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
每年春夏之際,在美國波士頓小巧精致的哈佛校園里,總會掀起一股小小的中國旋風。近日,在哈佛大學召開的哈佛中國評論2010年年會上,數十位中國的政界、商界領袖參加了金融、宏觀經濟、能源與環境、教育、藝術等多個論壇,與數千名留美中國精英,以及在哈佛等常青藤名校留學的中國學子們,對中國經濟與產業等多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
前高盛中國副董事長、經濟學家胡祖六并沒有像往年一樣參加關于宏觀經濟的討論,而是參予了金融行業關于中國PE/VC產業的討論。會后,胡祖六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專訪。
是否美元儲備不是根本性話題
《21世紀》:對人民幣匯率的浮動管理機制有何看法?或者有什么建議給外匯管理機構嗎?
胡祖六:現在的浮動空間太小。應該說現在是只有管理,沒有浮動空間。
《21世紀》:美元儲備呢?多少美元儲備才是一個合適的額度?
胡祖六:這個跟美元其實沒有關系。因為中國的外匯儲備高達2.4萬億美元,如果不放美元資產,那么還有什么其它資產可以放?還有什么貨幣有美元金融市場的深度、廣度和流動性?
是否美元儲備不是根本性的話題。根本是要不要這種大規模的積累儲備?以前是強制結匯,現在強制結匯少了,但是外貿企業反而主動去結匯。因為對人民幣的需求大于對外幣的需求。所以,儲備規模跟外匯機制還是有關系。決策當局要接受人民幣匯率的升值。現在從外部流入的美元央行都需要回收,然后付出人民幣,然后央行再去對沖。對沖是有成本的,央行票據去回收,也是有成本的。
對美元并不悲觀
《21世紀》:您對美元怎么看?
胡祖六:我對美元其實并不悲觀,這一點我跟很多中國學者、決策層意見不一樣。這是周期性的東西,美國經歷了經濟危機后,對于美元的信心有動搖很正常。但是,美國經濟正在回到基本面上。基本面上,美國經濟比歐洲經濟要強很多。歐洲經濟的萎縮比美國要嚴重。歐洲還有很多結構上的問題,如人口老化、市場缺乏彈性等。其實,日本也是一樣的。而最近兩年歐元和日元都非常堅挺,你不覺得奇怪嗎?其實,沒有內在的邏輯和經濟上的數據來支持美元很讓人擔心的說法。目前美國名義利率很低,但通脹也很低。日本在危機爆發后,政策沒有調整好,所以會有失落的十年。美國是非常快的調整,提供流動性讓市場能夠起來,所以美國經濟啟動的速度很快。一年前美國通縮風險高一點,現在基本上已平衡過來了。通縮風險不太可能,通脹風險正在一點點的起來,不過還是在可控中的。
中國需要采取財政聯盟主義
《21世紀》: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據說高達4.7萬億人民幣,您對這個問題有什么看法?美國有市政債券市場,相對透明一點。但是中國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是隱性的,這塊會不會將來造成極大的問題?
胡祖六:中國這么大的國家,統一的財政其實是不太可能的。1991-1993年改革是財政太分散了,當時中央與地方是財政包干,地方財政錢多,中央財政需要與地方財政討價還價。
現在則是太集中了。只有中央預算,地方沒有預算權,沒有稅權,沒有事權。中國需要采取財政聯盟主義,我最近剛就這個話題寫了一本書。
地方政府借債是無可避免的。因為中央政府給他們的任務實在是太多了,例如,九年義務制教育、環境、基礎設施、再就業,都是事權,都是要花錢的。但是,地方政府沒有稅收的權利,所以只有依靠土地財政,有這個利益驅動去開發房地產。地方政府比如上海,應該有更大的權利,有地方獨立的稅收、獨立的事權。當然中國也不能像歐盟一樣。歐盟央行有很多事情是不會管的,那也是不行的。
地方財政需要有一定的自主權。否則,地方財政太緊,地方政府會想方設法去弄各種各樣的城管公司或者去找銀行去借款,因為地方政府目前還不能發債,借款就變成隱性債務了,不透明,也有風險。所以,還是要給地方財政一定的靈活性。
中國是幅員很大的經濟體,而且發展水平差別太大——比如上海和青海,經濟結構、收入來源千差萬別。青海可能還在解決九年義務制教育,而上海很可能可以完成十二年義務教育。當然,現在中央政府也可以通用不同的政策,如對不發達地區有補貼等。但是,現在的一刀切太剛性了。
關鍵還是地方財政和中央財政的分配問題。1991-1993年的財政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但中國經濟已經又發展了十多年,經濟的結構已經變化了,時過境遷,現在的財政體系有些跟不上了。
有必要發展市政債券市場
《21世紀》:有沒可能把隱性債務變成顯性債務?例如,中國也發展一個市政債券市場出來(Municipal Bond)?
