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2015新浪商品貨幣投資高峰論壇及最佳評選頒獎典禮于2016年01月16日在北京召開。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出席并演講。
溫彬表示,我們現在更多是需要關注匯率對每個產業的影響。中國的商品定價能力比較弱,在對外商務談判的時候,人民幣升值3%,合同就加價3%,人民幣貶值3%,合同也會減價3%。因此,總的原則是:人民幣改革有利于出口型行業,不利于進口型行業,因為進口型行業成本在增高;有利于我們在海外資產和海外收入占的比較高的行業,不利于美元負債比較高的企業。
以下為演講實錄:
主題演講:人民幣國際化與金融創新之路
演講嘉賓: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
很榮幸有機會參加新浪的高峰論壇。在座的很多大家都是業內的專家、學者,包括實務工作者,有來自企業的,也有銀行的,也有投資機構的,對這些問題相信也比較熟悉了。今天我就想給大家就人民幣匯率和人民幣國際化做一個簡單的交流。
今天講四個方面,因為過了元旦之后,中國整個金融市場的波動性比較大,大家對匯率的情況也非常關注,我想從人民幣匯改十年、人民幣匯率走勢、匯率風險及熱點問題討論談幾點。
第一,人民幣匯率十年回顧。
從2005年7月21號人民幣匯改開始到現在整整經過十年,也是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十年,整個人民幣匯率對中國整個實體經濟,包括整個金融部門、資產部門和整個中國對外都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以及我們中國經過十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的話語權也顯著的提升,包括去年12月宣布人民幣加入SDR,對全球經濟產生的影響和作用已經是與日俱增,所以看待中國問題也不僅僅是站在我們自己的角度,還要有全球的視野。
回顧過去十年,應該也是人民幣快速升值的十年。國際清算銀行公布的實際有效匯率,2005年的6月末到去年11月份的數據,人民幣實際的有效匯率大概是升值了57%,這個幅度充分反映出人民幣匯率水平的變化。
從結構來看,大家更多關注人民幣兌美元,畢竟美元是全球貨幣體系最重要的貨幣,貿易、結算、儲備。從人民幣總體升值的幅度結構中,人民幣兌美元最高的時候,最近一直是在貶值的走勢,從匯改的8.28起不到最高到6.04元,整個人民幣升值了將近33%、34%的水平。最近這一段從高峰掉下來8%,大概同比增長了26%。意味著人民幣雖然兌美元升值了26%,但是作為一籃子貨幣,我們對于歐元、日元其它貨幣升值的幅度遠遠超過我們兌美元的升值幅度,主要原因是整個美元處于大的升值周期,人民幣也被動相對其它貨幣是升值的。
每年升值的幅度也不太一樣,2005年開始,基本上人民幣每年保持年均5%的升值幅度,那時做預測也相對比較低,在2008年之前,商業銀行跟企業之間經常會有一些套利的工具,穩穩地升值,你去借美元負債,然后你做一個遠期的購匯,鎖定美元的風險,把人民幣存在國內的商業銀行還有人民幣的存款收益,會有無風險匯率和利率的收入,很多企業借了大量的美元負債,在實體經濟方面充分利用了人民幣升值,獲得了巨大的收益。
從2014年開始出現了貶值的趨勢,已經連續兩年貶值,今年開年貶值的壓力還是存在的。如果說從整個匯率水平的變化來看,大體上分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2005年到7月21日至2008年9月15日。2010年6月19日二次匯改。到去年8?11,又對人民幣中間價進行了調整和改革。人民幣在過去十年是整個單邊升值的過程,但是我們可以說在整個過程中是我們整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不斷在完善,同時金融市場包括外匯市場和衍生品市場不斷地在發展的過程。
