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傅蘇穎
自6月19日央行宣布匯改以后,人民幣匯率在即期市場上的表現無不體現了管理層“加強人民幣匯率彈性”的政策目標。人民幣此次重啟匯改更注重匯率的雙向波動,更尊重市場定價。
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
21日是央行宣布匯改后的第一個交易日,據央行授權的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8275,與前一交易日持平。在升值預期的推動下,22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一改前一日波瀾不驚的局面,對美元中間價升破6.80關口,創下2005年7月匯改以來的新高。
23日,隨著升值預期減弱、國際匯市美元小幅反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回落。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8102,較前一交易日大幅回落122個基點。而到了24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81,較前日有了小幅的上漲。到了匯改后第一周的最后一個交易日,即2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再創新高,數據顯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7896,與上一交易日相比大升204個基點。
而在25日當天,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詢價、收盤價均創匯改以來新高。即期詢價系統收報6.7900,當天最高報6.7856,標志著匯改第一周人民幣對美元升幅為0.53%。
隨著上周最后一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大幅上升以后,28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7890,再創2005年以來新高,與上一交易日相比小幅升值6個基點。
而到了29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與上一交易日相比下降了11個基點,中間價報6.7901。同樣的,3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7909,與上一交易日相比下降8個基點。
年內升值幅度不超過5%
此次央行重啟匯改的決定比市場預期的要早。一季度以來,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對我國人民幣匯率不斷施壓,將新一輪的中美匯率爭論推上了“頂峰”。
之前,美國財政部宣布推遲原本定于4月15日公布是否通過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的調查結論,中美之間的匯率戰才有所緩和。此后,匯率問題一直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問題。
到了中美第二次經濟戰略對話時期,人民幣匯率問題也沒有像專家猜測的那樣被專門提出作為一個討論的話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到了6月份,中國經濟的回升勢頭依然強勁,國際政治氣氛也有好轉,美國財長蓋特納承認“人民幣匯率是中國主權問題”。隨后,央行隨即宣布了匯改。
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表示,在2005年匯改基礎上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人民幣匯率不進行一次性重估調整,重在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
央行此次對匯改的表述和2005年相比完全相同。不同的是,此次匯改之后,中國人民幣匯率再也不會像2005年一樣單邊升值。因此,匯改后的前三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政策目標就已初步顯現。而如今,時隔十天之后,可以看出,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更大,并呈現震蕩上行的趨勢。
我們不禁要問,人民幣匯率在年內可能升值多少呢?
大部分市場人士都預計,今年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幅度不會超過5%。
“從今年來看,相對于這輪匯改宣布之前,我們大概判斷今年年內相對于央行相對于匯改之前的水平,應該有3%的升值。當然人民幣升值,我們希望的結果是在升值的過程中使得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機制變得更強、彈性變得更強。”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
當然也有更加保守的,中信建投首席分析師魏鳳春表示,今年人民幣升值幅度不會超過1%。理由是,中國內部經濟存在的問題,隱藏著匯率貶值的風險。同時,市場對人民幣匯率未來主觀走勢的一個判斷,會對沖部分升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