胡祖六:當然有必要。但是不能一窩蜂都去發債。Muni Bond是一個公開市場,價格是浮動的。有些地方的經濟結構比較好,發債成本會比較低;有些地方政府財政不是很穩健,那發債成本就會比較高。這就會是非常有效的市場約束機制。
《21世紀》:中國目前出現了大量的官辦PE公司。這種官辦的PE是否應該退出?
胡祖六:他們主要的資金來源就是地方財政,或者是地方國營企業出資,有很濃的行政色彩。政府辦PE,我還是比較擔心的。但是中國這么大,也不能一刀切,不能說完全不可以做。如果地方政府真有這種需要,也是可以做的。
問題在于不能一窩蜂,湖南做了,上海也去做,北京重慶山西也不會示弱。官辦的PE到了一定的階段,應該要有退出的機制。
用物業稅消除房市泡沫不切實際
《21世紀》:您對目前連續推動的抑制房地產泡沫的政策怎么看?包括最近有傳聞要推出物業稅?
胡祖六:這些政策抑制房地產投機泡沫都是有效的,把首付提高等,只是技術手段,可以抑制一下對房地產的需求,但是不一定治根本。全世界的房地產泡沫都是因為流動性過剩造成的,跟貨幣供應的總量相關,所以要把目標放在貨幣供應的總量以及結構等問題上。
中長期中國的房地產還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你看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還在進行。但是,像去年這樣的漲幅是不可持續的。
政府不是不讓房地產價格上漲,這是資產價格的升值,是很正常的現象。關鍵是不能讓房價上升得太瘋狂太猛烈,包括一些雙位數的上漲。你看2003-2006年美國房地產價格的上升,還沒有中國房價最近上升那么多,但已經是如此大的泡沫了。經濟規律都是適用的,我們不可以說中國的市場就是特殊的。
談到物業稅,如果說增加政府的稅收,是合理合情的。但用物業稅來打壓房地產價格、消除市場上的泡沫,這可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很多有物業稅的國家都發生過地產泡沫。
回過頭來說,政府的目標也不是打壓房地產行業,只是抑制一下價格泡沫。房地產的最上游——土地的供應和買賣不是市場化的,這是問題的根源。
聚焦長遠的根本的制度建設
《21世紀》:有一個老的命題:中國會不會未富先老?
胡祖六:我們還有時間,政府可以采取很多舉措去應對老齡化高峰的到來。現在的問題是政府還沒有花很多功夫去做這些事情。政府還是把功夫花在做基礎設施投資、搞PE,很少去關心長期的制度建設。一些長遠的根本的制度建設,需要政府去做的,現在可能關注度往往不夠。比如,社會保障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現在農村的大部分人口都還沒有社保的覆蓋。其實只要是公民,有身份證,就應該有社保和醫療保險,這些都是應該有的制度。
《21世紀》:國內很多產業的私營企業家抱怨“官進民退”,您怎么看?
胡祖六:應該說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現在的國企更有效率、公司治理都更強。這一點毫無疑問。但是未必這些都可以持續,因為國企畢竟是國企。比如鋼鐵行業,寶鋼、鞍鋼、包鋼都是國企。同一個政府股東,在同一個行業內有如此多的公司進行競爭,如何管理是一個問題。金融行業,匯金公司底下持股如此多的金融機構,銀行、保險、證券公司,如何管理也是一個問題。
我的建議是,國家在關鍵的具有戰略意義的行業里,保持一兩家國企,大部分還是要進行市場化。十年前推行國企改革,比現在難多了。現在只要決心去做,國企的這些問題還是可以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