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民幣低估程度較小,對資產市場,此次人民幣升值,預期比升值本身意義更大
《新世紀》周刊
記者 霍侃
人民幣升值將多大程度上催生資產泡沫?
這是近期討論人民幣升值中最受關注的一個話題。
今年以來,中國實體經濟進一步回暖——上周剛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速創三年高位、通脹繼續上行、消費強勁增長。人民幣升值預期持續發酵,“升值受益概念”成為投行投資策略中時常提及的主題。
不過,與上次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時相比,現今的資產市場已明顯不同。
四年多以前,人民幣匯改啟動,恰與中國股市前所未有的大牛市的起始,在時間上高度重合。股市上證綜指從約1000點起步,伴隨著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緩步升值,股指在多重因素推動下一路攀至2007年10月的6124點。同期,一線城市房地產價格則從較低水平快速上升,直至金融危機中的2009年方才止步。
資產重估的結果是股市超過70%的暴跌。
如今,人民幣再次重估已成市場較為一致的看法,分歧只是在于調整的時點和路徑。可是,國內資產市場節節高升的那一幕,可能難以再現。多位研究及投行人士向本刊記者表示,現在的人民幣預期升值幅度、國內國際宏觀經濟走勢,以及可能采取的宏觀調控政策,都與上一輪升值有所不同。
從宏觀經濟環境看,今年與2005年至2007年的情形大相徑庭。當時,中國加入WTO后的外需拉動力量較大,全球經濟呈普遍向好趨勢。而現在,中國經濟剛企穩回暖,全球經濟尤其是歐美經濟還未徹底擺脫危機陰影,未來走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這使得人民幣升值的大趨勢雖然存在,但一年之內乃至中期人民幣升值的通道,并不如2005年那次那么毋庸置疑。
對于資產價格,此次無論是匯率調整之前還是調整之中,人民幣升值預期比升值本身的意義更大。相應地,預期升值幅度越大,對資產價格的影響愈明顯。
2005年7月的人民幣匯改,是在人民幣匯率長期被低估的情形下發生的,而且采取“小步慢跑”的升值路徑,在此后三年中,市場持續存在強烈的升值預期。
“現在人民幣匯率低估的程度要小一些,對資本市場的利好作用有可能沒有當時那么大。”銀河證券策略總監秦曉斌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但不管第一步跳不跳,只要有持續的升值預期,對資產價格就是利好。”
不同的升值路徑,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也迥然不同。聯合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陳勇認為,如果繼續采取漸進升值的路徑,則在漸進升值的初期,由于預期依然存在,升值對資本市場將是利好;但到后期,獲取升值收益的資本可能“離場”,外資流出將對資本市場形成打擊;如果一次性升值,并且市場相信一次性升值短期已經到位,則對資本市場是利空。
而目前沒有人知道,一次性升值2%-3%之后,人民幣下一次的升值是否必然會發生,因為今年宏觀經濟的變化及調控政策的運用將帶來較大不確定性。
人民幣升值預期對中國資產價格的影響,最主要是“熱錢”效應,即升值預期吸引大量海外資金進入,推高人民幣計價資產價格,特別是房地產價格和股票價格。在2005年至2007年的一輪資產大牛市中,“熱錢”效應集中釋放,推動部分城市房價翻倍,地產股和金融股一度獨領風騷,甚至催生了每股300元的高價股。
下一波人民幣升值中,“肯定還會有人借此炒作。”瑞銀證券中國策略分析師唐志剛對本刊記者說,但是這次要稍微小心點,因為在升值之前,政府會把“熱錢”進入的灰色管道堵住,扎緊“熱錢”進入的籬笆,而且目前政策對房地產也處于打壓期。因此,房價和地產股漲勢的持續性值得關注。
近期,對流動性緊縮及資金面的擔憂使股指一直在3000點上下起落,股市似乎缺乏明確方向。而在銀行收緊房貸的同時,房地產市場正經歷另一陣風吹雨打。3月10日,國土部出臺了管理地價的“19條意見”:70%供地用于保障性和中小套型住房、開發商拿地按底價的20%繳納保證金、成交后一個月內繳清50%首付款、實施住房用地開發利用申報制度……
市場未必完全理性。一旦人民幣升值,開始時肯定是該買的還是會買,該賣的還是得賣,只是持續性不一定像上次那樣強。
不過,唐志剛強調,人民幣升值不可能成為影響資產價格的單獨因素,只是作用力之一,而且實際上是作用力較弱的因素,根本的影響因素還是行業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