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評論員 葉檀
最近的一系列經濟爭端圍繞匯率展開。匯率,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焦點問題。
美國希望人民幣匯率上升,根據歐美各經濟機構的研究,升值幅度大約在7%到20%之間。自6月9日人民幣匯率恢復浮動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大約升值了1.5%;自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23%。
圍繞匯率是美國的經濟布局。美元低匯率有雙重目標:第一,實現奧巴馬的出口戰略;第二,順便減少美國的實際負債。
據9月16日美國白宮發布的經濟報告稱,總統奧巴馬推動的貿易5年出口倍增計劃進展良好,今年上半年出口量同比上漲18%。奧巴馬年初的計劃是5年內出口增加一倍,增加200萬個就業崗位。為達成該計劃,美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金融、商業、貿易法律保障舉措,放松低端技術的出口管制,而壓迫人民幣匯率上升正是大計劃中的重要環節。
什么時候美國計劃初步達成?按照美國國務院商業事務特別代表哈里頓的說法,是幫助美國中小企業樹立全球化的理念,讓美國中小企業尤其是占出口總額三分之一的服務業擁有全球理念,占據全球市場。
制造業布局初步的同時,美國國內的大企業則占據全球創新經濟的制高點,地球人揮舞著貨幣搶購蘋果機,是美國最樂于看到的景象。但這只是技術上的小突破,美國經濟需要類似于上世紀80年代IT行業的大突破,在新能源領域引導全球經濟的走向。而在這一方面,尚未看到美國有更多建樹,技術水平與德國、日本相當,沒有突出優勢。
因此,從長遠來看,美國需要人民幣實現徹底的國際化。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中國經濟的體量還會有成倍增長,美國新技術羽翼已豐,能夠從金融、能源等各個方面狙擊中國經濟,坐穩新時代 “羅馬帝國”的寶座。
從戰略上說,人民幣不可能大幅升值。如果人民幣像日元一樣,繼續大幅升值(自2008年8月初至2010年9月中旬,日元對美元、歐元分別升值了24%、33%,分別創下15年和9年來的高點),中國的產業升級無法完成,用陰謀論的邏輯,此時美國逼垮中國對美國經濟不利,美國失去了最重要的出口潛力市場,而中國資本項目沒有開放,收獲不到多少羊毛。
這是美國對于中國匯率政策忽軟忽硬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在經濟、軍事方面保持高壓態勢,另一方面保留談判的空間。9月16日,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就人民幣匯率舉行聽證會。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在國會作證時,指出人民幣升值速度過于緩慢,升值幅度十分有限,但他同時坦言,中國市場對美國經濟復蘇至關重要。人民幣升值不會抹掉美國全球貿易赤字以及中美貿易逆差,懲罰性的立法或給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簽可能會加劇貿易緊張,并使增加商業機會的努力變得復雜。
人民幣兌美元不可能大幅上升,而是在反復的博弈中緩慢上升,其幅度小于歐元與日元的升值幅度。2009年歐元兌美元升值超20%,澳元、新西蘭元、加元兌美元的升值幅度更是達到40%~50%,而日元也在20%以上,人民幣從2005年匯改以來達到了條件,但2008年以來并未與歐元、日元同步升值。對日元匯率的行政干預被美國寬容,原因正在于此。
9月19日,筆者參加中歐商學院舉辦的2010年中歐私人投資高峰論壇,劉軍洛先生提出,美國走上減債之路而中國走上負債之路。
貨幣戰爭中,經濟弱勢國家的最可怕之處是高負債率,因為無處可以轉嫁成本,最終引發的是國內惡性通脹。最新的報道指出,在過去3年里,美國的家庭儲蓄率已經翻了3倍,今年6月是6.4%,也許會上升到1985年前的9%。從債券泡沫到儲蓄率提升,說明美國人在金融去杠桿化過程中看多美元,而我國在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壓力下,進口超過出口、政府隱性負債大增、外匯儲備進行國際化配置,都是被逼出來的補救措施。此時惟一的辦法是提高生產效率與進行實物資產配置,當然,性價比不佳的房地產不在此列。
從中國經濟結構轉型而言,人民幣將穩定地小幅上升,而未來隨著人民幣資本項目徹底放開,則有大幅下跌之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