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華財訊]意大利債券收益率達14年最高,股市大跌2.5%至27月最低,在歐元區達成希臘二次援助計劃之后,金融市場已經把下一個攻擊目標對準意大利。
綜合媒體8月3日報道,金融市場2日繼續給意大利施壓,將這個歐洲第二大債務國進一步拖向歐元區危險區域,意大利和歐洲各國不得不就此展開緊急協商。
意大利和西班牙債券收益率創下14年新高,其中意大利5年期債券收益率升至與西班牙同等的水平,意味著意大利正在取代西班牙,成為投資者擔心的焦點。
意大利股票指數大跌2.5%至27個月最低水平,大量持有意大利債券的銀行股成為市場拖累。由于擔心經濟增長放緩將使債務危機的解決變得更加艱難,歐洲股市2日創下9個月新低。
分析人士表示,市場現在擔心全球將再次進入衰退,而歐元區外圍市場將成為損失最嚴重的區域。
意大利經濟部長特雷蒙蒂(Giulio Tremonti)主持了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Committee)會議,該委員會由政府、意大利央行、市場監管機構Consob和保險管理局ISVAP的代表組成。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也將在一天打破沉默,在議會發表講話。
在會后的聲明中,該委員會表示,意大利金融系統依然穩定,這得益于最近增強意大利銀行資本基礎和流動性儲備的措施,但是該委員會將繼續監控形勢發展。
在西班牙債券與基準德國債券風險溢價升至4.0%以上,達到歐元歷史最高水平之后,該國首相薩帕特羅(Jose Luis Rodriguez Zapatero)推遲了假期,以監控經濟形勢。
歐元集團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表示,他3日將與特雷蒙蒂在盧森堡舉行會晤,因為7月21日達成的希臘二次援助計劃顯然并沒能讓歐元區得到喘息。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表示,主管貨幣事務的雷恩(Olli Rehn),目前正在芬蘭休假,3日也將與特雷蒙蒂通話。
西班牙經濟部表示,他們正在就目前的市場形勢,與歐洲各國政府,尤其是德國、意大利和法國,保持聯系。
薩帕特羅7月25日當周呼吁在11月20日提前舉行大選。保守派反對黨人民黨(Popular Party)在民調中領先他所在的社會黨(Socialists)14個百分點,但是如果差距縮小,朝著不可預知結果發展,將使投資者感到恐慌。
歐洲其它地區的主要決策者,在7月份達成希臘二次援助協議之后,目前正在暑假之中。該協議原本預計可以在9月之前使市場保持平靜。
各國際組織也給予了意大利和西班牙口頭支持。
歐盟委員會表示,羅馬和馬德里應該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持經濟在正常軌道,“我們相信他們有這樣的能力。”
經合組織(OECD)秘書長葛利亞(Angel Gurria)在雅典接受采訪時表示,意大利的公共財政在控制之中,并且做出了削減赤字的正確決定。因此該國不需要外國資金來彌補赤字,意大利國內存款率較高,因此不存在問題。
意大利成為市場攻擊目標,部分原因是該國占GDP 120%的債務水平,在歐元區僅次于希臘的160%。
但是羅馬中右翼聯合政府的政治不穩定,也提升了市場擔憂。總理貝盧斯科尼正受到逃稅和與未成年人發生性關系的指控,而特雷蒙蒂因使用助手的公寓而遭受腐敗調查。
將在11月接任歐央行行長,現任意大利央行行長的德拉吉(Mario Draghi,)一周內與意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Giorgio Napolitano)舉行了第二次會晤,足以說明當前金融形勢的嚴重性。
面臨市場動蕩,意大利市場監管機構Consob要求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提供關于最近大幅減赤意大利債券的相關信息。
德意志銀行二季度的數據顯示,意大利主權債的凈持有量已經從2010年底的80億歐元減少至7月初的9.97億歐元。
歐元區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經被迫向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提供援助。而小國塞浦路斯由于其銀行對希臘債務的風險敞口,加上7月份一次爆炸毀壞了該國唯一的發電站,對經濟造成嚴重沖擊,很可能成為下一個申請援助的國家。
有媒體7月25日報道稱,意大利正考慮“退出”下輪希臘援助融資或使用該補償機制。布魯塞爾試圖反駁意大利可能不會參與希臘下次援助的消息,因此它自己的貸款成本現在已經遠遠超過3.5%。
歐盟委員會發言人休斯(Chantal Hughes)在新聞通氣會上表示:“所有歐元區成員國都將參與希臘下一輪援助。不過,如果某個國家在下輪援助融資時面臨的貸款成本高于提供給希臘的貸款利率,我們有一個機制,可以確保他們得到補償。”
經合組織表示,歐元區最新的希臘援助計劃只能略微減少該國的債務負擔,希臘債務水平達到更加可持續的水平還需要數十年時間。
但是該組織表示,所達成的額外官方金融支持,以及延長公共貸款和私營部門債券到期日的協議,將為希臘實施根本性財政和結構改革贏得時間。
許多經濟學家表示,僅有歐盟協議是不夠的,希臘需要進行痛苦的重組,將該國債務占GDP之比減半至80%,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陳紹國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