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聶偉柱發自北京
盡管二次加息之舉符合預期,但澳大利亞央行如此高頻率的動作還是令市場對各國大規模啟動退出政策產生憂慮。
昨日,澳大利亞央行宣布將基準利率再次提升25個基點至3.5%,并表示將逐漸撤出刺激措施。這也是1個月內澳央行第二次升息。上次加息的時間是10月6日,加息幅度同樣是25個基點。
多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加息的舉動,說明澳央行對未來出現通貨膨脹的擔憂正在加大。雖然當前中國可能不會跟隨澳央行的腳步加息,但中國國內面臨的通脹壓力正在逐漸積累,經濟刺激計劃或在“度”上有所調整。
解讀澳經濟走出衰退
澳央行為何在1月內兩次加息?“這可能和澳大利亞獨特的經濟結構有關。”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何平副教授指出,澳大利亞是鐵礦石等大宗商品的主要出口國,在G20集團中,其經濟結構比較特殊。
中國人民大學財經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對此表示,就實體經濟而言,提供原材料的企業和國家最先感受到經濟觸底。澳大利亞國內眾多的原材料企業的經營已經開始走上正軌。他同時認為,澳央行的再次加息對其他各國將不產生任何實質性影響。
業內人士指出,澳大利亞一個月內兩次加息,說明了兩個問題。其一,澳大利亞的經濟已經走出衰退,開始步入上升的通道。其二,澳大利亞對通脹的擔心正逐漸加強。
“我們不要把加息理解為經濟刺激計劃的終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謝太峰表示,兩年前,美國利率在5%左右,但如今是接近零利率的水平。即使美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與5%的利率相比仍然相差很遠。“澳大利亞退出經濟刺激計劃應該是審慎地、逐漸地退出。”
分析中國通脹加速?
在澳央行兩次加息傳遞出通脹擔憂情緒的同時,同樣面臨通脹預期壓力的中國會否也啟動退出策略?
業內人士對此認為,中國不可能跟隨澳央行的腳步加息,但國內面臨的通脹壓力正在逐漸積累。
“雖然目前的CPI處于較低的水平,但環比來看,CPI逐月上升,9月份更是出現了拐點跡象。”何平認為,中國的通脹壓力正加速襲來。
謝太峰進一步指出,目前我國CPI的計算中居民食品消費占比太大,而房地產、教育費用等數據并未統計在CPI之列,這種統計方式并不能反映宏觀經濟的真實狀況。他表示,按照目前的信貸投放速度,全年信貸將超過10萬億,且今年政府的財政赤字可能達到1.1萬億。如此算來,今年M2的增速將達到29%,遠遠大于GDP增速。
這種通脹預期已引起決策層的高度重視。繼上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在部署第四季度宏觀調控重點時于年內首次提及要“管理好通脹預期”,近日有分析亦認為,于12月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或將把“調結構、防通脹”作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
事實上,宏觀經濟的良好表現或許已經為貨幣和財政政策騰挪出了部分空間。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GDP上半年增長7.1%、第三季度增長8.9%;預計第四季度增速將超過9%。
建議刺激政策應有所調整
“應對可能出現的通脹,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并不一定要同向操作。”何平建議。他表示,目前經濟出現企穩回升的現象,加大財政支出刺激經濟,必然給宏觀經濟帶來通脹壓力,目前也許正是加息的好時機。
與何平的觀點相似,謝太峰亦認為應該對之前的刺激政策有所調整。
“經濟刺激計劃至少應該在‘度’上有所調整。”謝太峰表示,第四季度,即使不動用加息等一般性的貨幣政策工具,也應該動用選擇性的貨幣政策工具,未雨綢繆,盡早作出調整。
“其實并不一定要緊盯央行是否會加息。中國和其他國家相比有一個特點,即可以控制信貸投放量來調控經濟。”趙錫軍將關注點落在了中國的信貸規模上面。他認為,信貸投放量的改變將對宏觀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