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先宏
“誠實守信,合規守法”是市場經濟有序運行、發展繁榮的基本準則。近年來,我國政務誠信、商務誠信和社會誠信的建設工作不斷完善,社會上形成了一股大力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良好新風。今年是商務部、外匯局等14個部委在全國范圍內聯合開展“誠信興商宣傳月”活動的第5年,也是國內經濟遭遇全球金融危機、發展遭遇困難的一年。在此背景下,倡導誠信守法,鼓勵合規經營,對于促進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深刻認識危機下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加快推進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這次發端于美國次級債危機而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有力證明了信用對于經濟良性發展的重要支撐,充分說明了信用體系建設對于經濟金融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作用。當前學術界對于全球金融危機形成的原因有各種不同的研究和反思,但有一點已形成共識,即發達國家信用體系畸形發展、信用遭破壞,是危機爆發、蔓延的一個重要原因。一是信貸條件不斷放寬。在超前消費、超前投資的作用下,信貸投放失去了基本標準,出現了零首付和“三無”(無固定收入,無擔保,無信用記錄)的住房放貸,即所謂的次級貸款,在低利率、高增長的刺激下,次貸規模不斷擴大,風險大幅攀升。二是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急劇膨脹。近年來,美國金融領域衍生產品過度創新,高杠桿率頻繁使用,使衍生產品市場過度擴張,虛擬經濟發展脫離了實體經濟,形成了以次級貸款為基礎、倒金字塔形的衍生產品體系,成倍放大了金融風險。三是對信用活動的監管存在諸多死角。突出表現為:對結構復雜、潛在風險難以辨別的金融衍生產品缺乏監管;對對沖基金、私募基金、投資銀行等部分金融主體缺乏監管;對廣泛存在的杠桿操作和信用風險缺乏監管;對開曼、維爾京群島等部分區域缺乏監管,從而出現了監管真空。四是信用評級機構濫用職權、誤導市場。信用體系出現了畸形的、不合理的發展,信用評級機構為次貸產品評級收取高額費用,使評級機構失去了保持獨立性的基礎,結構復雜的次貸產品得到了很高的信用評級,嚴重誤導投資者,導致投資者的非理性追捧。而在危機發生后,這些評級機構又矯枉過正地對一些本身資質較好的產品大幅降低其信用評級,進一步動搖了市場信心,加劇了危機蔓延。
形象地說,美國以次貸產品為基礎、“倒金字塔”形的金融衍生品體系就好比一堆“干柴”,次貸違約率上升就好比“導火索”。隨著次貸違約率的上升,信用被嚴重破壞,在多米諾骨牌效應下,靠信用維系的整個金融衍生品體系轟然倒塌,信用危機逐步發展成為金融危機,并向實體經濟傳導和滲透,最終發展成為全球范圍的經濟危機。因此,要防止類似危機的爆發,就必須重建市場信心、改革國際金融體系、恢復和完善國際信用體系。從我國情況來看更要注重加強信用體系建設。目前我國經濟體制正處于轉軌過程中,信用體系建設仍然滯后,存在較大的缺陷和不足,更需要我們高度重視,加快推進信用體系建設。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處于關鍵時期,作為外匯市場管理的職能部門,外匯局一方面堅持服務于“保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宏觀經濟大局,積極為企業經營創造良好的外匯政策環境,加大外匯管理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加快推進外匯領域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對于破壞外匯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予以堅決打擊和遏制,為涉匯主體營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
積極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此次金融危機不僅對美國等發達國家造成巨大破壞,也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較大沖擊,特別是出口面臨外需大幅下滑、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嚴峻挑戰。自2008年11月份以來,我國出口貿易同比已連續11個月負增長。外貿企業出口收匯出現困難,出口“量”“價”齊跌,無法及時收回貨款,與進出口相關的違約案件也不斷增多,出口信用保險報損案件大幅增長。