一方面我們感受到人民幣對外是升值的,但是同時我們對內又感覺人民幣貶值還是存在的,前期通脹的壓力,使得我們整個人民幣的購買力在國內還是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在資產價格方面,包括像房地產的價格,在過去十年國內的房地產價格暴漲了5到10倍,體現出人民幣從購買力來說,對外是升值,對內由于通脹的壓力,資產價格上升的壓力,導致國內購買力是在下降。這樣使我們很多居民的消費結構也在發生變化。現在出境游每年都超過1億人次,在海外人均消費也是超過了很多其它國家的購買力。人民幣在升值,誰在貶值,我們就到對方的國家去旅游消費,獲得更多的福利。
這是人民幣的匯率水平,大家關注究竟人民幣的匯率多少是合適的,這是一個更主要的問題。2009年G20峰會之后專門就匯率的水平有一個基本的判斷,一個國家的貿易順差或者是國際收支占GDP的比重不能超過4%。以這個來衡量,中美之間的對比,2007年的時候,中國的貿易順差占GDP的比重高達接近10%,而美國的貿易逆差占的比重接近7%。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以4%為限,顯然美元價值是高估的,人民幣是低估的,才有了后續人民幣升值的過程。應該說2012年以后,人民幣對經常帳戶占GDP的比重已經下降了2%左右,盡管在今年可能由于我們進口貨物的萎縮,2015年的貿易順差近6000億美元,比2014年超過近一倍。我們的貿易順差是趨于合理水平,這只是體現在你在經常帳戶下的均衡水平。如果要考慮到資本項目的開放,人民幣匯率目前的水平是不是均衡合理,可能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去年大約這個時間我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人民幣匯率應該面臨系統性的評估,因為在去年的年初,也有市場分析認為人民幣可能會破6進5,6.1元左右已經很難了,不僅僅是由于我們勞動生產力近幾年提高,我們的投資回報率在下降,同時由于我們資本帳戶開放,企業和居民可能會有一個全球資產的配置需求。這個情況下,可能會人民幣流出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如果說6塊錢是一個拐點,究竟人民幣下一步匯率在貶值,貶值的幅度到底多大?更多還取決于很多內外環境的變化。如果說均衡匯率是大家關注的匯率水平,可以看我們在過去十年央行實際上推動更多的是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可能央行并不刻意追求人民幣一定是多少水平是合理的,更多是要把我們的匯率機制更加市場化,反映市場供求關系。通過市場定價是多少,它就是相對合理的。這個過程中,我們整個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實際上是圍繞著兩條主線展開。國內很多價格包括股市的價格,包括利率的價格和匯率的價格,基本上有一個中間價,然后上下有一個波動區間的管理方式,股價每天都有一個開盤價,還有漲跌停板,限制了每年的波動幅度。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實際上就是放松基準利率上下區間的過程,隨著去年我們對存款利率完全放開,實際上應該說利率流動已經是完全自由化,自由定價,但是我們仍然還有基準利率的管制。
對應著看匯率,過去十年匯率也是這樣,一方面我們有一個中間價,匯改初期的千分之三、千分之五到1%、2%目前的水平,一直對中間價是有干預的。8?11匯改核心就是要把中間價的形成更多要體現出我們市場供求的變化。為什么會出現這個變化?就是因為在2015年以后,由于人民幣中間價盯住了美元,當美元出現大的升值周期的時候,人民幣被動對其它貨幣大幅升值,對日元和歐元我們升值了將近18%,對俄羅斯盧布、巴西貨幣等等升值幅度就會更高,這種情況下人民幣面臨的貶值壓力肯定也是比較巨大的。因此,8?11我們匯改,把升值的壓力通過中間價的調整進行充分釋放。我們從去年12月推出了人民幣匯率以后,央行更多希望我們中間價不僅僅考慮人民幣跟美元交易的收盤價,還要更多考慮人民幣匯率一籃子匯率水平,實際上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就會更加制約,反映了綜合性制約,而不像過去僅僅是盯住美元。這可能是我們在進行匯改這方面,我的匯率水平要更多體現不同貿易伙伴的關系,而不是更多盯住在美元的貨幣上,這也是我們推出人民幣的匯率指數、中間價的形成上,更多去引導。
