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報》記者 華強
人民幣或將面臨新一輪快速升值。當通脹壓力逐漸加劇之際,人民幣匯率也在悄然生變。
今年2、3月相對平緩的人民幣升值趨勢,在進入4月以后,忽然變得陡峭起來。截至4月20日,在4月的12個交易日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中間價,有9個交易日下跌,并且每一次下跌都創出人民幣升值新高。
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幅度已達1.41%。而在去年,全年升值幅度只有3%。在人民幣升值加速的背后,實際上隱射出來的是匯率政策的思路變化。
4月16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專欄)在博鰲論壇期間表示,使用匯率工具抗通脹;而在此前一天的2011年經貿形勢報告會上,央行副行長胡曉煉(專欄)也直言,將增強匯率彈性,減緩輸入型通脹壓力。而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夏斌(微博 專欄)在其微博上更是表示,在目前的情況下,就業、國內經濟發展也不均衡的情況下,升值過快,不利于中國經濟和社會穩定。但從長期來看,逐步的升值是必須的。在具體操作上,匯率浮動區間要擴大,不排除一次性升值的情況。
增強匯率彈性的潛臺詞,其實就是人民幣升值會加速。對此,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余永定(專欄)在接受《投資者報》采訪時認為,在人民幣升值的問題上,或者是現在承受升值帶來的短期劇痛,或者是未來接受巨額外匯儲備買不到什么東西的慘痛現實。“只能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易平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也認為,2011年升值幅度肯定超過去年,他判斷,“今年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幅度將超過6%。”
并非特別提款權的誘惑
匯率是經濟問題。對中國而言,它更像是政治問題。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受到特別矚目的時候,與之相關的匯率問題就政治化了。
美國施壓人民幣升值的喧囂之聲不絕于耳。最近一次,在3月31日南京國際貨幣體系高端研討會上,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以支持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為籌碼,施壓人民幣升值。
加入SDR,對中國而言其實沒有誘惑力。針對美國財長的言論,周小川當天就回應,中國對此并不著急,是有耐心的。“如果大家都歡迎,早一點進去我們也歡迎。”他說。
SDR是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設的一種儲備資產和記賬單位,采用一籃子貨幣的定值方法,目前這一籃子貨幣包括美元、日元、歐元和英鎊。
專門研究中長期匯率問題的國際金融研究室助理研究員黃薇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認為,SDR是一種投資資產,關鍵在于流通、兌換,至于匯率浮動并不是最關鍵的。她不認為近期人民幣升值加速與SDR有實質性關聯。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則表示,人民幣何時進入SDR應由中國的國情來決定,中國不需要為了加入SDR而改變國內改革的進程。
記者也注意到,最近官方“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表態沒有發生絲毫變化。
按照IMF規定,SDR貨幣籃審查每五年一次,而下一次貨幣籃審查要到2015年進行。在眾多專家看來,人民幣近期升值加快,可以說與人民幣納入SDR并無關系。
巨額順差奠定升值基礎
“國際收支變化始終是決定人民幣匯率調整的基本因素。”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博士后陸前進告訴記者。
在陸看來,人民幣匯率的調整將更多地反映市場供求的變動,而國際收支變化是決定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的重要因素,它反映了外匯市場供給變化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如果國際收支盈余,外匯市場外幣供給將增加,外幣將貶值,人民幣將升值。”
今年一季度,外貿數據破天荒地出現10.2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這在最近7年中還是第一次出現季度逆差。全年的外貿形勢如何,則是判斷人民幣匯率走勢重要的風向標。
“盡管個別月份出現逆差,但全年來看肯定還是順差。”商務部一位官員告訴記者。
黃易平認為,從全年來看貿易平衡應該仍然會保持巨大的順差,這也是目前出現逆差以后,人民幣升值步伐并沒減緩的原因,因為中國的國際收支總體巨額順差的根本格局沒有改變。
事實上,中國至少在八年前就開始關注再平衡。“十一五”規劃中,就有到2010年基本實現國際貿易平衡的提法,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也成為外管局年年必提的首要工作目標。但時至今日,經常項目、資本項目的較大雙順差并沒有緩解。2006年~2010年,我國國際收支總順差每年均達4248億美元,其中,經常項目順差年均3307億美元。
余永定表示,“十二五”期間雙順差的局面也不可能根本扭轉。
