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表明,數年之內美元會出現較大幅度貶值。在這個局面到來之前,未雨綢繆,策劃應對,應成為商品與投資市場人士一項重要工作。
⊙陳克新
美元貶值不可避免
近一年來,雖然因為歐元區債務危機影響,避險需求導致美元指數上升,但從中、長期來看,美元大幅貶值將難以避免。
美國社會各層面負債累累。據有關資料,目前美國累積債務已經達到了13萬億美元,逼近其GDP的90%。美國實際上已經在技術上破產,或者是接近破產。還有數據顯示,美國聯邦赤字未來10年還將增加7到9萬億美元,美國國債將在2019年增加到19到23萬億美元。美國前審計長預計,1998—2008年美國聯邦債務,加上未入賬的未來負債(養老金),其總債務達到63萬億美元。
到目前為止,美國和歐盟的GDP相差不多,但美國國債比歐盟高出萬億美元。況且,歐盟國家老百姓負債不多,而美國老百姓卻是負債累累。美國地方政府也欠下了大量債務。包括加州在內的5個州政府財務狀況,比最近出問題的歐盟5國還要危險。如此之多的美國債務,奠定了其貨幣大幅貶值的經濟基礎。
美元儲備(儲蓄)財富被“空洞化”。解決債務危機的正常途徑,一般是借貸者增收節支,實現財政盈余。這等于提前消耗掉的各類商品(貿易逆差),通過同等價值的商品歸還(貿易順差)得到補充,時間上保證了物質財富平衡。在這種情況下,美元價值符號背后所代表的物質財富依然存在,美元不會貶值。
而現在的情況是,美國各個層面的債務窟窿,已經不能通過正常的收支結余來填平。按照美國目前龐大的財政缺口,需要其財政調整幅度達到美國GDP的14%,這就意味著美國目前的所有稅率:包括個人所得稅率、企業所得稅率、聯邦稅率以及《聯邦保險貢獻法案》項下的稅率都要翻番,這顯然不行。
那么節省開支也難以做到。因為美國“嬰兒潮”一代出生的人口(7800萬)陸續進入退休,需要大量支付退休福利的高峰時期,相關財政支出必須增加,不能減少。
這樣一來,美國政府償還債務的唯一出路,只能大量印刷鈔票,或者是將其作為還債的最重要手段。受其影響,世界各國的美元儲備(儲蓄),不可避免地會被“稀釋”,美元價值符號背后所代表的物質財富,勢必“空洞化”。其表現形式當然是美元的貶值。
繼續濫發鈔票使得貶值壓力不斷增強。一方面,美國政府已經不能通過增收節支等正常方式償還債務,彌補赤字,導致貨幣符號被嚴重“空洞化”。不僅如此,鑒于美國目前銷售疲軟,失業率居高不下,為了避免經濟二次探底,以及獲得更多的中期選舉支持,美國政府還要實施新的經濟刺激方案。其中一項重要措施就是繼續濫印鈔票。
最近,伯南克表示,美聯儲“將盡一切可能”確保美國經濟持續復蘇。如果經濟前景顯著惡化,美聯儲將不惜通過“非常規”的貨幣寬松政策向經濟提供進一步支持。為此,美聯儲前不久宣布將到期的M BS(按揭抵押證券)所得資金重新投入債券市場,等于重啟了量化寬松政策,或者說,是再次按下了印鈔機按鈕。源源不到地濫印鈔票,將使得今后美元貶值壓力有增無減。
累積美元涌入市場。金融危機前后,美國除了高額舉債外,還印刷了大量鈔票,以此來平衡貿易逆差和財政赤字。據有關資料,美國這兩年,(07年6月到09年5月份)總共印了114%鈔票,貨幣增長率如此之高(114%),但同期流通美元的增長率只有9%,在國際上屬于一個較低的水平。
必須注意的是,各國外匯儲備(儲蓄)不可能永遠不用,一直增加下去。比如,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增長動力主要轉向國內需求,進口大量增加,出口相應減少,就需要動用美元儲備平衡對外貿易,進而使得前期積累的美元儲備逐步進入市場流通。大量美元進入市場以后,流通美元驟然增多,缺乏相應的購買對象,沒有相應的物質財富保障,當然要觸發美元大幅貶值閥門。
