時代。曾經市場對全流通覬覦很高的期望,認為當大股東所有股票變成可流通股票后,無論是國有、還是私人大股東都將以股票市價計算財富,其對股價漲跌將是格外關注、甚至超過基金這樣的財務投資者。的確,在一些公司完成股改后,很多大股東做大市值的態度、動機逐漸明顯,如不少公司計劃將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就是明證,大股東希望股價上漲的跡象暴露無遺。
大股東希望股價上漲是所有投資者的福氣,比以前對漲跌漠不關心強很多,應該說這是股權分置改革的直接正面意義。然而我們也逐漸發現全流通并沒有完全消除我國證券市場的種種。比如,全流通并沒有改變大股東持續的投資融資饑渴癥。
根據某券商統計,截至到7月底,已經公告的再融資募集資金總額就超過了1000億,計劃發行的超大型國有企業數十家,其“饑渴”可見一斑。
基金經理們也明顯能夠感受到,身邊的公司開始具備再融資意愿的越來越多,只有少量的覺得股價不夠高而不愿再融資,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有這種想法。記得在與很多公司進行股改溝通時,大股東都表示上市公司的股權很重要,不能稀釋,對價不能提高,但是剛剛過了不到1年,大股東就愿意通過再融資的方式稀釋股權。
中國企業的擴張欲望及其強烈,可謂全球罕見。以前國有企業投資饑渴癥,國有企業老總向國家、銀行、然后是股市爭取資金,擴大規模,提高管理層控制資源的規模與能力。然而私人企業同樣存在投資饑渴,很多個人企業家做好一個產品(產業)后認為自身可以做好其他產品(產業),或者是對某個產品不斷擴產希望達到更高的市場份額。在國有、私人這種強烈的投資欲望下,中國市場產生了獨有的大量產品供過于求,以及激烈的價格戰,形成全球共識:中國人生產什么產品什么就不值錢。
當企業的這種投資饑渴癥的資金解決方式來自股市,巨大的擴張風險會轉嫁給投資者。上市公司當股價偏低時報好業績、更多地披露利好信息,吸引財務投資者買入股票并使其上漲,當漲到一定程度后上市公司進行再融資。于是財務投資者經常要通過股價的高低與上市公司進行博弈,上市公司希望以更好的價格進行融資,而投資者通過“壓低”股價阻止上市公司融資。財務投資者通過“傷害”自己的方式與上市公司達到均衡。可惜的是,股改全流通后,市值高低并沒有改變企業原有的投融資饑渴癥,財務投資者依然需要像過去一樣持續與上市公司進行“博弈”。(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