這是從匯改到最近匯率形成機制的變化,總體還是升值幅度,同時央行實際上也是要利用形成機制,更多讓匯率的決定是市場化,參考更多一籃子的匯率水平。
二,2016年匯率水平的預測。
最近認為人民幣貶值的是3%,最高達到15%,今后認為人民幣存在貶值的壓力。說3%也好,15%也好,僅僅是個預測。這個預測有很多不確定性,從根本上說還取決于外部其它國家的經濟走勢和貨幣政策變化,一取決于內部宏觀經濟是否企穩回升。從外部來說今年最大的一個不確定性是美聯儲加息的頻率和力度。上個月美聯儲加息之后美元的匯率指數是企穩有所回落的態勢。大家在分析比如今年日元的走勢、歐元的走勢,這是最近一兩個月兩三個月看可以,但是如果放在整個2016年來看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這個不確定性,比如從美元貨幣政策變化的方向來說,今年是美國大選年,以往美元匯率指數都是相對強勢的。這只是從歷史上看,不是決定于是否美元今年加息的概率。今年如果美聯儲加息是2到4次,更多可能是認為加2次。加2次是市場預期到,可能現在美元的匯率水平就反映了這樣的預期。如果美國下一步經濟復蘇、恢復,包括就業的進一步改善,同時房地產的銷售還會進一步回暖,可能美聯儲加息4次的概率就會上升。這樣的情況下,會進一步推高美元的匯率指數。如果說美元匯率指數持續在走強,不僅僅是對人民幣,其實對其它的貨幣產生影響都是存在的。
這是取決于整個外部經濟體的走勢。內部來說,大家更多關注中國的宏觀經濟基本面。2015年整個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大家認為我們處于通縮的趨勢。對于通縮,學術上和市場上的看法不一樣,通縮指物價全面負增長,怎么衡量?是CPI還是PPI?PPI連續47個月負增長,應屬不通縮了,但PPI負增長,應屬通縮了,但CPI去年是1.4%,理論上來講還是通脹。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整個今年的宏觀政策來說,一方面還是要加大需求穩增長的力度,更多還是要利用一些供給性的改革,中長期釋放增長活力。雙管齊下,如果中國經濟基本面在2016年保持一個宏觀的平穩,這樣會對人民幣的匯率也是有效支撐。
對匯率的水平來說,可能還是取決于未來兩方面的因素。如果匯率的變化,更細一點,企業實體業更關心匯率變化對我們的出口有多大影響。董老師的講稿里提到,我們的匯率升值對應的是我們出口量增速的放緩。理論上貨幣升值不利益出口,但實際上最近兩年我們出口放緩不僅僅是匯率的變化,更多既包括內部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比如我們勞動力的成本上升,我們環境的成本、土地的成本,整個我們企業的出口競爭力是下降的,匯率只是其中的一個要素,更多還是外部需求在放緩。
這樣導致我們的需求放緩,并不是匯率一個因素,換句話說,匯率貶值未必能拉動中國的出口。我們現在更多是需要關注匯率對每個產業的影響是多大。2005年匯改的時候,我們去做調研,大家說最關心的人民幣升值對勞動密集型產業會有影響,紡織業企業的收益率水平是3%—5%。十年人民幣已經升值了將近30%,再問紡織企業的收益率水平,還是3%—5%,,并沒有由于人民幣升值導致企業破產。
主要原因是我們的商品定價能力比較弱,在對外商務談判的時候,人民幣升值3%,你的合同就加價3%,人民幣貶值3%,合同也會減價3%。匯率變化并不會使我們的企業既承擔風險又承擔收益,可能匯率還是在行業方面有一些影響。當然細分行業,總的原則,人民幣改革有利于出口型行業,不利于進口型行業,因為進口型行業成本在增高。有利于我們在海外資產和海外收入占的比較高的行業,不利于美元負債比較高的企業。
對于具體的航空公司,它的很大成本都是負債美元購買飛機,人民幣貶值,對這些行業企業影響比較大。現在更重要的是匯率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研究的還是比較薄弱,以至于我們匯率的變化,究竟企業抗風險能力有多大還是值得研究,日本的研究遠遠超過我們國內的分析。