美國政府并不懼怕美元貶值。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美元大幅貶值,將會引發今后通貨膨脹危機,對于美國利益也有一定傷害,但卻是利大于弊。這不僅因為美元至今還是世界最主要的儲備貨幣,一段時間內還沒有其他可以取代美元的貨幣,還因為濫印美元引發的任何通脹的風險,從來都是由全世界買單。誰擁有的美元最多,誰的買單費用就越高。所以,美國政府并不懼怕美元大幅貶值。相反,為了增加出口,增加就業,以及實現其他方面的戰略利益,美國政府還將積極推動美元大幅貶值。
受到上述一些因素的影響,可以預計,今后美元大幅貶值的局面難以避免,而且這一局面的到來時間不會等待太久。
美元貶值的另類形態
一般來說,美元貶值有兩種形態。一種是名義形態,即與一籃子主要貨幣進行比較的美元指數,或者說是名義匯率。另一種是實際形態,即美元的實際購買能力。比如單位美元在國際市場上所能購買黃金、石油、礦石等商品的實際數量。
進入本世紀以來,雖然美元的名義匯率也在貶值,但卻遠遠低于實際購買力的貶值速度。尤其是今年以來,歐元區債務危機發酵,美元指數還有上升。盡管如此,美元的實際購買力并沒有相應增加,比如同樣數量的美元,目前在國際市場上所能買到的黃金數量、鐵礦石數量、煤炭數量、小麥數量、玉米數量等,都比去年同期有了很多減少。比較本世紀初,更是減少了5成以上。
據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測算,今年上半年,中國10種大宗商品進口平均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50%左右,也就意味著,中國所擁有的美元,對于上述大宗商品的實際購買力,只相當于去年同期的一半,其實際貶值幅度遠遠超出美元指數所表明的幅度。
因此,今后一段時期內,美元貶值將更多地以另類形態表現出來,即以對黃金、石油、有色金屬等商品的實際購買數量下降的形態,而非美元指數形態表現出來,或者說后一種形態的貶值力度遠大于前一種形態。同樣以商品為例,5年以后,單位美元所能夠購買的黃金、石油、橡膠、銅、稀土金屬等,很可能只有現在數量的三分之二,甚至更少。
美元的另類貶值形態應當格外引起我們高度關注,不可以因為名義賬面金額的增加沾沾自喜,而看不到包括美元在內的各國貨幣競相貶值,實際購買力一致下降,對我國物質財富所形成的重大威脅。
美元貶值對中國商品市場運行秩序有重大影響
美元大幅貶值的直接結果,首先是導致中國美元外匯儲備資產相應縮水。雖然有時候以名義匯率計算的美元金額數量并沒有減少,甚至還有增加。其次,更嚴重后果還在于刺激國際市場黃金和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增強國內商品市場運行調控難度。
今后數年之內,在美元實際購買力大幅貶值的推動之下,結合緊平衡的供求關系,全球各個市場行為主體:消費企業、生產廠家、貿易商、投資機構,乃至國家主權基金等,紛紛作出“利多反應”,推波助瀾,勢必會將黃金和大宗商品價格推向極致。預計今后數年之內,國際市場黃金價格有可能見到2000美元/盎司,石油價格逼近200美元/桶,鐵礦石價格達到200美元/噸等。其他如有色金屬、橡膠、谷物、大豆價格也會見到或超過前期歷史高點。
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強勁飆升,將產生強大的輸入性成本推力,并且引發連鎖反應,增大國內下游商品,尤其是食品類商品和資源類商品價格控制難度。比如,隨著鐵礦石價格上漲,勢必增加鋼材和耗用鋼材終端消費品,住宅、轎車、家用電器等商品成本及其漲價沖動。同樣,石油、煤炭、天然氣等能源產品價格的上漲,將增加化肥、農藥、燃油、電力的生產成本和漲價沖動,進而逐步向谷物、大豆、棉花、飼料、禽蛋奶肉、食糖、蔬菜和服務、交通等幾乎所有生活物資價格傳導,增強有關部門的調控難度。
尤其是伴隨嚴重自然災害、病蟲害,食品類農產品供應關系將會逆轉。如果缺乏相應的應對方案,搞得不好,極有可能攪亂商品市場運行秩序,出現失控局面。對此,更加不可掉以輕心。
