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周四(10月21日)公布數據顯示,中國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9.6%,略低于市場預期,但9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再創新高凸顯通脹壓力,有分析師指出,加強對通脹預期的管理或將成為下一階段的政策重心。
盡管工業和投資增速仍處在下降通道,但中國經濟軟著陸的趨勢已基本成立。而中國央行在數據公布前的突然升息可能也說明,經濟增長已不是最關鍵癥結,提前壓住通脹苗頭更為重要。
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9月CPI繼續刷新2008年10月(當時漲幅為4.0%)以來的新高至3.6%,與市場預期一致。分析人士的最新觀點認為,年內之頂仍未到達,10月或仍見新高。數據顯示,1-9月CPI同比上漲2.9%。
統計局公布,中國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9.6%,略低于接受媒體調查的預期中值9.7%;1-9月GDP則同比增長10.6%。
統計局還公布,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5.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8.3%。
另外,9月PPI同比上漲4.3%,高于預估的上升4.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8.8%。當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3%。
今年上半年,市場普遍預期一直將CPI的年內高點維持在6-7月份,因翹尾因素影響。但二季度以后,隨著新漲價因素的增多,CPI的高點預期不斷后移,現在已經移至10月,甚至11月。
而全球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的預期,使得流動性寬松將成為明年推高中國通脹的主要外因。而國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資源價格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亦相繼展開,與食品價格、天氣因素等疊加,都將成為加劇通脹的潛在因素。
無論未來貨幣政策走向如何,必須承認的一點是,通脹問題遠未見頂,未來壓力有增無減。
中國央行周二晚間意外宣布上調一年期存款貸款基準利率25個基點,令國內外市場一片嘩然,這也顯示政府加強對通脹預期的管理將成為未來的政策重心。
有業內人士預計,如果經濟增長維持現有的較好局面且通脹加劇,不排除今年末明年初仍可能加息一次,十七屆五中全會以后,宏觀政策轉向以結構調整為主基調,貨幣政策明年將轉向中性。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