比如日本的央行內閣每年都會發布一個日元匯率指數對整個行業的影響。2015年日本內閣對于日元的匯率走勢,他們認為1日元兌99美元的時候,是整個企業的盈虧平衡點,比如對零售的行業、食品批發行業這些內貿行業,當日元兌美元貶值到110的時候,這些行業企業能不能保證一個盈虧平衡?這些顯然都是屬于低附加值的。看日本高附加值的企業,現在日元兌美元是117,如果日元升值了50日元,這些企業仍然可以保持盈虧平衡。日本很多企業細分到每個行業,高附加值對匯率的承受程度是不一樣的。而我們現在更多關注的是低附加值,如果只對低端考慮變化,其實不利于中國整個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的升級,我們還是要對行業分析更加細致一些。
實體反映的是資本市場,理論上講,過去我們的資本市場跟匯率沒有關系,因為我們的資本市場整體還是一個相對封閉的。隨著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我們現在有更多渠道,包括滬港通開通、QFII、QDII,匯率的變化已經對我們的資本市場產生了一些影響,特別是最近匯率貶值,資本市場也在下降,這是研究金融風險很大的方面。
很多人關心匯率對房地產的影響,會不會對整個中國經濟產生沖擊。理論上講一個國家匯率貶值的時候,你的資產收益率在下降,房地產應該是拋售的。但是這種情況從歷史的經驗來說,取決于一個前提,就是資本是不是外流。如果一個國家的資本外流,房地產一定是貶值的。如果說整個經濟體抗風險的能力比較強,資本沒有外流,利率的下降,可能有助于大家降低購房的成本,刺激新的購房,實際上2015年房地產市場是穩定的。如果一旦實現了資本外流的狀態,一定對我們的股市、匯市、房地產產生沖擊,這個系統性風險我們是要高度關注的。
第三,人民幣匯率風險規避。
人民幣貶到多少還取決于很多不確定性的變化,作為企業、金融機構,更多不是要算人民幣減多少,而是要研究怎么應對匯率風險,大宗商品、黃金、大有價格都是在變化的,不管是實體需求還是投機的,如何運用市場來做規避,這是我們首先應該考慮的。
人民幣升值的時候,不利的情況是大家都不愿意拿美元,出現了過去十年我們所有的企業都在資產的本地化,都是愿意持有人民幣的股票、人民幣的房地產,都愿意負債美元,整個美元貸款在2005年7月匯改前是1500億美元左右,去年8?11匯改之前超過9000億。8·11之后,10月份以后,美元貸款快速下降,已經回落到8000多億美元。
很多企業包括房地產企業在海外發行美元的債券,那個時候很多美元融資成本比較低,同時美元又貶值,認為收益還是相對不錯。但是隨著美元利率的提升,實際上債務本身的成本是在上升的,更重要的是匯率的風險,那個匯率的風險可能會加重企業的財務負擔,甚至導致企業的破產。
歷史上中國曾經有一個公元感光材料廠,從日本引進了彩色膠卷和相紙的生產線,當時借的是日元負債,那時日元匯率是1美元對260,到90年還款期,日元是升值的,日元升值到160,而這個企業完全收入和支出是錯配,負債是日元,而收入都是在國內消費的人民幣。而正好在還款期開始的時候,它的負債日元兌美元大幅升值,而人民幣兌美元大幅貶值,僅僅債務本金就增加了7億多元人民幣的債務負擔。
所以,對一個企業來說,匯率的風險遠遠超過利率的風險,因為整個匯率風險是可控的,而匯率風險,當出現劇烈波動的時候,這個企業就面臨著滅頂之災。不管企業還是個人、家庭也好,現在就面臨著一個資產負債表的重構,就像買房一樣也是分三大需求,一個是剛性需求會集中釋放。對企業來說也一樣,企業現在提前兌換人民幣,也是導致收支向下進行會風險的規避。
投資需求包括企業自己的美元負債,現在都在加速進行去美元負債。對于投機需求,當匯率出現趨勢性變化的時候,一定有這樣一個市場的需求存在。國內市場還相對封閉,我們現在在結匯、投資交易還是要堅持實時的原則,我們打掉國內利用貿易渠道或者其他虛假貿易套利的渠道,現在利率市場開放,包括岸市場的發展,渠道比較多。不管怎么說,確實現在面臨著新的變化,對企業和家庭來說是同理。
企業怎么規避?市場有哪些產品?這些產品都是非常成熟的,就是四大衍生品,遠期、期貨、期權、互換。十年國內市場也是不斷推出這樣的產品,中國銀行是最早試點辦理遠期結售匯業務,2005年開始,央行擴大外匯指定銀行遠期結售匯業務和開辦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中金所目前沒有期貨這樣的產品。在境外來說,從最早的芝加哥推出了人民幣期貨,人民幣期貨已經使用得非常頻繁,下一階段我們還是在衍生品的工具上應該盡快推出期貨的產品。雖然說遠期能夠滿足很多企業規避風險的需求,但是遠期做場外交易,要求的規模、資金量比較大。