當前,世界實體經濟開始緩慢復蘇,但不確定性因素依然存在,穩定外需對于我國保增長、保就業、保民生至關重要。這需要包括外匯局在內的所有政府職能部門積極努力,從多個層面提供政策支持,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便利企業的資金運作,提高企業配置資源的效率,幫助企業排憂解難,順利渡過難關。近年來外匯局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不斷推動外匯管理方式的轉變:從重行政審批向重市場監測轉變,從重事前監管向重事后管理轉變,從重行為監管向重主體管理轉變,從逐個審核排查向事后舉證查處轉變。另一方面繼續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便利企業正常外貿活動,緩解出口企業困難,為企業應對金融危機提供支持;大力支持“走出去”戰略,促進投資便利化;推進外匯市場建設,支持企業規避匯率風險;改進外匯行政審批,加大外匯法規清理力度。
今后,外匯局將繼續加大改革和創新力度,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便利貿易外匯收支,拓寬資本流出渠道,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同時加強對跨境資金流動的均衡管理,支持涉外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嚴厲打擊外匯違法違規行為有效凈化外匯市場經營環境
金融危機背景下,全球經濟發展充滿不確定性,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的流向和規模仍可能反復,特別是在短期逐利動機下國際投機資本可能通過非法渠道跨境流動,形成跨境資金的大進大出,加大對跨境資金流動的監管壓力,并對我國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帶來沖擊。
對此,外匯局在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同時,堅持政策支持與加強監管“兩手抓”的方針,對破壞外匯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不斷加大打擊力度,尤其是近兩年,外匯局聯合公安部門重拳出擊,對地下錢莊、非法網絡炒匯等外匯領域違法犯罪行為予以堅決打擊和遏制。僅2009年,就在廣東、福建等地偵破22起地下錢莊案,抓獲犯罪嫌疑人52名,凍結資金等值7000多萬元人民幣。并在上海、海南、重慶等地成功破獲網絡炒匯案件14起,當場抓獲犯罪嫌疑人34名,凍結資金500多萬元人民幣。
除地下錢莊、非法網絡炒匯等違法犯罪行為外,一些企業還采取了不合規的渠道或方式轉移資金。為防范此類違規行為,避免資金大進大出,規范各類外匯經營主體的行為,近兩年來外匯局檢查部門有針對性地對金融機構、企業、個人等主體開展了10多項不同類型的專項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予以糾正和處理,同時在檢查中開展宣傳教育,促進外匯市場主體與政府管理部門一起共同創造和諧、有序的外匯市場環境。
創新多種形式加強誠信宣傳提升社會誠信促進繁榮發展
近幾年來,外匯管理部門積極倡導涉匯主體“誠信守法,合規經營”理念,在每年的“誠信興商宣傳月活動”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2005年,在遼寧、河北和深圳三個地區推出了外匯違法(負面)信息披露試點工作。2006年,將外匯違法(負面)信息披露工作推廣到了全國,并首次通過《金融時報》等媒體集中披露一批外匯違法違規后逃逸的企業,到目前為止,已集中披露600余條逃逸類違規企業信息。2007年,通過多種媒體集中介紹地下錢莊和網絡炒匯等外匯違法活動的巨大危害以及打擊地下錢莊和網絡炒匯活動的主要成果,并從這一年起連續3年組織外匯管理知識競賽。2008年,將政府部門誠信建設的實際行動落實在促進外匯市場信用制度建設和依法行政等方面。
今年,全國范圍內的“誠信興商宣傳月”活動繼續順利開展并圓滿結束,在總結過去4年宣傳經驗和成績的基礎上,全國各級外匯管理部門進一步開拓思路,掀起了誠信宣傳的新高潮。一是繼續創新宣傳形式,組織專題晚會、誠信宣傳主題論壇、主題運動會等活潑新穎的宣傳活動。二是注重提升宣傳活動針對性,對不同涉匯主體提供不同內容的服務。三是進一步拓寬宣傳渠道,擴大宣傳面和影響力,采取“走進社區、走進銀行、走進企業、走進農村、走進校園”等深入的宣傳活動,使外匯管理法律法規和誠信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四是緊密結合地方實際和當地民俗節日組織開展專題宣傳活動。五是注重提高監管部門自身的誠信意識和依法行政理念。通過上述多層次、多途徑、多形式的宣傳,今年的誠信興商宣傳活動取得了突出的成效,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也被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
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不僅要在宣傳上做文章,更要在體制機制、在便利和服務上下工夫。在當前國內經濟企穩回升的重要階段,在各領域努力保持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關鍵時期,社會各界堅持誠信守法,合規經營,共同營造和諧、有序的市場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外匯領域的市場環境需要每個人乃至每個企業的誠信支持。人人講信用,企業守法規,每個市場主體都應努力踐行誠信,共同將我國外匯市場推向繁榮和穩定。
(作者為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