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生
美國財政懸崖是指到2012年底前,如果美國聯邦立法機構不對有關法律作相應的調整,那么從2013年起,美國聯邦政府將不得不大幅度提高稅收收入、大幅度削減聯邦支出和縮小預算赤字規模——由此旨在短期內急速減少財政赤字的做法被稱為“財政懸崖”。
財政懸崖的背景
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測,如此大幅度、急速削減赤字的行為如果真的發生,就如同一匹高速奔跑的駿馬在一個懸崖前急停,會導致美國經濟從2013年起進入急速衰退期。看來我國的諺語“懸崖勒馬”對美國人來說,可能并不適用——這大概是因為美國的這個“財政懸崖”太陡峭、太深邃了。
導致美國財政懸崖形成的主要法律因素包括“布什減稅”方案的到期和按照美國國會通過的“2011預算控制法案”實施的預算支出削減措施。其中,“2011預算控制法案”實際上是一個兩黨妥協的法案,旨在解決有爭議的聯邦債務上限問題。而在支出項目方面,除了諸如社會保障支出,醫療保險支出,軍人薪酬與退休金支出以及退伍軍人福利支出等不受影響以外,聯邦政府用于國防支出、聯邦機構支出和聯邦政府各個部的開支都將被程度不同地削減。
從2012到2013財政年度,美國聯邦稅收收入預計會增加19.63%,而支出只下降0.25%。就其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而言,美國2012財政年度至2013財政年度預算收支的變化將導致其稅收收入在2013財政年度占GDP比重達18.4%,高于此前18%的平均水平,與此同時,盡管美國聯邦政府支出將被削減至占同期GDP的22.4%,但是這個指標仍高于21%的歷史平均水平。
美國政治體制成根本原因
從各種信息來源渠道看,迄今為止幾乎所有可能采取的規避財政懸崖問題的法律措施都離不開這兩條:或者延期奧巴馬政府2010年實施的“布什減稅”法案,或者調整美國“2011預算控制法”,或者同時采取兩條措施。但是,不管采取哪種手段,其結果都將是相同的,無論是減稅還是增加支出,都會導致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規模進一步擴大。更有甚者,在美國國會與政府之間的這種曠日持久的談判還進一步增加了美國未來稅收和支出政策的不確定性。
目前關于美國財政懸崖問題爭論當中提出的關于提高美國聯邦政府債務上限問題,就這個問題本身來說,并不是導致美國財政懸崖問題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美國聯邦政府財政部長蓋特納于今年11月首次提出的解決美國財政懸崖問題的正式方案時提出了這個問題,因此,關于提高美國聯邦政府債務上限問題也被作為解決美國財政懸崖的措施之一。
美國債務上限是指美國國會批準的一定時期內美國國債最大發行額。1917年之前,每次美國政府需要借款時,都要獲得國會授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提高美國國家機器的靈活度,聯邦立法機構決定授予政府一攬子關于借款的權限,條件為美國聯邦政府(不包括地方政府)的總借款量小于已有的數量限制。自1917年到現在,美國聯邦立法機構曾經100多次提高聯邦政府的債務上限,且較少被爭論,但這次“提限”則由于涉及到美國財政懸崖問題而受到廣泛關注。美國于2010年2月達成14.3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因為沒有就美國債務上限達成一致,2011年美國差點出現政府關門的情形。2011年8月該上限提高到14.7萬億美元,避免了政府關門的窘境。2011年9月和2012年1月該上限再次上調,目前為16.4萬億美元。
這里我特別感興趣的問題是:是什么原因導致美國出現了財政懸崖問題?從形式上看,是美國長期以來聯邦政府財政收入規模的擴張速度跟不上財政支出規模的擴張速度,在財政學說史上,也有從理論上分析類似的情況因而得出了“瓦格納定律”以及后來的“階梯效應”理論。但是,我認為,財政問題形式上是“財”的問題,或者說是經濟方面的問題,其實質則是“政”的問題——這也是財政理論不同于一般經濟理論的主要原因之所在,也是財政問題不同于一般經濟問題的原因之所在。
導致目前美國財政懸崖問題的核心政治原因就是美國的政治體制出了問題。
民主政治、特別是目前以美國為代表的代議政制的制度(特別是其中的直接民主的手段如公民投票)由于總統選舉機制導致了政黨及其代表與總統候選人必須以取悅選民作為政治籌碼以便取得競選勝利。
我們以目前美國兩黨就聯邦政府債務上限的爭論為例。實際上,就聯邦政府債務上限的爭論直接涉及兩黨短期與長期利益博弈。短期利益在于共和黨反對加稅,更偏向保護大財團富人利益,民主黨則反對削減開支,傾向加稅。長期利益在于2012總統大選。共和黨表面表明不希望美國違約,害怕招致民眾反感,從而裝著也跟著出謀劃策。但其提出的方案有一個原則,就是緩慢地、分階段地提高上限,解決這個問題。實行“拖”的策略,讓民眾無時無刻不活在債務上限的擔憂中,也活在對民主黨的埋怨中。再如,按照參議院共和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今年7月12日拋出一項所謂“備選計劃”,國會將通過立法授權奧巴馬政府在2012年年底前分三次要求國會提高債務上限,國會可以拒絕這一請求,但奧巴馬隨后可以動用總統否決權否決國會的決議。這實際上是給了奧巴馬無限制提高債務上限的權力。麥康奈爾這么做其目的首先是向選民證明,共和黨不愿看到政府債務違約,并為此做出了重大讓步;其次,迫使民主黨承擔提高債務上限的全部責任和后果,包括選民的不滿。 另一方面,民主黨希望立刻解決問題,完事之后希望民眾盡快把這事忘了,在2012年大選的時候最好不要想起。雖然美國歷史上每次討論債務上限調整的時候,總會遭到另一黨派的刁難,但這次基于大選,共和黨有意將事件稍微升級以擴大影響。
以上事實證明,正是美國的競選政治導致了美國財政懸崖的產生。
對中國的影響
就中國而言,美國的“財政懸崖”對中國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特別值得去研究,目前已經露出一些端倪,相信后續影響還會加大。美國采用量化寬松政策,名義上是提振經濟,實際上就是為了解決“財政懸崖”問題。
筆者認為,量化寬松政策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美國在公開市場上開始大規模地收購聯邦政府的債務,就是通過這種公開市場業務來擴大貨幣的投放量。而這將會使美元疲軟,美元作為世界的一個結算貨幣,這將使得包括我國中國在內的國家手中握有的美元縮水,后果不言而喻。
實際上,從我們國家的歷史來看,特別是解放戰爭和國共內戰后期,還是從其它國家的歷史情況看,財政危機的解決出路往往是金融。比如說在上世紀40年代末期,國民政府發行的各種金元券,還有二戰以后,大量貨幣貶值。不管是政府是有意還是無意,這是重振財務的過程。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遭遇了滯脹的危機,日本重振經濟的結果也是導致了日元幣值大幅度波動,這種重振財務的方法也許是美國連邦政府為解決“財政懸崖”問題而選擇的新的切入點。
基于上述,筆者認為,美國“財政懸崖”問題拖累的不僅是美國經濟,而且拖累了全球,特別是拖累了在全球化前提下,如中國、日本這樣的大經濟體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