目前期權使用率比較低,大家更多覺得在人民幣升值的時候,期權要支付期權費,在過去幾年,我們在期權的使用方面,整個支出相對還是比較少。現在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提高以后,不管是遠期、期權、未來的期貨,肯定是企業必備的。很多人說利用衍生品的目是什么?當面臨風險的時候我們是用一個確定性來代替不確定性。
現在人民幣如果貶值,通過遠期的方式,可以鎖定你的收益。至于三個月以后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至于升值還是貶值跟你沒關系,有利于當企業鎖定收入之后實際上鎖定了成本,成本就固定,鎖定收入之后就鎖定利潤,避免這個企業再去承受未來不確定性的匯率市場波動。同時,如果市場利率變化,明知市場是虧損的,也是鎖定了虧損,虧多少就知道。所以,利用衍生品未必能確保你盈利,這是一個基本的道理。
我過去做銀行貸款,也看到當時很多企業利用匯率的升值確實獲得很多收益,但是這畢竟不是你的主業,反而會給你的主業帶來巨大的風險。做實體經濟,更多要利用金融機構衍生品規避你的風險,做好主業,這才是真正的趨勢。未來我們的金融市場會越來越深化,企業應該越來越多利用衍生品規避我們面臨的匯率的風險。
最后,熱點問題討論。
1,匯率本身不是貨幣政策,美元匯率的變化、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會影響全球的走勢和變化。匯率的變化跟我們的貨幣政策還是高度相關,同時面臨著中國金融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
貨幣政策的影響,最近外匯儲備下降比較快,2014年6月39932億美元到2015年末33304億美元,一年半減少6628億美元。這個趨勢對我們整個央行的外匯儲備還是有很大的影響,而且下一個階段壓力比較大。
匯率的變化有兩個方面,過去央行外匯儲備高管理比較困難,要增值保值,要還匯于民。如果是這種方式,對整個貨幣的流動性還是產生影響,影響主要體現在貨幣的創造機制。過去十年我們基本上是雙順差,到央行結匯,央行釋放外匯占款。央行為了對沖流動性,提出了一個池子,我認為這個池子就是一個存款準備金率。通過存款準備金率提高,保持流動性的穩定。現在池子變化,由于外匯儲備減少,央行需要釋放流動性,今年應該每個季度有一個次降準的可能。所以,中國的流動性沒有問題,即便外匯儲備、外匯占款持續收縮,存款準備金率降到8%的常態,也沒有任何問題,流動性是沒有問題的。
現在關注的是利率的變化,因為我們要降低我們的企業融資成本,我們的基準利率要持續下降。無風險收益率,目前我們的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下降到2.75%,而美國國債收益率前期是2.3%,中美無風險收益率利差已經收窄到50個基點。今年美聯儲如果超預期超過4次升息,利差可能繼續收窄,制約我們進一步降息的空間,對我們的貨幣政策下一步帶來調整壓力。
2,我們仍然會堅持金融的改革開放,包括資本項目開放穩步推進。我們在資本市場主要是利用幾個渠道,QFII和QDII。另外是對個人的開放,前段時間熱議的QDII2,近期可能有所放緩,因為面對資本外流的壓力,當然整體的方向肯定是存在的,比如開放的時機和節奏也會鑒于當前的變化有所調整。總的趨勢是資本項目一定是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過程。近期我們也會看到央行進一步開放境外央行包括國際組織對我們銀行間市場投資主體的范圍和額度,有助于人民幣加入SDR以后,增加境外投資對人民幣債券的市場需求,增加債券市場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提高市場交易的定價程度,都會有很積極的作用。