美元低迷此消彼長
當前,人民幣升值呈現加速趨勢的外部因素,無疑還是美元的疲軟。
今年以來,美元指數已從年初的78.95下跌到目前(4月19日數據)的75.06,跌幅4.9%,在4月14日更是創下近15個月以來的新低:74.68。
國內一家大型銀行的外匯交易員告訴記者,現在外匯市場上美元越來越不具吸引力。財政問題,再加上對美聯儲的定量寬松政策,無疑讓美元短期內難以翻身。
余永定認為,2010年底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超過了14萬億美元,距離美國國會規定的債務上限14.3萬億美元已經不遠,這在理論上將會導致聯邦政府的關閉。美國政府面臨“關閉”的風險事件成為近期美元急速下跌的一大重要因素。
另外,美元弱勢的另一重大推手——美聯儲的定量寬松,現在也看不到有收斂的跡象。4月13日發布的最新一期美聯儲褐皮書顯示,美聯儲將維持當前的寬松貨幣政策立場。而這份報告將用在美聯儲于4月26~27日召開的利率政策會議上。這意味著,在本月例行的議息會議上,寬松基調仍將延續。
余永定認為,從長期來看,美元貶值的趨勢明白無誤。在美元下行趨勢之下,人民幣“被升值”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陸前進解釋稱,人民幣除了對美元這個主導匯率以外,還有人民幣對歐元、日元和英鎊等匯率,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并不意味著人民幣對歐元、日元和英鎊等貨幣升值。從目前情況來看,盡管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但美元指數的貶值幅度要大于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幅度,從而導致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不升反降。
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3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為117.69,環比下跌2.56%;同期,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為112.42,環比下跌0.71%。
通脹壓力推動升值加速
進入4月以后,人民幣升值幅度明顯加快。
2月,人民幣對美元升值0.21%;3月,升值幅度0.29%;而4月,僅前20天的升值幅度就達0.41%。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與3月CPI數據攀高到5.4%并且創32個月來新高存在一定的關聯。
從央行官員的一系列表態來看,匯率政策在向放寬浮動幅度的方向演化。
4月15日,在2011年經貿形勢報告會上胡曉煉表示,要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匯率彈性,減緩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這是央行重要官員首次明確提出,運用匯率手段來應對通脹問題。
4月16日,博鰲論壇期間,周小川也證實,在抗通脹上,“匯率實際上已經在使用,人民幣也有升值。”
在央行看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物價水平最為主要的國際因素;同時,央行覺得實現CPI全年4%左右的控制目標面臨較大挑戰。
數據顯示,國際市場能源、原材料、金屬礦價格今年一季度分別比去年末上漲18.8%、13.6%和5.2%。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際大宗商品期貨價格指數已超過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此前,國際投行摩根大通一直堅持認為,包括石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人民幣升值將是中國央行管理2011年國際輸入型通脹壓力的重要工具。現在看來,此言成真。
全年升幅5%
既然央行明確表明要使用匯率手段來對抗通脹,那今年人民幣升值幅度到底有多大呢?在此問題上,專家學者、市場各方看法迥異。
激進者如余永定認為,中國調整匯率過于緩慢所帶來的經濟與福利成本都實在是太高了,并且還會繼續不斷升高。允許人民幣自由浮動、同時保留必要時進行干預權利的時機可能提早到來。他傾向于,央行應盡量減少對外匯市場的干預。
不過,此種情形在2011年恐難實現。央行貨幣政策二司司長李波日前公開表示,若央行不購買外匯,人民幣將會大幅升值,這是不可能接受的。
當然,今年人民幣升值幅度超過去年的3%是毫無疑問的。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專欄)表示,由于中國今年的輸入型通脹壓力大于去年,預計人民幣升值幅度也將大于去年。
在受訪的專家看來,5%的升值幅度是可以接受的,不會對實體經濟、尤其是出口企業帶來致命破壞力。2005年匯改以來,2007年升值6.41%相對是一個較大的幅度,但當年經常項目順差依然擴大,由上年的2533億美元增加到3718億美元。
相比之下,海外市場對人民幣升值預期幅度并沒有這么高。4月19日,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合約(NDF)一年期美元兌人民幣報6.3900/6.3870,顯示升值預期僅為2.3%。
對此,黃易平解釋稱,NDF其實是被動指標,大多數屬于投資者對既往影響的順延,是一種“適應性預期”;而經濟學家、投行機構的判斷,更多是“領先性預期”,會更多地考慮未來的可能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