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海外要求人民幣升值的政治壓力喧囂塵上,美國國會議員甚至聯名要求國會施壓,如果人民幣不升值將征收反補貼稅(這相當于人民幣變相升值)。由于全球和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人民幣重新升值,將沒有一方會獲得益處,而對中國的傷害將更為直接。
避免重蹈日本覆轍
中國對出口的依賴程度毋庸置疑,近幾年中國出口總額幾乎占到了GDP的30%(2009年受經濟危機的影響略低,為24%),這一比例不僅遠遠高于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也高于多數新興市場。而中國龐大的投資中,又有很多支出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是圍繞著出口進行的。因此,一旦人民幣再度大幅升值——比如恢復2005~2008年間的升值速度——將影響到中國經濟全局,這一點在2008~2009年間已經令投資者深有體會。
在經歷了前幾年人民幣大幅升值、激烈的海外市場競爭以及生產成本上升后,中國出口企業的利潤率——盡管很難獲得權威的調查數字——相信已經大幅下滑,尤其是那些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若人民幣重啟升值,除了一部分企業破產外,還會促使一部分企業轉戰國內市場,這將與國內大規模刺激經濟所帶來的新增產能相重合,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局面,迫使下游企業通過降價來搶占市場,這一點在2010年初已經得到體現——部分沿海地區的出口企業通過降價來搶奪海外訂單,因海外市場也面臨產能過剩的激烈競爭。
此時,人民幣升值伴隨著產能過剩加劇,將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一是下游廠商提價空間有限,導致CPI漲幅受限,難以出現高通脹的局面;二是人民幣升值導致進口商品價格下跌,進一步削弱物價上升的壓力;三是產能過剩導致庫存上升,企業周轉效率下降,貨幣流通速度下降;四是隨著企業經營狀況惡化,壞賬增加,銀行將收縮信用,導致貨幣退出流通,滯留在銀行體系內;五是升值后可能引發熱錢獲利平倉,返回境外,從而進一步抽緊中國的流動性。
以上幾點綜合起來,極易導致出現通貨緊縮的局面。實際上,這一先例已經在日本發生過,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日本經濟與當今中國極為相似,1985年簽訂廣場協議后,日元大幅升值,同期日本CPI漲幅自3%掉頭向下,1986年底即陷入第一次通縮,此后雖有反復,但日本CPI一直保持著整體向下的趨勢,90年代資本市場泡沫破滅后,日本經濟陷入長達十余年的通縮,至今仍未完全擺脫其困擾。
產業升級未到時機
有人認為人民幣升值有利于加速沿海地區的產業升級,但筆者以為這是一種副作用很大的休克療法,產業升級必須以新產業轉入為前提,但目前尚未見到歐美國家誕生新產業革命的可能性(以上世紀90年代美國新經濟為代表),若用外力強迫國內落后產業轉移或關閉,可能會帶來產業空洞化的嚴重后果。
因此,人民幣升值將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在國內產能過剩、內需尚未明顯啟動、產業升級前景不明的情況下,一定要慎之又慎。即便升值,也應考慮將升值幅度控制在每年2%以內,給中國經濟和外貿企業留出相對寬松的應對空間。來自:招商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