3,美元升息周期開始、現在更多是人民幣貶值壓力。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走上歷史舞臺,人民幣在未來的貨幣中,跟美元之間如何保持平穩的態勢,實際上是下一階段更主要考慮的。在加入SDR的過程中,人民幣占的權重10.92%,略低于市場的測算和預期,主要是因為IMF把評估標準中金融的權重提高,金融和貿易權重各占50%,最終導致人民幣占權重10%左右,也是第三大貨幣。既然是開放的貨幣,過去一直是離岸和在岸有所偏差,但基本上是同步的。近期隨著8?11之后,做空的勢力更強,離岸已經對在岸的價格產生極大的影響,也是8?11的時候人民幣貶值,也是受到離岸貶值的影響。
究竟離岸能不能影響在岸的價格,現在做空的手段和方式也越來越多。最簡單的是貿易渠道。2013年4、5月份,2014年年初全是做多人民幣,會發現很多深圳一日游,循環地報關,進行套匯行為。在今年貿易渠道仍然是一個套利的渠道,12月份我們對香港的進口突然激增,進口付人民幣也好,付美元也好,是出去了,可以在香港離岸市場進行操作。貿易渠道是進行套利的途徑,商業銀行要對虛假貿易把關。再加上借貸,在香港市場總體交易規模還比較小,當然還有衍生品,通過杠桿方式會放大價格的波動。在一個開放的經濟體下,做空的方式也很多樣。
這種情況下,大家都看到了現象,這次做空的力量是存在的,央行或多或少的干預,包括一些中資大行在香港市場上回籠人民幣,通過借入人民幣,香港隔夜拆借利率一路飆升66.8%,提高了做空的成本。當然,這種做法也會影響人民幣國際化,香港是人民幣最重要的離岸市場,目前境外人民幣的存量接近2萬多億,香港市場占了1萬多億左右。最近幾個月人民幣在香港的存量在減少。人民幣國際化是希望更多人民幣在境外離岸市場進行交易,去投資、支付。如果貶值,這些資金就有可能通過這種渠道就回流,從境外回流到境內,人民幣國際化就會半途而廢。匯率的變化已經跟人民幣國際化和國家戰略高度相關,不僅是為了確保某幾個行業、某幾個領域出口的問題。
方式上,今年包括今后最大的問題就是防范金融系統性的風險。金融是什么?金融的核心就是信用。所以在金融里做的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都一定要有信用,包括國家、政府、企業和個人都要有信用。如果沒有信用,就沒有價值。所以,信用在金融領域起作用一定是用杠桿,個人去銀行貸款,企業融資都是要利用杠桿,杠桿有度,信用無價。杠桿有度,如果是影子銀行、地下銀行,包括互聯網理財,實際上監管有時很難控制,就導致金融風險。金融是干什么?就是管理風險的,而金融本身也會造成風險。
因此,系統性的風險防范對于中國當前來說尤其重要,中國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人民幣要是強勢人民幣還是弱勢人民幣,如果是弱勢人民幣,有利于實體出口。但是弱勢人民幣一定會重創我們的資產價格,包括我們的房地產價格,這樣整個國家的系統性風險就會出現。如果是保持強勢人民幣,人民幣在國際上有一定的話語權,我們在國際金融體系的話語權,都需要人民幣保持基本的穩定。這是毋庸置疑的,人民幣在目前、今后都是要保持一個相對穩定,這是有利于中國整個國家的戰略和實體經濟的發展。
同時,穩定并不意味著沒有波動性,我們現在搞得匯率市場化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滿足市場的供求,市場未來一定是開放,開放的經濟體下,匯率市場一定是首當其沖,匯率市場是一個窗口,因為這個國家的債市、股市、房地產市場最終都體現在匯市,而外國投資者進入到這個市場,首先都是通過匯率市場進去以后,最終會影響到你的資產價格波動。在中國改革開放的背景下,我們需要更多專業化的人才、市場的實操人才,能夠熟悉市場的運作,有效地防范系統性風險,避免由于匯率的變化影響中國的金融穩定和中國的改革開放。
主持人:溫彬老師講得非常好,主要圍繞著利率、匯率和企業三者的關系,給大家展開了一場非常精辟的分析。剛才董教授和溫老師從宏觀層面給大家分析了外匯市場,在座的還有很多行業內重量級的人物,有很多干貨和投資建議要跟大家分析。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顧國愛 SF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