中國投資界如何應對美元大幅貶值
鑒于今后美元大幅貶值的長期趨勢,為了將其沖擊減少到最低限度,維護中國商品市場運行正常秩序,有關方面需要未雨綢繆,及早應對。
1.外匯儲備的適度實物化。外匯儲備(包括外國債券,下同)應當是過去勞動所創造財富的一種積累,F階段中國外匯儲備的最大風險是存在形式單一,幾乎完全是以“紙張”,甚至是以“電子”(貨幣)形式存在,黃金等實物形態所占比重太低。面對一定會出現的美元大幅貶值,尤其是另類貶值形態,這種形式的外匯儲備幾乎沒有抵御能力。因此,必須進行外匯儲備的適度實物化,即將一定比例的貨幣、債券等“紙張”形式,“電子”形式,轉換成為貴金屬、有色金屬、石油、礦石等實物形式。這樣做不僅可以抵御嚴重通貨膨脹風險,還能夠在市場上低吸高拋,賺取價差,并借此增強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中國影響力。
2.逐步減少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這要成為我們調整經濟結構和分配結構的重要內容之一。實際上,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不是越多越好,達到一個限度后就會走向反面,成為受制于人的“軟肋”。按照現有外匯儲備規模和實際需要,數年之內,中國的外匯儲備(包括債券,下同)不僅不應增加,還要減少。減少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實質上是在對外貿易中,較大幅度地增加進口和放緩出口。
為此需要在國內收入分配政策上進行相應的預先調整。比如實施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更大力度的建立和完善社會福利和保障制度,增加更多醫療、教育、環保等方面的民生項目投入,加快城市化進程,努力推動國內消費市場更快、更大幅度的擴展,為中國出口產能轉移提供廣闊空間。
3.建立龐大的商業儲備和戰略儲備。逐步減少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的同時,要建立龐大的大宗商品戰略儲備和商業,包括國家和企業兩個層面。為此,要求利用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相對低位的有利時機,鼓勵有關部門和企業“超量進口”。國家予以外匯資金和優惠關稅的支持,還要鼓勵民間資本的積極參與。這樣做雖然需要一定的儲備費用,也要承擔一定的價格風險,但卻可以“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解除中國經濟平穩發展的“瓶頸”約束,為今后激烈的資源競爭和大宗商品飆升,早做準備。算大賬是劃得來的。
4.積極進行境外投資并購。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千方百計獲取境外資源商品,如鐵礦石、煤炭、石油等產品權益;二是有些國內產能過剩的加工業,也要到境外投資辦廠,比如鋼鐵行業。根據測算,因為超大規模的城市化人口和超大規模的基本建設建設,今后10年內,中國粗鋼消費達到9億噸,甚至逼近10億噸關口。如此巨大的粗鋼需求,沒有必要全在國內生產。在這個問題上,要舍得花錢。即使現在買得貴了一些,但數年之后,回過頭來看,還是很劃算的。無論如何,購買資源產能和資產,比較單純儲存紙幣和購買債券(國家主權白條),要安全得多。為了減少企業并購阻力,一段時期內,中國鋼鐵企業走出去的主要方向應當以發展中國家為突破口。
值得注意的是,今后人民幣的逐步升值,以及趨向國際化,將會為我們境外企業并購提供很大便利。
(作者單位: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