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月初,新華社發表了“謬論改變不了事實”評論文章,針對美國財長保爾森說:“中國等新興市場的高儲蓄率造成全球經濟失衡,是導致金融危機之原因”作出了反駁。文章指出,真正的導火線是美國次級房貸,而導致美國信貸消費過度擴張的直接因素,則是美國國內長期的低利率政策。
怎么評論這樣的中美論戰?概況起來有四點:(1)美國得了便宜還賣乖;(2)美國闖了大禍還裝傻;(3)一個巴掌拍不響;(4)一只手也做不好。
首先,談“得了便宜還賣乖”。美方指責中方的是“三段邏輯”:(1)美國金融危機由房產泡沫引起;(2)美國房屋泡沫是利率太低所致;(3)美國的利率太低則是中國儲蓄過多造成的結果。這種“三段邏輯”基本可以成立,但還可以作如下補充:(1)美國的利率,一方面是中國通過低廉勞力成本加上透支自己的環境生態及勞工及農民的權益所產生的物美價廉的商品,大量外銷美國,使美國物價穩定,從而無需采取專用來對付通膨的貨幣政策的結果, 另一方面又是中國動用大量外儲,購買美國國債,紓解美國政府因大量赤字不得不舉債的困境的結果。換言之,美國的低利率,既是在享受了中國物美價廉商品,又是獲得中國對其發行大量債券融資的結果,兩者均大大地受惠于中國。如今卻倒打一耙,恩將仇報,派中國不是,此非“得了便宜還賣乖”又為何?
其次,美國房屋泡沫之形成及破滅,除了低利率之外,還有大量泛濫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及嚴重失職的金融監管兩個原因,這些都是美國自己該負的責。不僅如此,美國這些衍生性金融商品,如“兩房”債券,還被包裝成“安全金融商品”,數額達五萬億美元,標準普爾更將其評為AAA,賣給全世界。這等于是美國制造了一大堆“金融病毒”,不但自己受害,還禍延全球,此非“闖了大禍”而為何,竟還裝傻,若無此事,更甭說認賬、認錯,簡直混帳透頂!
第三,話說回來,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今天的“全球失衡”,具體而微地看,就是“中、美兩大核心”的失衡。這個失衡肯定是一體兩面的。
打個比方,這好比是一個丈夫(或妻子)實在勤奮,太努力工作,太節儉,賺了錢都不花,全交給他(她)的太太(或先生),而這個太太(或先生)又實在太不愛工作,太浪費成性,太入不敷出了。前者即是中國,后者即是美國。所以,就全球大失衡而言,除了美國過度消費(透支自己的未來錢,還透支他國的資源)該受批評之外,中國過多的儲蓄,必須承認,也確實是構成“全球大失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在反駁美國之余,一定的自我反省與自我矯正還是有其必要的。
那末,該怎么辦呢?就中國而言,顯然已充分認識到了高儲蓄率的另一面就是內需不足,因此積極擴大內需;但或許還未注意到的,是高儲蓄率的另一面是巨大的貿易順差,而后者,除了歸功于高生產力之外,亦同樣要“歸因”于長期以來中國自身的許多透支行為(包括對環境生態及對弱勢者之照顧不足),就此而言,中國政府固然已經采取了各種的因應對策,但這些因應對策的思維邏輯應該有必要將其拉升到攸關“宏觀經濟大失衡”的戰略高度。當然,另一方面,美國也有很多需要進行巨大矯正的地方,矯正時不免感到痛苦,但無從回避。由于中美各自的矯正有相當部分與相互配合有關,因此,如何強化行之有效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機制”,必要時拉高其規格,以有利于進行雙方的對話與合作,看來,應是奧巴馬就任之后的首要課題之一。中美雙方兩只手的有效配合與合作,是根本解決包括雙方在內全球大失衡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